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一線城市還是四線城市,你總能發現名創優品的身影。近幾年名創優品也在持續轉型升級,如今已經發展了500萬私域用戶,它們是如何做到的?下面帶你解析其中的秘密。
“一個杯子年賺一千萬”,“一支眉筆年賣一億支”,“一款礦泉水年賣6000萬瓶”……
從2013年成立之日起,名創優品就始終被質疑聲包圍。帶著“山寨”、“抄襲”、“偽日系”的標簽,它卻一步不停,高歌猛進,終于在2018年于紐交所成功上市,從此揚眉吐氣。
截止到今天,這個“中國最大的10元店”,年營收早就超過了170億,在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開出了3500多家門店。
更讓人意外的是,除了規模和速度,名創優品的韌性極強,尤其在私域流量上布局很早,沉淀極深。
目前,名創優品擁有超過4200萬注冊會員,私域用戶超過了500萬。在去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它被迫關閉了50%的線下門店,但依舊靠著私域,線上實現了300%的增長,完成了逆勢擴張。
那么名創優品是如何做私域的呢?
成功從來沒有偶然。
在私域流量還沒那么火熱的時期,名創優品就開始在線下布局私域,并將各個渠道的流量進行整合,打出了一套線上+線下的私域流量組合拳。
在初始階段,名創優品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導流:
線上:公眾號成為了線上引流的首個選擇,經過多年的耕耘,公眾號上積累了3000萬粉絲,為后續的沉淀提供了發展的土壤。
在內容上主要有兩個特點:
第一,打造人設
公眾號的內容會盡量降低“廣告屬性”,通過擬人化的形象,如中性風格的小 M 、小仙女人設 M 小美和吃貨宅女人設 M 小宅,日常對精選產品進行場景化演繹來種草。
第二, 精準人群定位
整個內容很符合品牌的受眾人群,偏向用戶互動和體驗,名創優品將自己的公眾號運營成了一個時尚穿搭/美妝號,閱讀量達到10萬+,粉絲互動頻繁。
線下:名創優品沿用了掃碼關注名創優品微信公眾號的方法,門店收銀員引導消費者掃碼注冊會員送購物袋。
線下門店引導添加私域
雖然這個“鉤子”現在看來平平無奇,但是,名創優品在 2015 年就開始用這種方式積累私域了。
因為都是自己的流量,名創優品會員原始積累冷啟動成本非常低。截至目前,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引流,名創優品小程序會員已接近3000萬,復購率實現超過3倍增長。
想象一下,當你擁有3000萬用戶,接下來你會做什么?名創優品給出了答案:精細化社群營銷。
名創優品有個黃金7天的法則,不管用戶是從什么渠道進入私域社群的,要在7天內對用戶完成一系列的運營動作,以確保活躍度和轉化率。
因為7天過后活躍率會有一個斷崖式的下滑。通常會從兩方面進行引導:
一是讓用戶快速認知群的利益點,告知其日常活動、干貨內容,發放優惠福利等;
二是與群成員初步建立情感連接,比如進群的儀式感,贈送新人禮包等。
除此之外,名創優品的“千群千面”也是私域運營的一大利器。
名創優品總結出5大維度超過60+社群標簽組合,比如社群周期、社群等級、粉絲來源、粉絲占比、內容偏好等。可以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做針對性的內容和活動的觸達,實現精準營銷。
與此同時,名創優品還全面提升了各類算法。如今整個用戶的數據中臺已經沉淀了35億用戶標簽,平均每個用戶身上打了89個標簽,提升了營銷的精準性。
舉個例子: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名創優品給用戶小A打了以下標簽:金卡用戶,盲盒品類的忠實粉絲,處于復購周期,喜歡去三麗鷗門店,近一年消費超過600塊錢,在過去35天沒有來門店消費...
然后名創優品會根據這些標簽,對用戶做定向的觸達,從基礎的短信到新品的宣導,做券的引導,再到社群更加豐富的全媒體內容推送等。
據名創優品CMO兼電商負責人劉曉彬介紹,2020年保守統計全年共觸達在1600萬人次,這里面帶來消費增量ROI非常高,為品牌帶來了巨大的消費力。
名創優品能在私域獲得成功,還有一大原因在于他們更重視“超級用戶”。
隨著產品體驗的加深,復購次數的增多,那些高粘性、高貢獻、高參與度的用戶,會逐漸成為了名創優品的“品牌大使”,自發地幫助品牌去做推廣。
超級用戶們的自發傳播,幫助名創優品每年節省了近30%的營銷費用。在微信端在內的傳播,覆蓋到朋友圈、視頻號、小紅書、抖音、快手等熱門平臺近十億次的種草曝光,UGC內容貢獻曝光量高達70%以上。
與此同時,名創優品積極讓用戶參與到產品研發過程中,與用戶共創產品。在這個過程中,用戶既是產品的受益者又是產品的締造者。
在新品企劃、選品調研、樣品打樣的過程中就讓超級用戶深度參與,選出最佳產品,再到產品上市推廣不斷獲取超級用戶反饋,不斷做產品迭代,這個流程對產品升級有很大幫助。
如今,在私域這個新戰場中,品牌不光要關心自己有多少用戶,更要關心有多少“超級用戶”。
通過大量布局私域流量,名創優品不僅實現了業績倍增,還成長為新零售行業的領頭羊。它的私域運營模式,也為當下正陷于流量“泥潭”中的企業提供一種新的發展思路。
2017年,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曾提出全球10000家門店,年收入1000億的夢想。雖然目前來看還很遙遠,但我相信沒人敢輕視這個夢想。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