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延坤
在魯肅和周瑜的鼓勵下,在諸葛亮的唇槍舌劍下,孫權終于作出了和劉備聯盟的決定。孫劉聯盟做出了怎樣的戰術安排,才順利擊敗了曹操?作為赤壁大戰中最重要的戰術安排,火攻這條計策又是誰提出的呢?
周公瑾有羞辱劉備之嫌
從參與兵力來看,東吳扮演了“大股東”的角色,周瑜順理成章地擔任了孫劉聯軍的總指揮。兩家人既然已經達成了聯盟的關系,雙方之間不應該再有什么隔閡,但現實似乎還真有。
當時,率領部隊在樊口駐軍的劉備,對于即將迎來的大戰并沒有多少把握,于是,他命令巡邏的士兵每天都去江邊觀望,只要發現東吳的部隊開過來就立刻向自己匯報。當周瑜率領部隊抵達后,劉備立刻派人前去勞軍。這個時候,周瑜對使者說:“麻煩你回去告訴劉將軍,因為我有重要軍務在身,實在不方便親自過去或派人見他,如果劉將軍能夠屈尊過來一趟,那就太好了!”為什么《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被刻畫成了一個心高氣傲的人?在筆者看來,主要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羅貫中想通過矮化周瑜的形式,去拔高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其二,周瑜對待劉備的態度,的確是有羞辱對方的嫌疑。
周瑜不親自去見劉備,甚至連個使者都不派,怎么有羞辱劉備之嫌?對于這個問題,筆者有兩個方面的理解,其一,不符合政治規矩。孫權當時的正式職務只是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周瑜則是孫權的中護軍,而劉備的正式職務是左將軍。從所擔任職務的級別來看,周瑜應該主動去拜訪劉備才對,這是規矩。還有,周瑜勸說孫權迎戰曹操的時候就說了“操雖讬名漢相,其實漢賊也”這樣一句話,已經擺明了自己是漢臣的身份。既然是漢臣,為什么不堅守漢臣的本分呢?其二,作為聯軍總指揮的周瑜,時間上非常緊張,這一點可以理解。即便如此,他隨便派一個人當使者去面見劉備,并和對方說說自己這邊的情況,也不是非常困難,可周瑜沒有這樣做。為什么這樣對待劉備?或許是單純地想羞辱劉備,或許是想提前掌握心理優勢,為戰爭結束后的一些談判工作爭取主動權。
周瑜的這種態度,一般人是難以接受的,不過,劉備畢竟不是一般人,他什么逆境沒經歷過,什么樣的羞辱沒經歷過,還在乎這一次?于是,劉備也沒含糊,他干脆乘著一艘小船直接去見了周瑜。見到周瑜后,劉備開心地說:“我們兩家能夠聯手對抗曹操,的確是非常明智的決定。周將軍這次過來帶了多少兵馬?”得知對方只帶了三萬人后,劉備擔心地感嘆:“太少了吧。”周瑜卻不以為然地說:“放心,這些兵馬足夠用了!將軍就等著看我周瑜如何大破曹軍吧!”
