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東晉是最被低估的王朝,天安卻不茍全衣冠南渡,八次北伐,五次收復中原故都。也有人說東晉靠門閥政治,皇帝只是一件裝飾品。整個晉朝都被司馬家族支離破碎。司馬懿從來沒有想過他的后代會如此無能。那么,真正的東晉歷史是什么樣子的呢?本期讓我們一口氣了解東晉16國。從公元317年西晉皇族司馬瑞穿著衣服南渡到江南重建進士,到公元420年被劉裕摧毀,東晉歷經103年,傳播了11位皇帝。此時,西晉北方政權已滅亡。在100多年的混戰(zhàn)中,北方各民族相互作戰(zhàn),先后建立了由五梁、四煙、三秦、二趙組成的政權,總稱為16國。公元307年,八王之亂導致中原局勢進一步惡化。瑯琊王司馬瑞采取了王導的建議,衣冠南渡。經過一番管理,他可以立足于江左。公元317年,司馬瑞在西晉滅亡后建立了東晉,占據了長江中下游和淮河珠流域,與北方的許多政權形成了對立。但此時的東晉,內有王導,王敦專權,外有地方門閥勢力盤踞,可謂內憂外患。僅在位六年后,司馬睿就爆發(fā)了王敦之亂,憂憤而死。司馬睿死后,東晉出現了一個關鍵人物,他就是晉明帝司馬紹。司馬紹繼承了司馬懿祖先的智商。在位期間,他用東晉的爛牌扭轉了局面,不僅平息了王敦的混亂,而且成功地平衡了權臣家庭,穩(wěn)定了東晉的局勢。但歷史往往是如此相似,皇帝越能干,他的生命就越短。司馬紹在位僅三年就病逝,他也是整個司馬家族唯一能拿出手的皇帝。由于司馬紹英年早逝,東晉再次陷入外戚干正的境地。晉成皇帝司馬衍五歲繼位后,由于皇帝太年輕,皇太后宇文君不得不在朝廷聽政,任命外戚呂亮來制衡王導一族。不出意外,這個時候該出意外了。余亮這個人不僅多疑,而且肆意處決官員,很快就引發(fā)了蘇俊和祖約的叛亂。叛軍以清君側的名義攻入東晉都城建康。司馬炎不得不清宮至石頭城,重啟王導平定的叛亂。在位17年后, 22歲的司馬炎去世了,當時他的兩個兒子還在襁褓中,所以他不得不把王位傳給弟弟司馬越。畢竟這些皇位不是自己的靖康皇帝,司馬越只當了兩年皇帝就因病去世了。雖然他的政績平平,但他有著深厚的書法造詣。陸羽是晉康帝的杰作。公元344年,東晉的第五位皇帝,兩歲的司馬丹即位,同樣的皇后攝政,同樣的外戚專權。雖然晉穆帝在位19年,但他一點存在感都沒有。畢竟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但手下將領桓溫趁北方大亂,三次北伐,滅成漢,收復洛陽,擴大了東晉的勢力范圍。在晉穆帝和司馬遷之后,東晉皇帝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差。司馬桓溫多次北伐吳國,浪費國力,導致東晉衰落。司馬丕是晉哀帝,因為他追求長生不老,吃藥,體內中毒。他在位僅四年就去世了。晉廢帝司馬懿成為東晉唯一一位被指控不能生孩子、被權臣桓溫廢墟的皇帝。司馬懿被廢除后,桓溫成立了晉文帝司馬懿登基。但這位傀儡皇帝本事不大,記性也不小,因為桓溫處處牽制,在位僅八個月就因憂憤而崩潰。直到公元372年晉孝武帝司馬曜在位,東晉才出現了一些轉機。權臣桓溫去世后,在以西安為代表的陳軍謝氏的幫助下,司馬將擊敗前秦大軍,贏得飛水之戰(zhàn),拯救東晉國運。司馬曜還利用士族門閥人才斷層的空檔期,突破了門閥的政治格局,恢復了司馬氏的皇權。但這位保存了東晉國運的皇帝也是死得最窩囊的。因為酒后的一個笑話,寵姬張貴人的工人在睡覺的時候用被子蓋死了,才35歲。如果不是死得那么荒謬,東晉王朝可能會持續(xù)幾年。東晉第十位皇帝晉安帝司馬德宗在位時,內亂頻發(fā),國勢日衰。此時,劉裕集團崛起,司馬德宗也在公元419年被劉裕殺害。公元420年,晉貢皇帝司馬德文禪位于宋王劉裕,東晉滅亡。同時,前趙、后趙、前燕、前涼、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梁、南梁、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夏、成、漢等16個國家的政權,經過百年的混戰(zhàn),也將在公元439年由鮮卑拓跋部統(tǒng)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