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說,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有大必有小,有高必有低,有長必有短,有陽必有陰,有生必有死,有好必有壞,有善必有惡。善惡是相對的,也是一體雙面,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孿生兄弟。善惡如同明暗、陽陰一樣,一個出現一個隱藏。善主導了,惡就隱藏了;惡出現了,善就躲避了。一個人、一個社會不會單單只有善或只有惡,而是在不同時期表現不同的狀態,甚至相互轉化。人總是希望得到別人善意的對待,讓人生少些坎坷波折。只是,人性總是自私,更沒有對他人善的義務。在利益紛爭和取舍的當下,人性的本真就會顯露出來。善良容易隱藏,邪惡容易奔放。什么是善意?是指善良的心意,良好的意愿。什么是惡意?是指不良的居心,壞的用意。總之,善意是人們祝愿的,惡意是人們想躲避的。善意會給人帶來幫助,惡意會給人帶來傷害。一件事是不是惡意,就是要看事情發生的結果會不會給人帶來傷害。帶來的是幫助,那就是善意;帶來的是傷害,那就是惡意。雖然結果論不一定完全正確,但也能反映事件在人們心中的想法。當然,每個人對善惡的看法不同,每個人經歷的事件反應不同。正所謂,你之蜜糖,他之砒霜。對你好的,不一定對別人好;對別人有用的,不一定對你有用。別人口中的惡意,并非就是真的惡意。惡意降價、惡意討薪、惡意賠償,等等惡意充斥著人們的耳目,到底怎樣的行為會被如此定性?一個商品降價,給民眾有沒有帶來好處,給行業秩序和進步有沒有帶來好處,這才是評價的標準。如果降價,人們得到了實惠,促進了行業的進步。那么這就不是惡意,而是大大的善意。有些人巴不得把普通人當韭菜,割了一次又一次,好處留給自己。只要自己利益受損,那就是惡意。因此,別人降價給自己利益帶來影響,那就是惡意,就要哭訴,聯合起來進行抵制和詆毀,甚至拉出家國天下的情懷來道德綁架。這樣做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行業的發展,而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原本沒有什么可說的。然而有些人就是欠債不還,想白白剝奪別人的勞動所得。債權人必然想盡辦法討回自己的付出,讓自己能生存下去或家人的生活更好一些。只是,他們人微力薄,總是得不到原本屬于他們的薪水。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沒有辦法的他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圍堵債務人的居所、到相關管理部門情愿。然而,這樣為求生存的作為,被定義為惡意。他們真的錯了嗎?如果為生存的付出是屬于惡意,那么這個世界的善意又是什么呢?生存是活著的根本,契約精神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是誰在破壞它?惡意,是給別人帶來傷害。但是,使別人行為產生惡意的行為更是惡意。把民眾當韭菜割了一波又一波,這是惡意。別人降價讓惡意的本體少了利益,這是惡意割韭菜的果,算不得是惡意。欠薪的人是惡意,管理部門不解決問題是惡意。正是因為這樣的惡意存在,才會有民眾向欠薪者討薪和管理部門請愿。是欠薪惡意和管理部門不作為的惡意的因,才有了討薪的果,討薪就不是惡意。當人們要為生存而放下尊嚴,為生存而不得不產生惡意的時候,那么這個社會就是惡意的,就出現了問題。如果任由這樣的惡繼續發展下去,就會病入膏肓。當惡意成為管理者的“時尚”,善良就沒有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