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牧民轉場放牧
編輯:談笑間
視頻
本素材僅作教學交流只用,禁止發布到其他視頻平臺,禁止作商業用途,后臺回復“資料下載”查看下載方式。
相關習題
阿勒泰地區是新疆的主要牧區之一,每年這里的哈薩克族牧民都要趕著牛羊進行四季轉場,已經成為阿勒泰特有的哈薩克民族風情。6月初牧民趕著大批成群結隊的牲畜如潮水般遷徙,從冬牧場轉入夏牧場,一直會持續10天左右,上百萬牲畜一群接著一群,聲勢浩大地向著阿爾泰山深處“遷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影響冬夏季節轉場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C.熱量 D.土壤
2.哈薩克族牧民四季轉場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天氣炎熱 B.寒潮風雪
C.土地沙化 D.野獸侵襲
思考時間
答案
1.C
2.B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影響我國新疆高山垂直牧場的因素、山地垂直地帶性的變化和該區主要自然環境特征。
1.當地冬夏季節牧場轉場的主要原因冬季氣候寒冷,多暴風雪,草料不足,向山下低洼的陽坡面轉場來躲避風雪;夏季氣溫升高,冰雪融化,山上的牧草增多,牧民趕著牛羊上山,形成了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的遷徙游牧方。因此影響該地冬夏季節牧場轉場的主要原因是從山麓到山頂,垂直高差大,不同季節水熱差別大,牧草種類依其地區、季節而有出現季節差異導致牧草的生長季節變化,從而出現牧民在山地上出現了逐水草而距的轉場現象。因此影響冬夏季節轉場的主要因素是熱量,本題C選項正確。
2.冬季,牧民在(林帶及以下)海拔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轉暖向高處(山地)草原轉移;夏季在(林帶及以上)海拔較高的(高山)草甸、草場放牧;秋季天氣轉冷,向海拔較低的(荒漠)草原轉移;冬季山麓牧場(利用囤積的牧草)過冬。因此當地牧民四季轉場過程中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冬半年的寒潮和暴風雪,所以本題B選項正確。
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國西北地區哈薩克游牧民族的牧民們從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到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不同海拔高度上的高山和高山森林草甸、低山丘陵和山前地帶、平原河谷和荒漠地區,相應地變換著牧場。
材料二 下圖為阿勒泰地區牧民轉場路線示意圖。
(1)分別敘述阿勒泰地區四季牧場的分布特征。
(2)試分析哈薩克牧民轉場的原因。
思考時間
答案
(1)夏季牧場分布在高山、亞高山和森林草甸上部(山地森林帶以上的高山草原草甸);春秋牧場分布在低山丘陵、山前平原地帶(山地森林帶以下的山前平原或山麓地帶草原);冬季牧場分布在中低山、平原河谷和荒漠地區(河谷平原和盆地中心的草原和荒漠草原)。
(2)阿勒泰地區深居內陸,氣溫年較差大,降水稀少,植被覆蓋率低;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域分異明顯。夏季,山地降水豐富且有高山冰雪融水,高山林帶以上水草肥美,利于放牧。冬季,高山牧場氣溫低,冰雪覆蓋,而平原河谷荒漠地區海拔低,氣候較溫暖,利于放牧;春秋季節則在介于二者之間的山前平原放牧。
4.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新疆,天山被稱為垂直的牧場。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轉移草場放牧,稱為轉場。生活在新疆廣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場的牧民們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的遷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 下圖為天山自然帶示意圖(圖甲)和天山冬夏牧場轉場示意圖(圖乙)。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帶的差異。
(2)簡述天山牧民放牧轉場的大致過程,并簡要評價轉場放牧的好處。
思考時間
答案
(1)北坡自然帶種類豐富,有云杉林帶,南坡缺失云杉林帶;南坡同一自然帶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
(2)過程:冬季,牧民在(林帶及以下)海拔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轉暖向高處(山地)草原轉移;夏季在(林帶及以上)海拔較高的(高山)草甸、草場放牧;秋季轉冷,向海拔較低的(荒漠)草原轉移;冬季在山麓牧場(利用囤積的牧草)過冬。
評價:轉場不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場資源;同時也保護了草場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和草場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