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Paul Cezanne 1839 ~ 1906)
塞尚由印象派先驅畢莎羅介紹加入印象派,並參加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有人依他的風格也歸於後印象派。其對繪畫創作上的理論之研究,對後來的現代主義繪畫有很大的影響。
學習法律出身的塞尚,一生的藝術生活,都是從自身接觸自然而來。他雖然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肯定了其成就。但他認為印象派的表現太表面,進而自身去探索不同於印象派的表現法,注重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並且用色彩的對比來表現物像的體積感。
塞尚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來”。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表現出結實的幾何體感,忽略物體的質感及造型的準確性,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物體之間的整體關係。有時候甚至為了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而放棄個體的獨立和真實性。
塞尚認為:“畫畫並不意味著盲目地去複製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從塞尚開始,西方畫家從追求真實地描畫自然,開始轉向表現自我,並開始出現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流派,形成現代繪畫的潮流。
塞尚這種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為後來出現的現代油畫流派提供了引導,所以,其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並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
在可以被當成二十世紀探索繪畫先知的十九世紀畫家中,從成就和影響來說,最有意義的乃是塞尚。他是一個很少為人理解的孤獨者。他終生奮鬥不息,為用顏料來表現他的藝術本質的觀念而鬥爭。這些觀念紮根於西方繪畫的偉大傳統之中,在包容性方面,甚至屬於藝術中最革命的觀念之列。
在塞尚之前漫長的藝術發展史中,所有的畫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再現客觀物件上,而畫家本人卻做了模仿自然的奴隸。但塞尚則放棄了傳統的藝術觀念和法則,完全依靠自己獨立的觀察進行創作,有意識的地將注意力轉向表現自己的主觀世界,通過概括和取捨,從結構的觀點來描繪物件。正是由於塞尚這種繪畫的主觀性改變了整個西方藝術的進程,對他以後的藝術家產生了觀念上的震撼,這種震撼導致了藝術思想的全面解放。
可以說,現代藝術起始于塞尚。
藝術家父親
1866,美國-華盛頓區國家畫廊
塞尚的父親路易·奧克斯特·塞尚經營皮帽業起家,后來開辦了塞尚·卡巴索銀行。他理財有術,但對藝術一竅不通,因此堅決反對從小就喜愛繪畫的兒子在這方面發展。塞尚按照父親的希望,考入埃克斯大學法律系,據他自己說"這并非自己所愿,乃是出于父親的強求",他的內心向往的還是到巴黎學習繪畫。
由于看透了兒子的心思 ,父親不再勉強兒子。塞尚為父親畫過多幅肖像,其中1866年所作的《讀報紙的父親像》是他轉變風格的代表作品,畫中的父親低頭看報,表情安詳,顯示出凝重厚實和恒定持久的感覺。
藝術家舅父
1866,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扮僧侶的藝術家舅父
1866,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創作于 1866 年的《扮僧侶的藝術家舅父》是塞尚初期的典型作品。畫中描繪了一個身穿天主教僧團服裝的人物.塞尚就此人物畫了不下五幅不同的肖像;此人以“多明尼克大叔”之稱而被載入了美術史。
