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阿爾茨海默病(AD)領域由于血漿淀粉樣蛋白(Aβ)和磷酸化tau (p-tau),以及神經絲輕鏈(NfL)和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等幾種臨床相關的血液標志物(BBMs)的發展而發生了轉變。在大型獨立隊列研究中,這些生物標志物一直被證明能提供有關縱向認知能力下降和AD癡呆風險的有用預后信息。最近的研究甚至證明了血漿生物標志物(結合其他可獲得的測量方法)與臨床醫生預測具有主觀認知能力下降(SCD)和輕度認知障礙(MCI)的人群中AD相關結果的優勢。
最近,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發表研究文章’ Test-retest variability of plasma biomarke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its effects on 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s’,分析了隨機誤差對阿爾茨海默病(AD)血液生物標志物性能的影響。
Nicholas C. Cullen等測量了399名有認知癥狀的非癡呆參與者血漿淀粉樣蛋白(Aβ)42/Aβ40、神經絲光(NfL)、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和磷酸化tau (p tau)217的反復檢測的變異性,并模擬了這種變異性在預測腦脊液(CSF) Aβ狀態或轉化為AD癡呆時對生物標志物性能的影響。
重復檢測血漿生物標志物的變異性。該圖顯示了每個血漿生物標志物在個體水平上觀察到的檢測-重測變異性,以及平均值和95%置信區間。通過首先計算兩個樣本中每個參與者的生物標志物值的相對變化百分比(100 * [x-y]/y),然后使用該分布的標準差作為隨機誤差的總體估計,得出每個生物標志物的重測變異性。
當綜合所有生物標志物時,臨床表現最高。在單一生物標志物中,p-tau217表現最好。反復檢測變異范圍為4.1% (Aβ42/Aβ40)至25% (GFAP)。這種變異性降低了生物標記物的性能(≈ΔAUC[曲線下面積]?1%到?4%),對p-tau217模型的影響最小。多生物標志物組合中預測結果不穩定的個體比例最低(14%)。
結合血漿生物標志物(尤其是p-tau217)的臨床預測模型表現出較高的性能,且不受隨機誤差的影響。
該研究結果為更好地理解血漿生物標志物檢測變異性在臨床預測中的影響邁出了第一步。這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因為血漿生物標志物在AD早期檢測中的潛在應用。這些結果對臨床實踐的潛在影響是雙重的。首先,這些發現表明,實施一個用于預測AD相關結果的多生物標志物模型可能會大大減少錯誤分類。其次,這些發現可能會影響臨床實踐,通過更好地建立每個生物標志物的灰色地帶,如果患者的生物標志物水平處于這些區間,可能會被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測??傊?,這項工作代表了在臨床實踐中提高AD血漿生物標志物性能的一個步驟。
原文出處
Test-retest variability of plasma biomarke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its effects on 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s
編輯:Arzt
僅供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