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君,一切來路皆可追。
最近,一道京味涼菜“乾隆白菜”,一度成為大眾關(guān)注的焦點。
乾隆白菜是一道特色涼菜,一般的做法是選用鮮嫩大白菜,撕成片后再加芝麻醬、蜂蜜、糖、醋、鹽、醬油等調(diào)制的醬汁,加以攪拌,再撒上芝麻,即告完成。
乾隆白菜
關(guān)于乾隆白菜這道菜的來歷,存在多種說法,比如有人說這道涼菜曾經(jīng)在京城的一家飯館中被清朝乾隆皇帝品嘗過,后世故而命名。也有人說,這道菜曾經(jīng)流行于清代乾隆年間,所以因此得名。還有人認為,這道菜屬于融合菜,出現(xiàn)時間應為現(xiàn)代。
關(guān)于這道菜的主料白菜,古人起初稱之為“菘”,這是我國的原產(chǎn)蔬菜,漢代就開始有栽培的記錄了。
距今1500多年前,南朝齊文惠太子蕭長懋與大臣周颙有一段關(guān)于白菜的美食問答,被《南史》記錄下來:
文惠太子問颙菜食何味最勝,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也就是說,1500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經(jīng)能吃出來了,秋末收獲的白菜十分好吃。
來自河北玉田的農(nóng)戶正忙著收獲白菜。
盤點歷代對白菜美味的稱贊,最離譜的當屬北宋文豪蘇東坡,他在《雨后行菜圃》一詩中評價說:“白菘類羔豚,冒土出熊蹯?!边@已經(jīng)是公然把白菜的滋味與羔羊熊掌相提并論了。從元代開始,大白菜逐漸成為我國特別是北方居民最重要的食用蔬菜之一。
而作為乾隆白菜的靈魂調(diào)料之一的芝麻醬,它的出現(xiàn)歷史也很悠久,跟白菜在我國的食用歷史比起來差不多。芝麻原產(chǎn)非洲,我國古代稱之為胡麻,按照北宋沈括《夢溪筆談》的說法,它是西漢張騫通西域時從大宛獲得其種攜入中土。
1400多年前北朝賈思勰寫《齊民要術(shù)》的時候,芝麻醬的最初形態(tài),當時還叫“胡麻飲”,就已經(jīng)在書中出現(xiàn)了,當時的做法是把芝麻搗爛,然后加入蜂蜜或者麥芽糖再煮成糊狀。
在烹飪中,芝麻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圖/Pexels
清蒸鴨子火熏白菜、燕窩肥雞白菜頭、雞油煸白菜、蝦米火白菜、火熏白菜、祭神肉燉白菜、肉片燉白菜、炒雞大炒肉燉白菜、火熏鴨子燉白菜、野雞燉白菜、火熏肉片白菜、紅白鴨子燉白菜、火熏肥雞白菜、口蘑燉白菜、松籽丸子燉白菜……
乾隆宮廷御膳中的葷素包子中也經(jīng)常使用白菜作為餡料之一,此外,酸菜等白菜腌制品制成的菜肴,例如肉片汆酸菜、羊肉燉酸菜絲等。
考察以上這些白菜相關(guān)菜品,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乾隆皇帝當年吃的白菜相關(guān)菜品,基本都是燉炒蒸煮制品。
那么,乾隆有沒有吃過白菜涼菜呢?
也不是沒有,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中秋節(jié)晚宴他吃過一次燕窩拌白菜,不過御膳中的這類白菜涼菜,比之上面的白菜熱菜記錄來看,是很少的。從文獻上來看,這種懸殊對比的情況一直延續(xù)到清朝末年民國初年。
清代乾嘉詩人袁枚所作《隨園食單》,其中對白菜的烹飪技法記述為“白菜炒食,或筍煨亦可?;鹜绕?、雞湯煨俱可”。 清朝末年做過翰林院侍讀學士的薛寶辰,在1926年成書的《素食說略》中記述了他寓居北京所見所聞的白菜相關(guān)各種烹飪技法,或悶或煨,或餾或煮,或炒或炸,都是熱菜技法。
其中所錄唯有一道或可算是生食的菜品,其名為“瓦口白菜”,做法是以嫩白菜心橫切后整放盤中,然后以香油、醬油、醋調(diào)汁,再將調(diào)汁煮滾燒開,給白菜澆上兩三次,如此燙熟之后,瓦口白菜才算完工。
“百菜不如白菜” 圖/Pexels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不過,在《素食說略》中,我們還能夠找到一種跟如今的乾隆白菜做法比較接近的菜品:
……鐵桿豇豆,宜瀹熟,以醬油、醋、芝麻醬拌費,甚脆美。
其把豇豆煮熟之后再用芝麻醬等佐料拌菜這類做法,清人也不是沒試過,但是到目前為止,在明清文獻中就沒找到過芝麻醬被澆到生白菜上的嘗試。
從豇豆、白菜相關(guān)涼菜的不同境遇,我們似乎也許可以由此得出一種推測:根據(jù)學者的研究,清代人對于食用應季蔬菜的認識已經(jīng)成為普遍的民俗。
而在古代,豇豆的上市時間是夏季,人們在暑天吃上一盤芝麻醬拌豇豆,應季消暑,擁躉自然眾多,作為菜品也相對容易流傳開來;相比豇豆,古人對白菜的收獲上市大致是晚秋之后,主要食用時節(jié)是冬春兩季,考慮到當時普遍缺乏蔬菜大棚等現(xiàn)代技術(shù),再加上除了宮廷顯貴之外,北方大部分居民的取暖設(shè)備對比如今也是差距很大。
誘人的芝麻醬
在這樣的條件下,對于當時的食客中大部分人的飲食習慣來說,乾隆白菜這類涼菜固然應季,卻很難說得上是愿意享受的好選擇,不如白菜烹炒燉煮更容易讓人接受,因此即便有人偶爾嘗試,恐怕也難流傳推廣開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乾隆白菜這類涼菜在古代很長時間里于文獻中不見蹤跡,或許可以理解。
入冬了,多吃蔬菜身體棒棒。 圖/Pexels
撰文 | 石雱
編輯 | ?,?br>
光明日報“文化溯源”融媒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