或許是因為被周瑜羞辱所致,也有可能是因為擔心周瑜無法取勝,當兩人的會面結束后,劉備并沒有把張飛、關羽及兩千兵馬交給對方統領,而是遠遠跟在了后面。當然,對于劉備的這個“操作”,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他的狡猾一面。
曹孟德聰明反被聰明誤
大戰終于要開打了!這一年的十二月,孫劉聯軍逆水而上,主動出擊的他們來到赤壁的時候,正好和正在渡江的曹操大軍相遇。狹路相逢勇者勝,雖然曹軍人多勢眾,可軍隊內部卻趕上了瘟疫,加上新編的水軍沒有多少經驗,和剛剛投降的荊州水軍又沒充分磨合好,于是,這些烏合之眾很快就被打了一個落花流水。
初戰就遭遇了敗績,本來就沒有多少士氣的曹軍,迅速就被陰郁的氛圍所籠罩。為了給接下來的戰斗增加勝算,曹操不得不把水軍撤回江北和陸軍會合,同時也加大了水軍的操練力度,準備伺機而動。還有,從北方帶來的陸軍早晚都要出場,如果不能盡快解決暈船的問題,他們到時候就無法形成戰斗力,那么,這個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在《三國演義》中,騙取信任后的龐統,勸曹操用鐵鎖將所有的戰船連接起來,為接下來的孫劉聯軍發動火攻做好了鋪墊。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并沒有龐統參與赤壁之戰的記錄,把戰船連接起來這件事其實是曹操的主意。
戰船連接起來以后,成天暈船暈得七葷八素的曹軍將士立刻來了精神,他們不光是能在船上正常地坐臥行走,甚至都可以騎馬,戰斗意志也在慢慢恢復。這個時候的曹操,心情應該是很好的,不過,身在江對岸的黃蓋的心情更好。在黃蓋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看來,曹操這樣安排無疑是自取滅亡。
黃蓋找到周瑜說:“如今是敵眾我寡,如果和敵人打持久戰的話恐怕對我們不利。我發現曹軍把戰船全部連接在了一起,首尾相連,這樣做雖然看起來挺有陣勢,可我們要是用火攻的話,他們的麻煩恐怕就大了。”仔細思考一番后,周瑜認可了黃蓋的這條計策,并馬上安排其去準備這件事。
看到這里,相信諸位也能明白一件事,雖然《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諸葛亮和周瑜都想用火攻破敵的橋段,可在真實的歷史上,這個計策卻是人家黃蓋想出來的。那么,羅貫中為什么把這個功勞安在諸葛亮和周瑜的身上?無外乎是為了給這兩個人“加戲”罷了。
黃公覆用詐降之計破敵
黃蓋提前幾天就寫好了詐降信派人送到了江對岸,雖然曹操認真盤問了送信人,可黃蓋畢竟是精心準備,機智的信使沒怎么費勁就成功蒙混了過去,還和曹操約好了“投降”的時間。當然,“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典故也并非歷史事實,或許是因為當時對方實力相差懸殊,讓曹操輕而易舉就相信了黃蓋是真心投降。
到了約定的時間,黃蓋率領著幾十艘戰船直奔曹軍水寨而去。此時,在對岸等待迎接黃蓋的曹軍將士沒有想到,黃蓋的戰船上沒有鐵了心過來投靠曹操的將士,只有被浸透了油脂的柴草。眼看著距離曹軍的水寨越來越近,江上也刮起了一陣東南風,發覺時機已到的黃蓋立刻下令讓將士點火,并在點火之后乘坐小船回撤。這個時候,江面上的東南風越來越大,黃蓋放出去的“火船”不僅成功引燃了曹軍的艦隊,火勢還蔓延到了曹操設在了陸地上的營寨。一時間,長江的北岸被火海所籠罩,伴隨而來的則是曹軍將士絕望的哭喊,以及戰馬的悲鳴,被燒死和淹死的人不計其數。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這陣風不是諸葛亮跟老天爺借來的,如果武侯連風都能借來,他豈不是成了神仙?
當然,這把大火并不是黃蓋一個人的功勞,曹操也有份。眼見敗勢已成,為了不讓沒被大火波及的戰船成為孫劉聯軍的戰利品,曹操干脆也下令放了一把火。
火勢越來越大,這時,周瑜親自率領精銳將士殺了過來,很多沒被大火燒死的曹軍將士成了刀下之鬼。無奈之下,曹操只好帶著殘兵敗將從華容道上步行撤退,雖然他在這里沒有遇到關羽,不過情況也不是很樂觀。因為前方是一大片的沼澤地帶,曹軍的行進速度特別慢,幾乎達到了寸步難行的程度,怎么辦呢?這個時候的曹操,作出了一個非常殘忍的決定:安排老弱殘兵背著柴草鋪路,然后突然下令讓騎兵從這些人身上踩踏而過。就這樣,伴著這些老弱殘兵的慘叫,曹操和將士們才順利通過了華容道并撤到了江陵,勉強躲過了劉備和周瑜水陸并進的追兵。
等曹操逃到江陵的時候,赤壁大戰也進入了尾聲。不過,曹操并沒有足夠的時間休整,為了避免后方出現大亂子,他又馬不停蹄地踏上了北歸的路,并安排曹仁和徐晃留守在江陵,安排文聘守在江夏,讓樂進守在襄陽,讓滿寵在當陽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