僧侶乳黃色袈裟的亮色調同青灰色背景之間形成了強烈對比.這種對比又被皮膚的桃紅和玫瑰色、頭髮的深褐色.特別是被黑色的陰影所間斷。畫家的目的在於表現顏色的質感.同刻畫物件以及光線氣氛效果毫不相干的質感。由於濃厚的顏料比稀薄透明的顏料具有更強烈的分色特性.所以塞尚乾脆不用畫筆.而用調色刀來畫畫.這樣畫出的畫質感非常強烈。
戴草帽的居斯塔博耶
1870 - 71,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漁夫
1875,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早晨埃斯塔克的陽光
1882 - 83,以色列-耶路撒冷博物館
這幅作品是山姆·施皮格爾購買收藏并捐贈給以色列博物館的。
聖維克多山
1882 - 85,?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畫面構圖嚴密.各層次平面分段佈置.深感度則由前景的一棵樹和一連串的水平線來作暗示。畫面光線明亮平均.氣氛清澄。即使在大幅全景的山水畫中.塞尚也呈現了一個平靜的宇宙。
在這幅畫里,我們是從一處長著冷杉樹的丘陵上向遠山眺望。畫中充滿了有力的線條,塞尚用這些線條組織了他的畫面。塞尚的用筆是那樣的穩定堅實,看著這幅畫,我們會覺得,這些景象是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明媚的陽光下,他讓我們體會到了秩序中的美。
查德布凡的農場和建築
1885,捷克-布拉格國家畫廊
這幅畫乍看之下有點具象主義傾向的寫實主義.但是塞尚只描繪了部份場景之後就落筆在一個無法透視的二度空間裡.專心一致地組合不同平面.這幅畫是塞尚所創作的風景畫中最具完整性的一幅。
從埃斯塔克看馬賽海灣
1885,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這幅畫的中景部分是海灣.這是一片強烈濃重的色塊.各種各樣的藍色橫跨畫布.建立起經過細緻融合的筆觸。海灣的後面.是一排蜿蜒起伏的小山.山的上空是柔和的藍天.裡面只加了一些極淡的玫瑰紅筆觸.像是落日的餘輝。
賽尚在畫的邊緣切斷了空間.這種切斷空間的手法具有否定在深度中消退幻覺的效果。海灣的藍色.甚至比前景的褐色和紅色更強烈地表現自己.結果空間變得模棱兩可又相類似。塞尚之所以能夠建立一個新的繪畫概念.並影響二十世紀繪畫六十多年.是憑藉了他印象主義者的色彩感和瞬間幻象.更是憑藉了他那觀察自然的強烈而敏感的知覺。
從作品的尺寸來看,這是塞尚所畫的一系列埃斯塔克的風景畫中的一幅,那是馬賽港灣幾英里之外的一個地中海式的小漁村。在19世紀80年代初,塞尚為了避開家庭生活的紛擾,來到埃斯塔克暫居,這里宏偉的景色和從容平靜的漁村生活給了畫家極大的觸動,這種觸動表現在畫家每一筆的繪畫方式和用色上,在這幅作品中就可以看出藍色調和赭石色調是如何在塞尚筆下取得微妙而和諧的平衡的。
加登
1885 - 86,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從埃斯塔克眺望馬賽灣
1886,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藝術機構
塞尚把水面、山丘、房屋、綠意連成一片.偶爾還加上工廠的煙囪。大海也簡化了.像是無生氣而靜止的藍色板塊.簡化後的海平面.和周圍的綠意及房屋形成有趣的對比。
聖維克多山
1886 - 87,美國-私人菲利浦收藏
這幅作品僅僅采用了藍色、綠色和赭石色三種色調,卻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和空間感,前景中抖動的樹葉和背景中遠處巍峨的圣維多利亞山形成運動和靜止的對比,層層疊疊的綠野和散落其間的房屋形成緊湊和松散的對比,如帕特農神廟一般,用最簡單的方式完成一項復雜的建筑工程,塞尚的作品也是同樣的原理。
風景
1888-1890,日本倉敷大原美術館
塞尚早期作品偏重于暗色調和神秘主題,而后受到印象派影響,逐漸開始使用明亮的色彩,并在風景畫方面實現了對于自我嘗試的極大突破,這幅作品所描繪的圣維多利亞山代表了畫家對于色彩和形體之間關系的探索,一種色彩代表一種形體,通過色彩的組合來塑造形體的結構,他所代表的現代繪畫已經初現端倪。
穿紅衣的塞尚夫人
