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不可能盡善盡美,總會存在一些瑕疵和不完美。
誰都不是圣人,都會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何況即便是圣人,也難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誰也別嘲笑誰,誰也別責怪誰,誰也別看不起誰,正確相處方式應該是:互相理解一下,彼此包容一些。
活在這個世上,誰都有說不出的苦衷,誰都有道不盡的無奈,誰都有放不下的疲憊,誰都有躲不開的心累。再能干的人,也會撐不住;再堅強的人,也會有脆弱;再樂觀的人,也會落下淚。學會彼此包容,才能讓關系更長久。
01、人生不同,理解就不同
人生就是一本自己敘述和撰寫的書,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一本,與生俱來。從出生的那刻起,便拆封了屬于自己的那本人生之書。盡管初讀之時,大多都晦澀難懂,但還是要一字一句,一章一節的解讀下去。
從懵懂入世,到行止由心。人生是一個修行的過程,是一個逐漸成長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疼痛,會有艱難,會有快樂,會有開懷,這些都會書寫在人生那本書上。每本書都有不同的內容,也有各自的精彩。
男人的累,女人無法體會;女人的苦,男人無法感受;父母的心,孩子無法領會,孩子的心,父母無法理解。不同的人生,書寫的時不同的內容,彼此很難彼此感同身受,唯有包容,才能讓彼此心安。
其實不管男人還是女人,父母還是孩子,都有不同經歷,角度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生活理念不同,價值取向不同,在他們眼里,對方總是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這樣或那樣的不如人意,這樣或那樣的讓人無法理解。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書寫的內容也逐漸增多,不是只有艷麗的紅色或憂郁的藍色。人生的書籍上,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酸甜苦辣咸,愛恨離怨憎,林林總總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包容。
人生沒有絕對的完美,人無完人。經歷多了,就知道人與人之間很不同,缺點誰都會有,太過計較,只能讓彼此越來越疏遠;錯誤誰都會犯,苛求責備,只能讓彼此心生嫌隙。懂得包容,是彼此最好的珍惜。
02、與人相處,包容不完美的存在
生而為人,誰都不容易,誰都有難過和不順的時候,何必互相為難,何必互相傷害。能幫忙的,就別站在一邊袖手旁觀;能體諒的,就別咄咄逼人,抱怨連天。為人處世,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將心比心,包容理解才是處世之道。
人和人相處,不僅靠的就是一顆真心,不僅靠的就是一份真情,更需要的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處境,去感同身受,才能知己知彼,才能學會包容,才能反省不足,感情才能更牢固,關系才能更長遠。
古人說:先律己,再求人。只有自己先做好了,才有資格去要求別人。自己都做不好,卻要求別人,那就是強人所難。更不要奢求別人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總要允許差異的存在,總要允許不完美的存在。
感情再深,也需要彼此的真心;感情再好,也需要彼此的寬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多一份體諒,多一份靠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情深。換位思考一下,設身處地想一下,就會多于一些感同身受。
誰都有缺點,誰都會犯錯,誰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相互包容一點。不要記恨別人的壞處,多念叨別人的好處,不要用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不要用自己的有點嘲笑別人的缺點,體諒一點,包容一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之路,沒有誰的是一帆風順,永不犯錯的。看到別人的錯,多反省一下自己的成長是否也有過犯錯,少一點責怪,多一點寬容,用心去交往,用情去溝通,會發現生活有很多美好。
03、人和人相處,都是相互的
人心都是相互的,你怎么待人,別人也會怎樣待你。你對別人苛刻,別人對你也不加辭色;你對別人包容,別人才會對你理解;你與別人抱怨,別人就和你計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包容,收獲理解。
人與人相處,最可貴的就在于能相互理解和包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很多時候,對人不必求全責備,能揚長避短就好。無論與誰交往,多一分理解,就少一分矛盾;多一分包容,感情就牢固一分。
為人處事,首先要學會從自身找原因,用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在批評別人的時候,盡可能多一些寬厚和善意,既有利于對方接受,又不至于給彼此的關系帶來傷害。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強加在別人身上,懂得求同存異。
世界是五顏六色的,不是非黑即白。事情也是多面性的,不是只有好壞,同樣的事情在不同人的眼里,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沒有必要什么都按自己的觀點來給事情做最終的判斷。
不管對方是自己喜歡的,還是自己不喜歡的,都要客觀評價,公平對待。今天你釋放善意,明日就可能收獲回報。畢竟,在這個世界,知恩圖報的人多,恩將仇報的人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行走在塵世間,每個人都不容易,每個人也都不是孤立的,人與人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寬容別人,也是善待自己。多一點寬容,人生就多一點空間,生活多一點機會。
04、追求完美,更要懂得無常
沒有那個人不渴求完美,但人生有太多無常,不如意十之八九,總要學會在事與愿違的時候,坦然接受那十之一二。人生匆匆幾十載,皆由成敗得失、苦樂哀怨拼湊而成,書寫人生的故事,更要描繪生活的精彩。
《道德經》說: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凡事不必一根筋,死鉆牛角尖,要懂得適時盤旋迂回。懂得包容,既是給別人留有余地,也是給自己留下后路,更是為彼此關系的鞏固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