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陷入這3種軟弱,孩子注定在10歲、15歲就陷入迷茫......
(上周三教育直播講座回放)
Hello!大家好,我是趙老師,上回書說到,媽媽性格中的強勢成分,會極大地拖孩子的后腿,就是那種——你越努力,就越坑娃——的后果。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大多數人,性格中多多少少都有強勢的因子,而這強勢的因子,在遇到自己最親密的人——伴侶、子女、父母時,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泛濫成災,自己還覺得是在狠狠地愛對方。今天講第二種根植于我們人性深處的性格因子——軟弱。是的,跟強勢一樣,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軟弱的因子,這些軟弱就像心魔一樣,無聲無息中,就決定了我們的命運。尤其,身為父母,當你的身份要求你要對另外一個生命負責任,甚至某些時刻,要負完全的責任時,軟弱就一定會成為你的硬傷。第二種、因為依賴而引發(fā)的軟弱(外軟內控制型);前者是完全的固執(zhí)己見,思維頭腦是完全的封閉,聽不進別人的一點忠告,沒有一點點反省精神,只沉浸在自己的單一的認知小世界中;后者是,你跟她一接觸,她整個就是一個軟體動物,通身上下,從里到外,軟塌塌的,根本沒有一點點主見,她的口頭禪是:帶著拖長的尾音,讓你跟她通一次話,就覺得力量被消噬了。這種媽媽的三觀是,這個世界好艱難,我好無力,放棄算了......她們常常夸大外界的困難,而低估自己的能力,仿佛被宿命論控制了一般,總是抱持著“由他去吧”的消極心態(tài)。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成年前為他遮風擋雨,走在前面的身影,如果你面對自己的人生,面對這個世界的姿態(tài)是軟弱的:你不去爭取,不去拼搏,不去努力,你消極,你悲觀,你抱怨,那么,孩子眼前的你,這樣頹喪的樣子,會讓孩子有樣學樣,時間久了,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無力感。而這種無力感,會熄滅他內心的火,讓他變得得過且過,隨波逐流,不去主動駕馭自己的人生。它是一個從無到有,無中生有的旅程,它是一條創(chuàng)造之旅,創(chuàng)造源自想要主動駕馭自己人生的想法。所以,面對自己的人生,這個世界,全然軟弱的父母,會放棄駕馭自己,駕馭外部世界的想法,而這種生命的狀態(tài)會極大地影響到你身邊的孩子。你一定要知道,孩子在成年前,就像風箏一般,四處飄搖,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為都沒有定型,所以,很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這個時候,如果他身后的家庭有凝聚力,有方向,他就會跟著父母,往前走;如果父母軟弱,無力,他就像站在曠野中的小獸一般,迷茫渙散。比如,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就會頤指氣使,而內心深處,其實又很慫,很膽怯。這里要強調一句,溺愛也是一種軟弱,因為在跟孩子相處時,父母容易被對孩子的愛牽制,不能堅持對的事。再次,你都放棄自己了,那么,在孩子成長的關鍵節(jié)點上,需要你出手扶持一把時,你能強悍地上手嗎?唉,我看他就跟他爸爸一樣,就是吃喝玩樂的那種人,由他去吧。日本大導演北野武,出身貧民窟,父親是油漆匠,酒鬼,賺了錢就買酒,喝了酒就耍酒瘋,打老婆,但是,他的母親卻堅定地奉行:讓教育斬斷貧窮,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毫不動搖,最終將四個孩子,都培養(yǎng)成了大學生。北野武是最頑劣的老四,他曾經想,像父親一樣,做一個油漆匠,過一輩子,也沒什么不好!但最后,母親滿心的慈愛,堅定的姿態(tài),終于感化他,走上了奮斗之路。“我的童年玩伴中,很多人做了出租車司機,泥瓦匠,黑社會,我和他們沒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的母親不一樣。”在他花季爛漫,天真迷茫的時候,就把他交付給命運,這不是靜待花開,這不是順其自然,這是軟弱,也是自私。這些父母,不要抱怨孩子的不成器,要多想一想自己的責任,自己的擔當。一位媽媽給我打來電話,她和丈夫離異十年了,相當于孩子在四歲多,就跟著媽媽,在姥姥姥爺家生活,現在孩子上初二,最近迷上了網絡,一玩就停不下來。她說,沒有,趙老師,實際上,我自己也希望我的父母出面管管他,因為我沒有辦法。