1890,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玩紙牌的人
1890 - 92,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塞尚曾多次畫過以玩牌者作為主題的作品.這幅作品通過千變萬化的色調造成了形象刻畫的立體感。有力形象刻畫和性格特徵表現、準確地情節動作和嚴整構圖表明.色彩的強度並不妨礙畫面整體的統一。而用連貫的輪廓線.就很可能導致人物形象的孤立。
塞尚在這裡以“變調”代替了“造型”.即以各個色區的有節奏的變換代替了形象的塑造。色塊的結合主要不是取決於畫面總的結構.而是取決於各個場景的相互關係。從這些關係中所產生的統一.不是物理性質的.而是精神性質的。
玩紙牌的人
1892 - 93,私人收藏
塞尚是印象派到立體主義畫派之間的重要畫家.有「現代畫之父」的封號.他在 1890 年代初回到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家鄉.透過對當地農人的觀察畫出《玩紙牌的人》系列.是後印象主義時代的最傑出作品.有「人類靜物」之稱。塞尚曾畫了好多張以玩紙牌的人為主題的習作.共作了五幅大小不一.人物多少不等、裝飾價值不同的這同一主題的畫。其中最大的一幅﹝如今收藏在美國的梅里昂﹞中有五個人物:三個玩紙牌的人及兩個旁觀者。緊接著的另一幅﹝收藏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中只有四個人。在上面這幅畫中.好奇的旁觀者被取消了.只剩下主要的人物:兩個玩牌者。
這幅畫正好是在塞尚的兩個時期之間創作的.即在熱衷於印象派時期和「建築性」的空間構成時期之間創作的。在後一個時期.每一個主題.不論它是多麼微不足道、多麼平庸無奇.都應該有其舉足輕重的位置和其存在的價值。如此一來.兩位坐著玩紙牌的人就具有真實感。獨具風格的場景削弱了一點現實主義的色彩。他理解空間和人物大小的新方式改變了繪畫的格調和技巧:人物是由周圍的畫面以及為適應這些畫面而用帶色的筆觸所畫出的身體的各個體面所構成的。這種技巧顯示了立體派Cubism的繪畫.並預見了畢卡索在 1909 ~ 1910 年間所繪製的人像。《玩紙牌的人》系列其他四幅均已被大藝術館珍藏.只有這幅由私人擁有.2012 年以兩億五千萬美元(約臺幣七十三億七千萬元)的天價易手.創下名畫的當前最高價。
古斯塔夫·若弗魯瓦畫像
1895-1896,法國奧賽美術館
在1894年,古斯塔夫·若弗魯瓦寫了幾篇贊揚塞尚作品的文章,為了表示感謝,塞尚于1895年的春天開始為評論家創作這幅肖像畫,在當時的藝術界,為支持自己的評論家作畫是一個約定成俗的慣例,有馬奈所畫的《左拉肖像》以及德加所畫的《埃德蒙·迪朗蒂》,在這兩幅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這幅作品中類似的書架背景,但不像那兩個例子中畫家與評論家都十分熟悉,很顯然這里的塞尚與若弗魯瓦還并未深交。
若弗魯瓦位于畫面中心,三角形構圖給人印象十分強烈,四周的擺設——書架、墨水瓶、玫瑰和羅丹雕塑,都代表了人物的興趣取向,但這些物品之間沒有共通點,也揭示了若弗魯瓦在藝術上的折衷主義和對于宗教不夠尊重的心理,這使得塞尚的感激之情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憤怒和厭煩。
聖維多利亞山
1902,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啊,生命!生命!在它真實的面目中感受它吧,捕獲它吧,熱愛生命的本身,欣賞它內在的唯一而真實的美吧;這份美麗,既永恒,且多變……。——賽尚
【后期印象主義】
是繼印象主義之后存在于19世紀80至90年代的美術現象,并不含有風格意義。這些藝術家既不同于印象派狂熱地追求外光和色彩,也不同于新印象派對光色進行分析和運用邏輯思維進行藝術創作。他們主張重新重視美術中形的觀念,重視作者的主觀個性,注意在作品中表現作者的主觀感情和情緒,注意形式的表現力。通常被稱作后印象主義的畫家是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后印象主義先驅凡高和后印象派巨匠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