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游知識的海洋。
建安八年(203年),青州刺史袁譚被弟弟袁尚困于平原,于是派使者辛毗向曹操求援。而曹操是袁譚的殺父仇人,屢敗其父袁紹而使其氣憤身亡。為何袁譚寧愿向仇人曹操求救,也要和親弟袁尚斗的你死我活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出身名門
袁譚出身汝南袁氏,為冀州牧袁紹之子,由于袁家為東漢頂級的世家大族,所以袁譚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少時就表現出成熟聰慧的一面。同時由于袁譚是袁紹的長子,未來要繼承家業,所以積極參與父親袁紹爭奪河北的戰斗,好建立軍功以提升自身威望。
然而不出意外的話,意外就要來了。當時袁紹寵愛后妻劉氏,所以愛屋及烏,對劉氏所生的幼子袁尚也十分喜愛。因此劉氏利用袁紹對袁尚和自己的寵愛,多次向他吹枕邊風,要求他立袁尚為嗣子。而袁紹聽多了便對劉氏的勸說動了心,將袁譚過繼給去世的哥哥袁基為子。
昔先公廢絀將軍以續賢兄,立我將軍以為適嗣,上告祖靈,下書譜牒,先公謂將軍為兄子,將軍謂先公為叔父,海內遠近,誰不備聞?(漢晉春秋)
根據宗法制規定,如果一個人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親戚,那兒子就是親戚的孩子,與自己不再是父子。因此袁譚過繼給伯父袁基后就成了袁基的兒子,與袁紹只能算叔侄。所以袁譚大概率無法繼承袁紹的龐大基業,這自然引起了他的強烈不滿,導致他與袁尚兄弟不和。
二,掌控青州
然后袁紹為了安撫袁譚,就外放他為青州都督。隨后曹操奉迎漢獻帝都許,為了與雄踞河北的袁紹保持良好關系,就以皇帝的名義任命袁譚為青州刺史。
當時河北有兩大梟雄,一個是雄踞冀州的袁紹,一個就是縱橫幽州的公孫瓚,所以二人為了爭奪河北是斗得你死我活。而公孫瓚為了搶奪青州,就任命部下田楷為青州刺史。然后袁譚為了在父親面前爭寵并積極顯示自己的能力,就趕走田楷,打跑北海太守孔融而掌控青州。
此前青州因為群雄混戰而民生凋敝,所以袁譚一統青州后被百姓給予厚望,希望他能讓青州恢復到戰前的美好生活。然而袁譚在得勝后就有些飄了,不僅貪圖虛名,還寵信奸佞,在青州橫征暴斂,導致民不聊生。
三,兄弟相爭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消滅占據幽州的公孫瓚,便籌備南征曹操。然后袁譚就隨袁紹參與官渡之戰,結果慘敗而逃。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為屢次敗給曹操而氣死,眾人屬意由年長的袁譚即位。
可審配、逢紀素來與袁尚交好,與支持袁譚的辛評、郭圖不和,擔心袁譚即位后容不下他們,便在鄴城擁立袁尚為主。袁譚對弟弟袁尚即位十分不滿,可又無可奈何,便自稱車騎將軍。
曹操見袁譚、袁尚不和,趁機攻打河北。袁譚見曹操來攻,便急忙前去抵御曹操。而袁尚擔心哥哥袁譚與曹操勾結,便讓逢紀帶兵從旁協助與監視。隨后袁譚見曹操兵多,便請求袁尚增兵支援。但審配擔心袁譚會吞并援兵就沒有答應,結果袁譚一怒之下殺了逢紀。
然后曹操北攻袁譚,打得袁家節節敗退。袁譚無奈,只得再次向袁尚求助。隨后袁尚就親領大軍支援袁譚,與曹操在黎陽大戰。結果袁家再次慘敗,曹操一路追到鄴城。隨后曹操為了讓二袁內訌,便聽從郭嘉建議撤軍。
四,連曹反曹
袁譚見曹操退走,以為外患已無,為了爭奪家主之位,便與袁尚打了起來。然而袁尚有富庶的冀州為后盾,自然實力強大,所以屢次擊敗袁譚。而袁譚慘敗,被困平原,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惜向殺父仇人曹操求助。
曹操于是帶兵北上,進軍黎陽。袁尚聽聞,只得退軍抵御曹操。接著曹操為了拉攏袁譚,便與其結為兒女親家,讓兒子曹整娶了袁譚之女。接著曹操假意退走,使得袁尚再次出兵攻打袁譚。
然后曹操回軍攻打鄴城,袁譚則趁機奪取冀州的安平國、河間國、勃海郡等地盤。接著袁譚又出兵擊敗袁尚,將其部下悉數收編。而曹操早就料到袁譚不是真心與自己合作,便遣返袁譚之女,與其開戰。
然后袁譚就與曹操爆發了激烈的南皮之戰,可勢力大增的袁譚仍不是曹操的對手,只得放棄南皮逃走,結果被曹操堂弟曹純帶領的虎豹騎追上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