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多年前,土爾扈特部落擺脫沙俄殘酷統治,歷盡艱險,東歸故土。現在,他們大多生活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這里有中國最大的高山草原——巴音布魯克大草原,哺育著一群群膘肥體壯的駿馬。
鬧日甫阿拉西老人一家就是生活在這片遼闊草原上的土爾扈特后裔,他放牧著那一帶最龐大的馬群。天山南麓,地勢起伏遼闊,煙嵐繚繞,河流如帶,牧草青青。老人趕著他浩浩蕩蕩的馬群,一路風雪兼程,轉戰到冬牧場安營扎寨。
在土爾扈特人眼里,馬是最神圣的動物。牧民會從自己騎乘過的數十匹頭馬里選出一匹“神馬”,作為馬群的領袖。這匹馬從此不能騎乘,不能宰殺。它毛色油亮,眼睛炯炯有神,體魄強健,胸寬鬃長,且充滿靈性。
如今,“神馬”垂垂老矣。老人望著日漸憔悴的老馬,感覺它無論如何都熬不過這個冬天了。遵循土爾扈特人的習俗,在“神馬”將死前要把它“放生”,讓它在熱愛的草原上自然“消失”。這才是它吉祥的歸宿。
老人把馬奶酒端來灑在它的頭、脖頸和身上,做一次特殊的洗禮。又將鮮嫩的牧草塞進它的嘴里,老馬無動于衷,沒有咀嚼。老人雙手摩挲著馬背,修剪馬蹄,抱著馬頭親吻,最后趴在馬身上老淚縱橫。有靈性的老馬眼角也溢出了淚水。
太陽從遠處草際緩緩升起。老人騎著一匹棕白相間的馬,牽著老馬,后面還跟著一匹小馬,踏上了“放生”之路。
九曲十八彎的開都河在平坦遼闊的草原上曲折蜿蜒,清冽又湍急。老人引馬過河。河水淹沒至馬胸,小馬一躍而過。老人擔心老馬體力不支,拖拽著韁繩給它助力。老人唯恐老馬識途,再獨自找回家,便沿著山谷,翻過幾座山丘,走到很遠很遠的山后牧場。小馬雖然不是老馬的孩子,但它們一直形影不離。老人思量許久,決定把小馬留給老馬,陪它度過它最后的時光。
夕陽照著老人滄桑的臉龐。天邊的云翳變灰變重,悲傷的情感恰似薄暮蒼茫。
老人慢慢松開韁繩,依依不舍返身,含淚頻頻回望著安靜吃草的老馬和小馬。
初冬的第一場雪落下來后,小馬獨自踽踽而歸。老馬已去了另一個世界。一年后,老人去山后牧場取回“神馬”的頭骨和四蹄,放在蒙古包最高處供奉起來。
人與動物交往中,一定有著秘而不宣的靈犀相通。牧草青青的草原上,老人與“神馬”的默契,也是土爾扈特人充滿著愛和信仰的生命哲學。
完
郵箱投稿
2479502403@qq.com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