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和影像科關系密切,影像科磁共振成像發展十分迅速,也許臨床醫生對一些磁共振序列感到陌生。實際上,通過一些「常規」的磁共振序列,就可以為疾病診斷及預后提供依據,解決臨床問題。
由上海卒中學會 & 中國卒中學會青年理事會舉辦的「卒中防治下基層青年專家在行動」第十六期活動中,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湯偉軍教授,就通過常見的黑血序列和翻轉恢復序列,為大家介紹了磁共振常規序列在腦血管病變中的應用。
01
黑血序列——顯示血管細節
黑血序列是磁共振成像中常用的序列,黑血序列的原理是由于血液存在流動,磁共振成像時產生流空效應而呈現黑色低信號。
湯教授介紹,黑血序列可分為 2D 和 3D 序列(圖 1),其中 2D 序列掃描要求與血管走行方向垂直。黑血序列常應用于顱頸部動脈病變(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夾層、血管炎、動脈瘤、煙霧病、顱內靜脈竇病變、靜脈竇血栓/栓塞)及頸內靜脈竇病變(靜脈竇血栓/栓塞)。
黑血序列增強掃描可用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損性的判斷,血管炎的診斷,小動脈瘤安全性的判斷以及靜脈血栓/栓塞的診斷。
圖 1. 黑血序列 2D 與 3D 序列對比
隨后,湯教授列舉了大量應用黑血序列的案例:
案例 1:黑血序列顯示患者頸內動脈狹窄處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圖 2)。
案例 2:黑血序列觀察血管壁重構,正性重構通常認為是易損斑塊的表現(圖 3)。
案例 3:黑血序列增強掃描,觀察斑塊強化情況,強化斑塊意味著易損斑塊(圖 4)。
案例 4:利用黑血序列增強掃描觀察動脈夾層。圖 5 顯示的是雙側椎動脈 V2 段血腫高信號,為椎動脈夾層。
案例 5:利用黑血序列增強掃描輔助判斷動脈瘤的穩定性。圖 6 顯示的大腦中動脈動脈瘤增強掃描后瘤壁未見明顯強化,經綜合判斷,該動脈瘤相對穩定,可以暫不予干預,定期隨訪。相反,圖 7 顯示動脈瘤瘤壁有強化,存在毛細血管增生,不穩定,建議給予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