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努力維護自己的利益,有什么不對嗎?這肯定沒有問題。人究竟是為什么而活,為他人幸福?為社會進步?為宇宙的延續?這些都可以有,但不能僅僅只是為了這些,而忽略了自己。如果自己都不存在了,那么所努力的那些到底有多大意義呢?人的存在,有物質追求,也有精神追求,但最原始、最基本的追求始終是生命本身的存在。生命的本身不是其它,而是自己。所以,一個人不管從奉獻的角度,還是從犧牲的角度,考慮自己都是必須的。自己都沒了,那奉獻和犧牲也就不存在了。如果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真的就行去珍惜別人的健康和幸福嗎?人是介于獸性和神性之間的存在,既有別于沒有思想和智慧的動植物,也區別于無所不能且生命永恒的神明。既要考慮本身的存在,又要考慮與自然界的和諧,所以才有了為生存的自私和為他人的無私。自私是存在的基礎。人類由蒙昧開始,與自然界其它物種爭奪生存空間。如果人類不自私,任由其它物種壓榨,那么人類就不可能生存下來,更別說發展和創造文明了。先生存,才能發展。面對生存,維護自己還是維護他人,看起來是個兩難的問題。維護自己,無可厚非,畢竟自己要生存,算不上冷漠。維護他人,那是高尚,卻對不起自己。生存是本能,維護自己才是人性。出生的嬰兒,餓了會哭,把奶瓶放在他嘴邊,他會不由自主地吸食,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沒有對錯。因此,當生命需要二選一的時候,只要不是主動以侵害他人來維護自己,那都是合理的。遠古時期,部落間有爭執。比如共同追逐一頭獵物,或者搶奪一處水源。你有就他沒有,你生存就他死亡。這個時候沒有仁慈,沒有奉獻,也沒有犧牲。這不是一個人的事,彼此都是為了延續下去。當然,在文明時期,有了倫理、道德、制度的約束后,自私就不被待見。為了自己不受傷害而放任他人置于危險性,往往會被評價為見死不救,沒有同情心。許多人會現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你。見死不救有錯嗎?誰也不能說有。是沒有同情心嗎?這也說不過去。看到一個人溺水了,不會游泳的你跳下去救人,這不是高尚,而是愚蠢。你可以向周邊的時候求助,但不該把自己置于危險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生命都屬于自己,但又不僅僅只屬于自己。你還屬于你的家庭,還屬于整個社會。在你沒有把握幫助到他人,甚至還會給自己帶了傷害的時候,自私合情合理,無可厚非。同理心、責任感,是對道德、社會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并非強制,而是需要根據每個人自身的素養和能力決定。素養達不到大公無私,只要不傷害別人就好;能力做不到利己利人,那就以自己為主。社會是由人組成,家庭也是由人組成。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社會。家是小溪,社會是大河。大河有水,小溪自然滿,但是不要忘了,小溪都干涸了,哪里會有大河的存在呢?要保護大河,先保護小溪。不可否認,大河是由一條條小溪匯聚,這條小溪沒水,大河有水的時候會倒灌回來。但是,每條小溪都有它滋潤的一方土地,不能為了大河而忽略小溪。你現在或許是大河青睞的小溪,但以后都是嗎?說到底,人活著就是為了好好體味世間的美好。如果把自己都搞丟了,那美好與你就無關了。人需要自私一點,因為自私會讓你更加奮進,去努力追求和實現你的欲望,讓自己美好的同時,也讓社會進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