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欽
“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繼續清理和規范中考加分項目,尚未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加分項目的地方,要從2018年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執行”……開學在即,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取消特長生招生的消息引發熱議。
作為我國招生考試制度的補充,學校不拘一格招收特長生,本是尊重成長多元性的體現,對參差多態的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特長生招收被異化為“入校捷徑”、涂上了濃重的功利色彩。為削尖腦袋擠進名校,多少家長再三算計哪項特長“合適”,讓孩子輾轉于毫無興趣的培訓之中;多少家長比拼關系、不惜偽造申請材料或“買賣”特長生身份……當“特長”上附著了過多功利色彩,其積極意義日漸消解,負面效應愈演愈烈。陷入利益洪流的特長生招收,不僅有悖于教育初衷,還直接威脅著教育公平:那些灰色利益鏈條對招生秩序的破壞自不必說,即便單論特長生招收,巨大的降分空間,對學生而言其實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不公平。
著眼弊大于利的現狀,取消特長生招收勢在必行。近年來,壓縮特長生招生、控制加分項目等舉措接連出臺,關于減少和規范特長生招生的信號持續釋放,而如今全面取消的要求,有望讓特長生招收徹底成為歷史。這既有利于守護教育公平,無疑也契合著當下的教育實際。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教育早已不是單調的“埋首故紙堆”,不少學校已構建出多姿多彩的興趣培養課堂,不少家長也有意培養孩子“無用的”特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取消特長生招生的政策,并非取消特長生教育,而是讓特長教育回歸純粹,讓孩子們不必為特長生招收制度所裹挾,能夠遵循真正的興趣。由此看來,雖然政策含義上的“特長生”將消失,但教育含義上的“特長生”則會更有活力。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天賦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誠如先哲所言,好的教育理當激發興趣、點燃熱情,讓每個人的天賦各美其美。我們期待,在“后特長生時代”,更多學校能夠開設出多樣化課程,讓興趣班和特色班不再是針對少數學生的“專利”,讓所有學生都能各展所長、成為純粹而輕松的“特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