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北京的院子里,種海棠、丁香、榆葉梅、石榴樹的多,種夾竹桃的也有,很少種紫薇的。如今,紫薇被普及,幾乎所有的公園和新建的居民小區(qū)里,都種上了紫薇。前些年,北京植物園還集中栽種一百多棵紫薇,特別開辟了一座“紫薇園”。
之所以如今對紫薇情有獨(dú)鐘,是因?yàn)橄鄬τ趮少F的樹種,紫薇很皮實(shí),容易成活,而且,開的花很鮮艷,紫紅色的花朵遍布枝葉之間。在這一點(diǎn)上,和它同期開花的木槿就差很多。論好看,木槿也不差,花瓣比紫薇大,但有些稀疏,藏在枝葉下面,不如紫薇繁茂。老遠(yuǎn)一看,木槿是葉多花少,紫薇則是紫嘟嘟一片,像一片云霞。
關(guān)鍵一點(diǎn),紫薇花期長,能夠開滿整整一個夏季,即使到了初秋,也能看到它的花影搖曳。如果在南方,到了寒露,還能見到它的花開。所以,人們又叫紫薇為百日紅。
不少作家曾經(jīng)為紫薇寫過文章,比如蘇州的周瘦鵑。寫得最搞笑的,當(dāng)屬郭沫若。在《百花齊放》中,他應(yīng)景為一百種花寫詩,寫到紫薇時,他這樣寫道:“皮上輕輕一搔,全身就會搖動;人們因此又愛叫做怕癢花;其實(shí)我們倒不癢,并也不怕;只是告誡人們要規(guī)矩一些,為什么對于花木用手亂抓?”新詩從《天狗》《天上的街市》亂抓亂寫到這份上,真的叫人無語。
不過,紫薇又叫做怕癢花,倒是從這首詩里知道的。那時,我正讀中學(xué),夏天到來的時候,曾經(jīng)專門到公園里找到過紫薇,帶有好奇又神奇的心思,用手在樹干上摸了摸,然后抬頭看看樹,枝頭上的紫薇花還真的動了動。
去年夏天,孫子從美國回來,我?guī)焦珗@玩,看到紫薇,對他說:這樹也叫做怕癢樹,你只要用手在樹干上摸一摸,枝子上的花就會輕輕搖動。孫子不信,用手輕輕地摸了摸樹干,枝頭上的花一動不動。再用點(diǎn)兒勁兒摸,花還是不見動靜,急得他使勁兒地?fù)u動起樹干來,紫薇花瓣不僅動了,還落在他身上幾瓣。
后來,我查書,發(fā)現(xiàn)紫薇樹皮容易脫落,露出里面樹干的嫩肉來,再用手去摸,枝頭上的花才會像過了電一樣地動。就像俗話說的那樣,隔著衣服,很難摸著麻筋兒,當(dāng)然,花就不會動了。想想中學(xué)時候,我摸摸樹干,紫薇花動的情景,想一定是當(dāng)時有風(fēng),被風(fēng)吹動罷了,我以為真的花動了呢。
為紫薇花著文,寫得最漂亮的,得數(shù)汪曾祺。他寫紫薇花開得茂盛繁密:“一個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樹上有數(shù)不清的枝子。真是亂。亂紅成陣。亂成一團(tuán)。簡直像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放開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亂嚷嚷。”一連串干凈簡潔的短句子,最后一個比喻,通感,用聲音形容花的繁茂火爆。起碼在我有限的閱讀范圍里,沒有見過對紫薇如此精彩的書寫。
為紫薇寫詩,寫得最有名的,要屬白居易。他那句“獨(dú)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傳頌了千年之久。不過,對此詩的誤讀也最多。紫微郎本來指的是白居易自己,他在宮里的紫微省做中書侍郎,又叫做紫微郎。本是枯坐宮里寂寞難耐,卻讓我們望文生義,照汪曾祺所說“更易使人產(chǎn)生這是一首情詩的感覺。”
紫薇是一種古老的樹木,白居易為紫薇寫過詩,杜牧也寫過,說明早在唐朝紫薇就存在了。在北京,有很多開花的古樹,至今依然存活在古寺和皇家園林里,比如玉蘭。但沒聽說過有老紫薇樹。
我唯一見過的古老的紫薇樹,是前些天到廣東中山市的小欖鎮(zhèn),那里新近開辟了一片濕地公園,園里的一片坡地上,種著好多棵老紫薇樹。我不知道它們具體的年頭有多古老,只知道一年能開兩季。和我見過的紫薇樹完全不同,粗大的樹干,高聳的梢頭,滄桑的枝葉,可以和古松古柏相媲美,以前所在北京見過的紫薇,都顯得那樣地纖柔,那樣地小兒科了。
那一片坡地被圍了起來,和我們北京植物園里的“紫薇園”一樣,這里也叫做“紫薇園”。不過,此紫薇和彼紫薇,卻大不一樣,就像白居易心中的“紫薇花對紫微郎”,和我們想象的“紫薇花對紫微郎”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