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大文豪屈原除了端午和粽子和龍舟,還有《離騷》,除了《離騷》還有《九歌》。
如果說《離騷》是他用來對王上抒發哀怨的獨白,那《九歌》便是描繪楚地各種祭祀的魔幻紀錄片了。
正因為是紀錄片,畫面感很強,以至于歷代畫家都很中意《九歌》。我們今天能看到清代前的古畫至少有9卷。
我們選取美國波士頓藝術館藏,舊傳張敦禮的《九歌圖》,來了解下戰國時楚國的神仙們都什么樣。
東皇太一
《東皇太一》在《九歌》中的居首,是楚人祭祀天神中最尊貴的神即上帝的樂歌。“皇”是天神的尊稱,楚人立神祠于東方,故稱東皇。“太一”,意為神道廣大無邊。
云中君
云中君,即云神。在中國古代神話里,云神和雨師,往往合二而一,成為一體。云行雨施,因此祭云也就是求雨。詩中從巫女的角度寫人對云神的愛慕企盼,所以畫里的云中君通常以女性出場。
大司命
大司命是古人心目中掌管人類壽夭、生死的天神。詩中由男覡飾大司命,女巫飾人間凡女,通過相互對唱,表現了大司命降落人間,與人間凡女相愛,又獨自返回天宮的故事。大司命的形象嚴肅而又神秘,人間凡女的形象溫柔而又多情。她愛戀大司命,但掌管人類壽夭、生死的大司命卻不得不與她分別。那么,人間福禍榮辱,究竟是由誰來主宰呢?
少司命
少司命是掌管人的子嗣后代的天神。王夫之《楚辭通釋》說:“大司命統司人之生死。而少司命則司人子嗣之有無。以其所司者嬰稚,故曰少。”
東君
《東君》是祭祀日神的樂歌。活力而有光芒,東君往往手中握有弓箭,是因為詩中結尾為巫者扮東君的自述,描寫東君由中天而西行射“天狼”。戰國時,秦國在楚人心目中是侵略成性的“虎狼之國”,而主侵掠的天狼星,其分野恰在秦地。東君射殺天狼,除暴誅惡,正反映了楚國人民戰勝強秦的強烈愿望,也寄寓了詩人的報國之志和愛國之情。
河伯
河伯為黃河之神。祭祀河神,由來久遠,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即有“祭于河”的記載。河伯之名起源于戰國,《史記·滑稽列傳》載有河伯娶親的故事。本篇為祭祀河神的樂歌,通篇以女子的語氣敘說與河伯的歡會暢游。他們乘水車駕兩龍游于九河之上,登上黃河發源地昆侖之巔。
山鬼
山神因非正神,故稱鬼。古今許多學者認為詩中所寫的山中女神就是傳說中的巫山神女瑤姬。就是宋玉《高唐賦》中所寫,與楚王云雨的巫山女神。
國殤
《九歌》從《東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祇,獨最后這一篇《國殤》是祭人間為國犧牲的將士的。許多學者認為這和戰國時秦楚戰爭有關,楚懷王時楚國多次和秦國交戰,幾乎每次都遭到慘重的失敗。楚國人民為了保衛國家,抗擊強秦,英勇殺敵,前赴后繼。屆原寫這篇作品就是為了歌頌楚國將士為保衛國家不惜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豪邁精神。
禮魂
本篇是禮成送神之辭。魂,也就是神,它包括九歌前十篇所祭祀的天地神祇和人鬼。詩中描寫祭禮完成時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表達了人們希望祭禮終古無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