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佛珠手串巔峰已經(jīng)過去,如今這個品類更加成熟、深邃,但是人們會發(fā)現(xiàn)依舊是有很多人對于文玩佛珠手串有著很大的意見!與其說意見倒不如直接說“不喜歡”,那么為什么人們會討厭文玩呢?
老話說的好“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句話被很多人信奉為金玉良言,但是在不喜歡文玩佛珠手串的人們身上這句話仿佛并沒有得到驗證!
很多不喜歡文玩佛珠手串的人們就是這種原因,“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說不上什么原因也壓根沒有理由,就是不喜歡”!這種情況如今著名傳統(tǒng)相聲團體“德云社”的班主郭德綱就曾就解釋過,這種毫無理由、無緣無故的不喜歡在心理學上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刻板偏見”,
就是不喜歡看見就煩嚴重的時候不光自己不喜歡他還嘲弄別人一起不喜歡!聽著就毫無道理實際上就更沒有道理了,文玩佛珠手串乃至世間萬事萬物都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有喜歡自然就會有討厭!
這其實很正常,畢竟人民幣都沒法做到人人都愛更別提一個在人們茶余飯后、解悶撒法的玩物了!有喜歡又不喜歡這很正常常言道“褒貶才是買賣”,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這樣這個品種、門類才有發(fā)展的前途!
對于文玩佛珠手串討厭的玩家另一個比較大范圍的原因就是對于佛教文化的偏見,相信這種情況盤玩文玩佛珠手串的玩家一定時常會遇到!那就是在玩家佩戴一串文玩佛珠手串的時候總會有人說一句“戴這東西干什么,你這是打算皈依佛門了么?”
接著上來隨意摸玩家的佛珠手串,你不讓摸他還急了!這種情況說道根本上其實是對于佛教文化的一種偏見,認為戴串佛珠就一定信佛,退一步說這類人對于佛教文化有著很深的鄙視!但是事實上就尷尬了,
如今玩家佩戴的搭配頂珠、腰珠等配飾的佛珠手串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佛珠而是源于清朝的“朝珠”,裝飾效果遠遠要大于其本身的佛教文化,所以不見得佩戴這樣佛珠的就一定是信佛的,另一點就是如果玩家真信佛這樣無端的詆毀、歧視他人信仰這樣的人恐怕自身也有問題!
任何一種文化存在即合理,并且佛教文化的核心還是勸人向善,很少看見佩戴佛珠手串的人出去殺人放火的,佩戴佛珠手串的這種形式可以不信奉但是是對于玩家行為的一種約束!
不知道什么時候文玩佛珠手串就成為了“油膩”大叔的標配,后來想想這樣的說法也難怪,文玩佛珠手串主流品類菩提子的上色、包漿幾乎是依靠人體分泌的汗液油脂來形成的,所以說盤玩的過程其實就是人體汗液油脂沁入菩提子木質(zhì)結構內(nèi)部的一次旅程!
但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冗長且緩慢,同時洗干凈手盤玩無論是對于文化的尊重還是對于身體健康的關注都是必須為之的事情,這樣一來又怎么會有“油膩”這么一說呢?直到我看到大哥盤玩文玩佛珠手串的時候滿身、滿臉、滿頭蹭油的時候,
我終于明白問題出在哪里了!先不說這種行為雅不雅觀對于佛教文化尊重程度高與不高不說,單從干凈這個角度這樣的做法就欠妥,洗干凈手盤玩的核心就在于防止手部多余的灰塵、皮質(zhì)、油泥混合后影響菩提子的上色、包漿!
大哥這樣的一波逆向操作也只能夸很溜了!我相信很多文玩玩家都接受不了的這種行為,作為不盤玩文玩的普通人見此場景對于文玩形成先入為主的“油膩”之感更是情理之中!
對于文玩喜歡的玩家其實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喜歡!不喜歡的人則有千萬種理由幾乎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老話說的好“欲加其罪何患無辭”,而有說好又說壞證明文玩還有人關注,沒人說、沒人談、沒人聊那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