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然
最近在追媽媽劇,看到很多媽媽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著實覺得心累,甚至讓越來越多的人恐婚生娃。
不得不說,一個孩子對一個家庭來說未來的希望,但是過分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看了《陪孩子一起長大》和《小舍得》,才發現養一個孩子真的挺不容易的,尤其是對于他們的教育,就是一個老母親最困惑的事情。
畢竟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自然教訓方式也不同,有時候不能以偏概全,這就成了媽媽們的痛處。
看到很多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從小抓起,還沒上幼兒園就上各種補習班,學習英文、數學、書法、邏輯思維,還得注重藝術引導,各種鋼琴,舞蹈統統不能拉下。
有的孩子被迫被拉到學習,不敢反抗,有的孩子就選擇搗亂抵抗,這讓媽媽們愛恨不得。
由蔣欣主演的《小舍得》引發的一系列對“中國式家長教育”的思考。
蔣欣,發了一條微博,讓田雨嵐快閉嘴,一時間上了熱搜。可能不看劇的都不知道是什么情況。
而這條內容,就是在控訴劇中田雨嵐在媽媽圈,發表自己的帶娃教育經驗,什么奧數金牌班,背圓周率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牛娃。
田雨嵐滔滔不絕地講著孩子的各種補習班、證書、競賽…,說什么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要從小抓起。
很多媽媽,也覺得有道理,紛紛想著給自己的孩子也補一補,畢竟不能落后啊。
別人的牛娃都那么努力了,自己的孩子更加要刻苦。這一系列舉動,影響了媽媽圈的躁動。
其實,看到這里,覺得孩子挺不容易的,從小就承受這么大的壓力,連一個好的童年都沒有。
很多網友紛紛表示,看到比較焦慮,從而聯系到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想踹孩子一腳,叫他滾回去看書。
不得不說,現在的電視劇,各種攀比,連孩子都不放過,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牛娃,自己成為牛娃的母親,也是費盡了一番心思。
她們也從來沒有想過孩子自己想不想要,能不能接受的了。
從之前的電視劇《小別離》《小歡喜》講述的是中高考,而現在的《陪孩子一起長大》《小舍得》愣是從幼兒園抓起,然后到小升初,各種媽媽的焦慮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劇中田雨嵐和南儷是重組家庭的姐妹,更是從小比到大,從踏進一間屋子開始,兩個家庭就各種炫娃,曬娃。
南儷彈琵琶為女兒伴奏,讓她表演歌曲,而田雨嵐則是把兒子叫起來,讓他背誦1000位的圓周率。
那場面簡直,就是一個大型的秀才藝的現場,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贏,這樣一味的攀比,真的好嗎?
從兩個媽媽的舉動中,也看出了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期望。
其實,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人,但是并不是誰都是天才,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也不同,這也沒法去比較。
在兩姐妹的教育理念來看,田雨嵐更加注重孩子的學習,在她的認知里,一個孩子學習成績就是一切。不管其他方面再好,學習不行,再好都沒用。
她覺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都在背后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好在最后一刻一鳴驚人,所以她的孩子也不能怠慢,她就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牛娃”,讓所有人都羨慕。
而南儷則最屬于比較開明的一類,覺得孩子的喜好很重要,于是就培養女兒唱歌、跳舞、畫畫,她覺得孩子的童年就應該是單純美好快樂的,沒有太多的負擔,要求太多反而會適得其反。
可是到后來看到女兒考試的試卷,只有45分,她徹底慌了,也開始不淡定了。
為了女兒能夠跟得上一般的孩子,她也開始踏上了給女兒補習的道路。
似乎在孩子升學的路上,大人們都在努力地在后面推著孩子前進,絲毫都不敢停留,生怕歇一會自己的孩子就落后了。
劇中的田雨嵐為了讓自己的兒子上金牌培訓班,想方設法的找機會,各種討好,想著能不能爭取到一個名額。
眼看著沒有結果,就開始想著去賄賂老師,不得不說,一個媽媽為了自己的兒子能夠更好的學習,真的煞費苦心了。
她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不是為了孩子,誰愿意赤眉白臉的掙命一樣去拼命,在當父母之前,誰還沒點傲氣。
現在的媽媽真的是挺偉大的,為了孩子什么都豁得出去,面子根本不算什么。
可是當媽媽們覺得只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真的是讓孩子跑對方向了嗎?還是順應大眾,盲目地追趕和競速。
其實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優點,這個是不能拿來比較的,還是得找準適合孩子的方式。
其實,不管是《陪孩子一起長大》,還是《小舍得》,都是反映了當下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對孩子的焦慮。
各種媽媽圈的攀比,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牛娃”,制造各種焦慮,引導父母焦慮。
說實話,這些以愛為名來綁架孩子,甚至讓孩子覺得父母只是愛他們的分數,而不是愛真正的自己。
這些思想,真的父母該反思了,在關乎孩子的教育問題,要知道學習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并不是靠一時就能夠跑贏的,需要的是長時間的日積月累,也并不是贏在了起跑線,就能夠離終點更近一點。
在教育這條路上,父母真的應該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健康快樂也很重要,讓孩子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下,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