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了一位忠義無雙的國士——豫讓,他為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伏橋如廁、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趙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為知己者死”的千古絕唱。豫讓的忠義精神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許多士人的精神信條,兩漢之交的劉恭就是其中之一,劉恭的一生都在踐行“彼以國士待吾,吾以國士報之”的亂世初心。
落魄宗室家族里的“幸運兒”
劉恭出生在一個落魄的宗室貴族家庭,他的先祖是西漢城陽景王劉章,也就是劉邦庶長子齊王劉肥的次子。劉章在呂后去世之后,為鏟除誅呂,恢復劉氏的斗爭中立下大功,雖然后來支持哥哥劉襄繼位的計劃破產,但是后來的漢文帝還是將劉章封為城陽王。
劉恭的祖父劉憲在漢元帝的時候被封在式縣(今山東省寧陽縣)為侯,劉恭一家從此就是西漢的式侯。但是劉恭的侯府少爺生活沒有過多久,王莽就篡漢稱帝建立新朝。于是劉恭一家的式侯爵位就被廢黜了,一夜之間劉恭一家就從宗室侯爺變成了式縣的平民。
經歷巨變的劉恭一家迅速家道中落,這從劉恭三兄弟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劉恭和二弟劉茂的名字聽起來還是一個正常宗室家族子弟的名字,而出生在家道中落之后的三弟卻叫劉盆子,這典型就是一個平民甚至貧民家庭才可能叫的名字。
而之所以說劉恭還稍稍幸運一些,是因為劉恭年紀最大,還短暫接受了侯府的貴族教育,史書稱其在少年時期讀過幾年《尚書》,并且評價其略通大義,這可是和光武帝劉秀在太學的課程和評語都一模一樣,由此可見劉恭在當時的亂世中還算掌握了一些知識,能夠讓他亂世中有一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而反觀他的弟弟劉盆子卻只能做一個放牛娃。
從亂世飄萍到重回侯爵
生活在新朝的劉恭三兄弟估計從來沒有想過要重新成為侯爺,畢竟他們要么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要么就是年幼無知的孩童。或許當時他們只想好好的養家糊口過日子,直到沒有人知道他們西漢宗室的身份,徹底成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是命運似乎不想讓他平凡的度過余生,王莽的改制弄得天下大亂,這場動亂也開始裹挾著劉恭兄弟三人卷入歷史的洪流。
- 裹入赤眉:王莽改制導致的天下大亂引發了兩起著名的農民起義,一個是在南陽一帶的綠林軍起義,另一個則是在山東地區的赤眉軍起義。因為天災和戰亂,這兩支起義軍都在流動作戰中裹挾了不少流離失所或者饑寒交迫的貧民。而劉恭兄弟三人也在赤眉軍攻破式縣的時候被裹挾進入了赤眉軍。
- 追隨更始:已成為亂世飄萍的劉恭三兄弟只能無奈的隨同赤眉軍一路行軍,他們不知道要打到哪或走到哪?,反正只能跟著這些義軍首領一起行軍作戰。當然以劉恭兄弟的資質他們應該成不了戰場的猛將勁卒,但是赤眉軍裹挾了這多人其實也不一定都要親自沖殺在一線,比如劉恭的弟弟劉盆子就成為了起義軍中的放牛娃。而劉恭因為有些文化,估計也被赤眉的一些首領作為書吏或者其他什么文職人員,反正應該有一定的地位。到了另一支起義軍綠林軍擊敗王莽主力建立更始政權之后,赤眉軍的首領樊崇等人認為應該結束這種刀口舔血的生活,于是樊崇率領大小頭目二十余人親自到洛陽參見綠林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向其表達歸順之意。而劉崇就在隨從人員之列,由此可見劉恭的文化讓他能夠進入赤眉軍中大佬的視野。
- 重回侯爵:雖然劉玄對樊崇等人的歸順不是很重視,他只是非常敷衍的將樊崇等人都封為列侯,其中劉恭就因為本來是式侯家族,所以劉玄干脆就將劉恭重新封為式侯。劉玄的這一傲慢的舉動徹底惹怒了樊崇等人,于是樊崇等人逃出洛陽返回赤眉軍大本營,兩大起義軍開始決裂并進入敵對狀態。如今我們在評價這段歷史的時候經常會對更始帝劉玄的這次傲慢舉動大肆批評。但是劉玄順水推舟的封劉崇為式侯的無意之舉卻讓他收獲了更始政權最忠義的一位大臣,也使劉恭成為兩漢之交的亂世中最具忠義精神的無雙國士。
- 進位侍中:重回式侯之位的劉恭對更始帝劉玄感念不已,他沒有跟隨樊崇等人逃出洛陽,而是留在了更始政權,決心效忠更始帝劉玄。因此他發揮自己具備一定學識的特長,積極為更始帝劉玄出謀劃策,于是劉玄干脆將他封為侍中,也就是劉玄身邊的高級幕僚,這次加官更讓劉恭產生強烈的“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
不離不棄的更始孤忠
