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串門,可謂是中國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和習俗,許多人不遠千里從工作地回到家鄉(xiāng),就是為了能與親朋好友團聚一番,能夠敘說一些故事。春節(jié),也是一年當中,人員最為集中的時候。
平時不大好辦的事,在春節(jié)期間,許多人都會大操大辦,比如酒宴、比如相親。隨著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城市化越來越深入,人員的流動也越來越頻繁,大齡青年也越來越多。近日網(wǎng)上看到一個視頻,內(nèi)容是記者采訪一老太太,問她為什么最近兩年,她侄女過年不愿意去她家串門拜年了?老太太說,她侄女跟她及其他親戚關系的疏遠,是因為侄女的身份不一般了?記者感到奇怪,接著問老太太,她侄女是什么身份?怎么會影響去親戚家走動和親戚間的關系呢?老太太毫無忌諱地告訴記者,她侄女是身份比較特殊,是大齡未婚青年。哦吼,雖然這只是一個段子,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大齡未婚青年形成的原因很多,有些并非自愿,但就是這么“單”了下來。在現(xiàn)實中,他們確實要面對親屬間不一樣的眼光,和嘮嘮叨叨的追問。每個人“單”的理由都不相同,但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特別是鄉(xiāng)村和那些年齡稍大一點的人,他們認為到一定年齡是一定要結(jié)婚的,不結(jié)婚好像人生就是不完整的,所以看到有人“單”著,就會誘發(fā)他們的強迫癥,去給人找對象。
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大的團圓節(jié)日,絕大多數(shù)人都回到家鄉(xiāng)。此時,不管是大齡未婚青年,還是適齡青年,都回到了故鄉(xiāng),有了一個別樣和人見面的機會。因此,七大姑八大姨的“紅娘”精神就爆發(fā)了。或許她們都是帶著善意希望你能找到一個好歸宿,然而卻忽略了。婚姻不是過家家,不是搭伙過日子。想要將來的生活甜美,和一個怎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才是重要的。是的,在老一輩眼中,大多數(shù)人是沒有所謂的愛恨,只有過日子,所以他們能隱忍,所以可以得過且過,稀里糊涂地度過一生。然而,現(xiàn)在的青年,更愿意相信愛情的存在,希望找到快樂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混日子。
雖然現(xiàn)在沒有“門當戶對”的說法,但是兩個“三觀不合”的人在一起,想要未來的日子過得舒心,那也是不可能的。其實,“門當戶對”不僅僅是指地位的相當,更多的還是價值觀的相近,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三觀”中的一個。
沒有共同或類似的價值觀,隨意的“拉郎配”,最終只能導致婚姻的失敗,這也是現(xiàn)如今離婚率那么高的原因之一。大齡未婚青年,對生活不想將就,想的是未來更加的開心和快樂。
對于一個美滿的婚姻生活,一個愛自己的人、一個滿眼是自己的人,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的人才能理解、寬容、懂得你,才能在你的價值追求上與你靠近,讓你在生活中少些憂愁和煩惱。理想的婚姻,從來都是“攜子之手,與子同老”、“一起青絲變白發(fā)”、“夕陽下蹣跚走過還能彼此拉手”。然而,所有的這些都是搭伙過日子達不到的,唯有心中有愛、眼中有你,才能讓這段路走下去。
婚姻生活,不單單是愛情,運氣好能兩廂情愿固然是人生大幸,只是這樣的實在太少;如果沒有,那么就等待那個滿眼是你、愛你的人,這樣的人才能悉心呵護著你;婚姻最大的傷情便是那個心里沒有你的人。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權(quán)利,與年齡無關、與閱歷無關、與身份無關,只與自己對生活的向往有關。大齡未婚,并不是錯,只是自己不想對生活將就,只是希望得到想要的生活。
但是,家人的關心并不是讓自己疏遠關系的理由。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自己做主,如果不愿意,他人也很難強迫。只是當他們的關心太過,當你的冷漠太多,感情就必然會疏遠。生活始終是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不懼閑言碎語就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