這孩子就怕他姥姥姥爺,兩位老人是那種很傳統(tǒng),很嚴厲的人。我說,正常而言,一個初二的男孩不會任由其他人對自己施暴,他一定會反抗,所以,孩子沒有反抗,說明他內心很孤獨,他覺得母親保護不了自己,他有寄人籬下的無奈感,所以,才會默默忍受。很明顯,這位媽媽是想管孩子的,她對孩子的現狀很不滿意,但是,她又是性情柔弱的,于是,就借助自己嚴厲的父母來管教自己的兒子。但是,這樣做的后果是,孩子會覺得自己被拋棄了,甚至被出賣了,所以,他才會跟媽媽講,我在這個家里就沒有位置,誰都可以教訓我。母親自己勇敢起來,獨立起來,敢于直面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樣,他倆之間的親子關系才能親密起來,她才有可能真正對自己的兒子產生影響力。父母打,好歹是,恨鐵不成鋼,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外人打,即便你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也隔了一層,孩子會有凄風苦雨,無人庇護的凄涼之感。所以,我們講,老一輩人,只要管慈愛;而父母,才要管教養(yǎng)。所以,第二種媽媽,我們期待你,變得獨立起來,從自己的父母,公公婆婆,丈夫,七大姑八大姨,各科老師那里,獨立出來,擁有自己的觀點、立場,學會獨立面對自己的人生,面對孩子的教育,不懂可以求教,但你不能依賴。現在的逃避,依賴,看上去省了一點小事,其實會把原本簡單的事搞得更復雜。人的意志力是有定量的,這里多一點,那里就會少一點。因為,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得有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五、六千個日日月月,作為媽媽,你沒有點長性,你耗不住,可能,他十歲開始,十三歲開始,稍微不聽話,叛逆了,你就摟不住了,就爆發(fā)了,看上去氣勢洶洶,憂心忡忡,但實際上,就像天上的響雷,動靜很大,但雨點很小,反而把孩子身上負面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激活了,他徹底叛逆的那一刻,你的教育生涯也就停滯了。所以,很多家庭,不是說你引導了孩子十五年,二十多年,一輩子,而是你的教育,提前結束了,在孩子十歲的時候,十五歲之后,他就再也不聽你的了。無論你在生命的哪一個點上,活躍的青年、沉穩(wěn)的中年、白發(fā)蒼蒼的暮年,作為前行者,你都可以給予孩子一些關鍵性的啟發(fā),啟迪。所以,當你把教育當成一個一輩子的慢功夫的時候,就像燉一鍋湯一般,就要講究火候,就要有靜氣,這靜氣的背后,一定不是軟弱,而是持久的力量。很多父母吃虧就吃虧在,從來不相信時間的力量,不做長跑選手,而把自己的力氣提前消耗掉。這也是一種軟弱。不自信嘛。另外,絕大多數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沒有管理人的機會和經驗的。我們可能更多地是在跟——具體的事務——打交道,如果你有機會做一個團隊的管理者,一個更大的組織的管理者,有過跟人深度接觸的機會,你就會發(fā)現:小孩子,你別小看他,小小的頭腦中,也是千絲萬縷,有很多東西。這些東西不是敞開了給你看,而是藏在那里,要你用心去體察。正因為你內心強大,篤定,外表才會表現得溫和,平靜,有韌勁。正因為你內心恐懼,充滿了對不確定性的害怕,你才會疾言厲色,才會失控。最后,強勢的媽媽,處處都要管,在一些極細節(jié)的點上,提前消耗了自己的能量,也會導致你,在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上,沒有力量堅持。所以,平時要多多閉目養(yǎng)神,糊涂一點,留待力量,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出手。你一定要相信,父母是可以力挽狂瀾,為孩子掌舵的,但是你的腦力、心力、體力要能跟的上。面對孩子的成長,做一個無得失心,但有企圖心的父母,要知道,自己要帶領孩子走向何方。平時要多學習,多琢磨,三流的老師教不出一流的學生,三流的父母,也教不出一流的孩子。堅強、勇敢、豁達、睿智的父母,才能帶出同樣出色的孩子,所以,我們要修煉這項本領,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無懼人生的風雨,帶領孩子,勇敢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家庭的未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