更始帝劉玄對樊崇等人傲慢無禮很快讓他嘗到了苦頭,樊崇裹挾了號稱三十萬人的大軍開始向更始政權進攻。而劉玄的更始政權中那些被封王的重臣大將們或保存實力避戰不出,或倒戈相向。一時間更始帝劉玄陷入眾叛親離孤家寡人的地步。而那個當初他順水推舟一般封為式侯的劉恭卻成為了他身邊最忠誠的衛士。
- 公元25年五月,節節勝利的赤眉軍終于也擁立了一個西漢宗室為帝,建立其自己的政權。而這個被擁立為帝的人不是別人,就是劉恭的三弟劉盆子。雖然劉盆子的皇位是靠抓鬮得來,而且也不過是赤眉軍的傀儡皇帝罷了。但好歹也正經八百是赤眉軍認可的皇帝,而劉恭作為新皇帝的哥哥,按理也可以封王。但是在更始帝劉玄身邊的劉恭沒有乘亂逃出長安到弟弟身邊獲取高官厚祿,他聽到弟弟劉盆子被擁立為帝的消息后把自己綁起來進入監獄等待更始帝劉玄問罪。
初,侍中劉恭以赤眉立其弟盆子,自系詔獄《后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
- 可惜此時的更始帝劉玄已經沒有了在洛陽面對樊崇時的傲慢了,他已如喪家之犬一般惶然無計。最終在赤眉軍破城之前,劉玄單騎逃跑。聽到劉玄敗逃的消息后,劉恭沒有放棄自己的操守和初心,他從監獄中出來,步行出城繼續追隨劉玄。等到了劉玄暫時落腳的驛站時,劉玄已經被趕來“保護”的士兵包圍了。而赤眉軍派人來下達最后通牒,如果更始帝劉玄投降可以封為長沙王,但必須在二十日內投降。
聞更始敗,乃出,步從至高陵,止傳舍。右輔都尉嚴本恐失更始為赤眉所誅,將兵在外,號為屯衛而實囚之。赤眉下書曰:“圣公降者,封長沙王。過二十日,勿受。”更始遣劉恭請降,赤眉使其將謝祿往受之。《后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
- 無奈的劉玄只好派劉恭去赤眉軍中談判請降。雙方談妥之后,劉玄和劉恭跟隨前來受降的謝祿一起回到長安并將皇帝的印綬獻給了劉恭的弟弟建始皇帝劉盆子。但是受降之后的赤眉軍首領不愿兌現承諾,反而要將劉玄處死。面對危局,劉恭大呼:“要殺死劉玄,請讓我死在他前面”說完就要拔劍自殺。樊崇等人覺得劉恭夠忠義,于是就赦免了劉玄,將他封為畏威侯,劉恭依舊據理力爭,認為當初的條件是封劉玄為長沙王,赤眉軍的首領們再一次被劉恭說服,最后還是兌現了封劉玄為長沙王的承諾。
更始遂隨祿肉袒詣長樂宮,上璽綬于盆子。赤眉坐更始,置庭中,將殺之。劉恭、謝祿為請,不能得,遂引更始出。劉恭追呼曰:“臣誠力極,請得先死。”拔劍欲自刎,赤眉帥樊崇等遽共救止之,乃赦更始,封為畏威侯。劉恭復為固請,竟得封長沙王。《后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
- 雖被封王的劉玄實際也就是囚徒,畢竟他是前朝皇帝。而且赤眉軍進入長安之后,軍紀敗壞,不得關中人心,害怕劉玄被人利用的赤眉軍首領們就讓看管劉玄的謝祿秘密將劉玄處死。劉玄死后,他生前所有親信大臣無一人敢有所表示,唯獨劉恭連夜趕去為其收尸。劉恭無愧更始孤忠。
于是祿使從兵與更始共牧馬于郊下,因令縊殺之。劉恭夜往收臧其尸。《后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
生亦劉玄、死亦劉玄
劉玄死后,劉恭就留在赤眉軍中輔佐自己的弟弟劉盆子。但是赤眉軍的搶掠行為已經民心盡失,很快光武帝劉秀的大軍開始向赤眉軍進攻。最終在劉秀的圍追堵截之下,走投無路的赤眉軍準備向劉秀投降,而去談判又是劉恭。這一次劉恭為自己的弟弟和赤眉軍頭領們爭取到了免死的條件,于是劉恭和弟弟就隨赤眉軍一起投降了劉秀。劉秀為人比較寬仁,對仇人尚且愿意保全其性命,對赤眉軍和劉恭兄弟自然也不會為難,按理說劉恭兄弟應該可以在未來統一天下的劉秀治下好好過自己的生活。但是劉恭卻再一次因為他的忠義卷入的紛爭,最終落得個含冤慘死的下場。
- 為主復仇:劉玄的死或許都讓人已經淡忘了有這么一個皇帝的存在。但是劉恭心中從來沒有忘記這個為自己恢復爵位的舊主。 當初在赤眉軍中時,那個殺人的兇手手握重兵,劉恭手無縛雞之力又無兵無權,因此他一直在隱忍和等待時機為舊主復仇。如今赤眉軍首領全部解除了武裝閑居洛陽,找到機會的劉恭派人刺殺了殺害劉玄的謝祿,為舊主劉玄報仇。事發之后,劉恭再一次自縛入獄,劉秀感念劉恭的忠義于是赦免了劉恭的殺人之罪。
劉恭為更始報殺謝祿,自系獄,赦不誅。《 后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
- 含冤而死:報仇之后的劉恭此后再無牽掛,此后安心在洛陽閑居。但是誰都沒能想到會有一個人盯上了他,劉玄的次子劉鯉絲毫沒有感念劉恭對自己父親的忠心,反而認為父親劉玄是被建始政權處死,而建始政權的皇帝是劉盆子,也就是劉恭的弟弟,這個恩怨不分的家伙竟然在二十多年后派人刺殺了劉玄身邊最忠誠的部下劉恭。
會更始之子壽光侯鯉得幸于沛王,怨劉盆子,結客殺故式侯恭。《資治通鑒》
可憐劉恭一生秉承“彼以國士待吾,吾以國士報之”的初心,對更始帝劉玄忠心耿耿,不管他是眾叛親離身處絕境,也不顧赤眉軍的刀斧為其據理力爭,即使劉玄已死也要舍命為其復仇。一生不愧更始孤忠和忠義國士之名。但卻死在了舊主劉玄的兒子手中,實在是可憐可悲可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