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家長看來,如果孩子犯錯了依舊用溫聲細語的方式和孩子講道理的話,不僅起不到任何作用,還會增長孩子的囂張氣焰,變得越來越過分。
相反用責罵和怒吼的方式教育孩子可以很好的起到震懾的作用,讓孩子不敢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這樣的教育理念真的正確嗎?
李女士是兒子心中的“母老虎”,每一次兒子犯錯的時候她都會用大聲吼叫的方式訓斥兒子,哪怕只是打翻東西、吃飯慢這樣很小的事情。
她覺得男孩子皮實,在教育的時候就是應該用一些比較強硬的方法,但殊不知卻是在一步步害了孩子。
一位來自哈佛大學的教授曾經和他的團隊一起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找到了幾個長期被父母吼罵的小孩,并對他們進行了長達十余年的追蹤回訪。
最終經過研究,他們發現這些被吼罵長大的孩子,相比于其他孩子在語言能力和智力方面相差很遠,甚至沒有達到正常水平。可見,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法會對孩子造成多么大的傷害。
1、使孩子不敢表達
在很多家長的心中乖孩子就是家長讓他們做什么就做什么,無論家長說什么都不許還嘴,但殊不知這是在泯滅孩子的天性。
在家長的權威下,孩子不敢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不僅性格會變得內向,語言能力得不到鍛煉和發展,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障礙。
2、使孩子變得懦弱
每個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犯一些錯誤,家長需要做的是耐心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而不是上來就劈頭蓋臉的罵一頓。
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還會讓孩子變得喜歡逃避、不敢承擔責任。家長的怒吼使孩子在害怕的同時也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懦弱。
1、學會傾聽和溝通
家長要時常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當孩子犯錯時雙方及時的溝通,這樣不僅有助于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同時也是增進親子關系的重要一環。
經常溝通,孩子也會更愿意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變得更愿意思考。
2、學會反思
家長作為成年人有時經常會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感到煩躁,這個時候如果恰巧孩子犯錯誤了,那么可能就會出現情緒爆發的情況,而孩子就成為了那個出氣筒。
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家長就必須反思一下自己了,不要把職場中不好的情緒帶到家庭中來。
怒吼的方式可能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相反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好好溝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說不定在溝通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潛力。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溫柔的家長還是暴躁的家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