凡發(fā)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fā)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鳳凰新聞、網(wǎng)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fā)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chuàng)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暑期回了趟老家,老家的小院蒿草遍地,已完全荒蕪了。算來,已有二十多年沒有回去了吧,大門外一棵核桃樹已有碗口粗了。記得在家時,家人是沒有栽過的,許是野生的,也許是鄰居嫂子幫忙栽植的,樹上已掛滿累累果實了。
記憶中,核桃是很金貴的果子。小時候,過年去外婆家,外婆和大妗給的壓歲錢都是幾顆核桃。回到家不舍得吃,會約上幾個小伙伴用核桃做玩具。先用一根粗細適中的鐵釘在火里燒紅,從果蒂處將核桃上下貫通,再在中間鉆一小孔。三個孔正好成等腰三角形,小心地將果仁掏出。然后用一根竹筷從核桃上穿過,從另一個孔里把繩子系在竹筷上。竹筷的頂端安一塊長短適中的小木片,小木片最好用家里不用的笓梳,笓梳中間劈開,正好可以做兩個,木片的兩端各鉆一小孔。利用慣性的原理,一拉一松,小木片就快速地轉動起來。夜里的時候,木片的兩端插上兩個香頭,木片快速轉動,火光變換著不同的圖案。我們比賽誰的花樣多,誰轉的時間長,往往瘋玩到半夜。
后來,我到遠離家鄉(xiāng)的完小上學,學校生活很苦,飯都吃不飽,更別說吃核桃一類的干果了。那時我喜歡讀書,記得在一本小書上讀了劉真寫的小說《核桃的秘密》。文章圍繞一顆核桃展開情節(jié)。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個出生于南方的小戰(zhàn)士,隨部隊轉戰(zhàn)在大別山區(qū)。一次,在駐地看見老鄉(xiāng)院里的核桃樹,偷偷摘了一顆,由于從沒見過這種水果,竟把青皮核桃啃食了,鬧出了很多啼笑皆非的笑話。核桃的主人是一位老婦人,聽說后親自送小戰(zhàn)士四顆核桃。小戰(zhàn)士舍不得吃,行軍打仗都帶在身上。故事表達了戰(zhàn)爭時期的軍民魚水情,作者用樸素活潑的語言精妙地傳達出小戰(zhàn)士純真的童心。那是我讀到的第一篇小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七十年代初,我上了高中,每年夏秋季,學校都要安排同學們到小溝背養(yǎng)僵蠶。那時的學習極不正規(guī),學習任務大都是學工學農(nóng),勞動鍛煉。小溝背地處深山老林,到了那里,我們發(fā)現(xiàn)小溝背最不缺的是核桃樹。門前屋后,坡沿溝邊,到處都是核桃樹。而且核桃樹高大粗壯,村頭有一打谷場,場上就有一棵核桃樹,偌大的樹冠幾乎遮蔽了整個打谷場。除了上山采桑葉養(yǎng)蠶,偶爾我們也會上課。樹下就是我們的教室,兩人合抱的樹干上釘一顆釘子,上課時,老師把小黑板往樹上一掛,同學們在樹下席地而坐,上課就開始了。
小溝背村下是銀洞河,河道兩邊也大都長著核桃樹。有的樹干脆就長在河道里,河水長年累月沖刷著那裸露的樹根,它們?nèi)跃o緊抱著裸露的崖石,屹立不倒。秋天正是核桃成熟的時節(jié),河道旁邊有一座廢棄的羊圈。村民把剛采摘的核桃都堆積在羊圈里,許是羊糞的熱量能讓核桃脫去老皮吧。這個季節(jié)也是同學們偷吃核桃的時候,課間或上山采桑葉的時候,我們總會到樹下摘幾顆解解饞。按說山民厚道,山里又到處是核桃樹,他們是不會計較學生們吃幾顆核桃的。但那時是大集體,集體的東西是不能損失的,哪怕一顆核桃!老師們?yōu)榱酥浦雇瑢W們摘核桃,每天都要檢驗大家的手。核桃的青皮染黑的手幾天都洗不干凈。后來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在水里砸核桃去皮手上染不黑,大家用這種辦法逃避老師的檢查,還挺管用。記得學校為了殺一儆百,曾讓一個偷摘核桃的高二學生在全校會上做檢查,現(xiàn)在想起還覺得滑稽可笑。
現(xiàn)在的各種山果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尋常百姓家也都吃上了各種各樣的核桃。尤其那句“經(jīng)常用腦,就喝六個核桃"的廣告語更是把核桃的作用推向了極致。仿佛一夜之間,山村到處都栽上了核桃樹。過去人們吃干核桃,現(xiàn)在吃法也多樣化了。“六月六灌滿仁”,每年的陰歷六月過后,核桃還沒有完全成熟就上市了。人們把青皮核桃當應時水果吃。用一只螺絲刀,從果蒂處插進輕輕地一擰核桃就分開了,不但弄不臟手,而且果仁香甜可口,特好吃。
去年夏天回鎮(zhèn)上的家小住,親戚送來了自家地里摘來的青核桃,并親自教我吃法,果然好使。用螺絲刀打開核桃,又想起了小溝背水里砸核桃的情景來。那時如果知道這種方法,也許就不會被老師逮到了。
那個年代,人們的最大愿望是填飽肚子,不會去栽植各種水果。現(xiàn)在不同了,生活富裕了,農(nóng)民種地有了自主權,經(jīng)濟意識強了。前幾年國家號召退耕還林,山區(qū)的農(nóng)民聽說核桃價錢好,大都栽植了各種品種的核桃。許是栽植太多的緣故,現(xiàn)在核桃下來很少有人問津。前段時間回老家,和鄰居談起核桃,一臉的無奈。青皮核桃收購價每斤五毛,從樹上摘下來,連工錢也不夠。今年野棗每斤收到五元一斤,去地里卸核桃還不如打野棗。
一天,路過父親在世時曾種過的幾畝地,地里全栽成了核桃樹,由于缺乏管理,樹林一片荒蕪,樹上的核桃自生自滅。村里的年輕人都到城里去了,只留下那些老年人還守著家,他們無暇顧及,只好讓它自生自滅了。望著那滿地的核桃樹,心里總覺得沉甸甸的。
許奎明,河南濟源人,退休教師。喜歡清靜獨處,愛好音樂和閱讀。偶爾信手涂鴉以自娛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