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四單元的口語交際話題為:學會生存,學會自我保護。
順著此話題,和小伙伴們一起談起了“校園欺凌”的話題,
借由發生在身邊的一件個案說起,
再到近日網絡上的王晶晶事件一起走進校園欺凌,
然后借助13部門聯合發行的《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認識校園欺凌的類別及其對此事件的處理,提高認識,
最后在案例與法規學習中,大家談感受談做法。
以下為此次話題的內容整理,借助大家的筆下之言,希望大家有更清醒的認識,同時也有更明確的做法,讓我們一起向校園欺凌說不。
譯禧:關于欺凌,我還記得老師分享的關于那位叫王晶晶的女孩的事件。她因為一位朋友無意中開的一個小玩笑,在流言蜚語中成為了全校的敵人,被人在貼吧中罵,被學姐打耳光,好朋友主動與她絕交……十多年來,她受的苦數不勝數,輟學、患抑郁癥,甚至自殺。
舒霖:校園欺凌看似是一群同學之間的打打鬧鬧,但事實上這是一個關系到學生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甚至是人生走向的侵害行為。
周進:校園是我們學校的地方, 是教育我們成長的地方,但是屢見不鮮的校園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
以琳:想必王晶晶事件中施暴者大多都是跟風,卻選擇了將一個與自己并沒有太多瓜葛的女孩推下深淵。很久以后,他們雖然以可笑的“年幼無知”作為借口來推卸責任,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刀不扎在自己身上,永遠不知道有多疼。
舒霖:平時受到欺凌時不要將它當兒戲,要及時告訴老師及父母,而在平時,我們要學會謙虛,嘗試與同學和諧相處,少與同學發生爭執,外出時結伴而行,這些都是預防校園欺凌的好方法。
哲灝:老師說的一句話也意味深長,讓我品嘗良久:就算敏感一點也無所謂!人們若說你這么敏感,小題大作,不必去理睬,要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作為一個有妹妹的哥哥,我也會把這一點告訴妹妹,希望她能健康成長。
澄玥:是啊,敏感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呢?是你的人生重要還是被別人說的那一兩句話重要呢?假如你因為在意你身邊人的一兩句話而不去做自我防備,放下所有的提防,你的人生可能會因此就碎成了兩半,再也合不起來了。
文韜:我印象最深的是“對施暴之火勿添柴,但別忘了潑水。”王晶晶事件中,每個人都添油加醋地傳來傳去,最后竟然被傳得齷齪不堪,一直傳到全縣初高中生都知道,見到她都會欺負她。那些人都在添柴,本來很小的事,卻因為每個人都添了一把柴,把別人心靈的房子都燒掉了,如果那時有人出來制止,有人出來安慰,結局也不至于那樣。
藝柔:不要以為自己從沒動手傷害他人身體就不算欺凌,通常壓垮一個人的精神的往往就是那一句惡毒的話語。
一凡:我們受到欺凌時,要意識到自己正在被欺凌,要找對人,及時解決,也不能以年幼無知等為借口去欺凌他人,如果遇到他人被欺凌,不可做幫兇,而應主動幫忙化解,幫大家和平相處,現在也有法律保護受欺凌者,大家也不必過多擔心,受害時可以走法律程序。
楊杲:當受到欺凌的第一時間,就要做出反駁,做出行動,不要因為害怕,就不做出反應,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能助長這種不良作風。
子雅:可是B、C、D家長他們只是認為這是小孩子開玩笑的鬧劇,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已經是欺凌事件。這已經不是“游戲”,而是違反了法律!連家長都不明所以,孩子怎會明白?
祈敏:家里、學校、社區、司法部門都 要重視對兒童的道德教育,甚至法律教育,集中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兒童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等。而當我們遇到校園暴力時,千萬不能忍氣吞聲,應該及時地告訴老師、家長,必要時尋求法律的保護。
欣彤:治理校園欺凌被國家提上議事日程,那么家長和學校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非然也。反而大家應該更好地了解校園欺凌,讓大家更好地找到恰當方法去處理。從娃娃抓起,讓他們自小具備良好的法質素質與意識,既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也懂得用法律維護共同生活的校園。
其實孩子的許多行為是家庭行為的衍生,大人好好學習,好好行動了,孩子們才能天天向上。
各位大伙伴們(作為家長的你們和作為老師的我),我們首先需有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對孩子有更好的教育。
孩子們在看條例之時,偶爾有這樣的感嘆:
“啊,原來這是校園欺凌呀!XX就曾這么做過。”
“哦,原來嚴重的話會被退學,甚至要被送去專門的學校。”……
我們的學習越早越好,而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也是越早越好,特別低年段孩子還是比較單純和善良,在發現有“欺凌”的苗頭時,正確引導,更容易還給他們一個真善美的世界。
當然現在學習也不為晚,亡羊補牢,從未為晚,最怕不開始,最怕不改變。
最后小伙伴們,再復習下此次關于自我保護的小提醒:
1.就算敏感一點兒也沒關系,意識上要提高警惕;
2.不要以年幼無知為借口,去當欺凌者,正確認識極重要;
3.對施暴者勿“添柴”,但別忘“潑水”;
4.遭遇時勇敢面對,想方調法脫困。
各位大伙伴們,我們作為大人也可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清醒的認知:好的觀念才能帶動更好的觀念形成,有正確的認知,才會有正確的行動相隨;
2.正面的力量:孩子即使犯了錯,但引導得好就是在積蓄著成長的力量;
3.安全的港灣:做一個安全基地,給予他們心靈、身體足夠安全寬廣的場所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