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王敦之亂摧枯拉朽,戳破魏晉風(fēng)流的畫皮

公元322年,王敦以“清君側(cè)”為名,在武昌起兵。

“清君側(cè)”是一個很好用的借口,西漢“七國之亂”,也是“清君側(cè)”,西晉“八王之亂”,也是“清君側(cè)”。

搞得好像萬一造反成功,皇帝真的可以繼續(xù)安穩(wěn)似的。

晉惠帝司馬衷都會被趙王司馬倫篡位,司馬睿難道會相信王敦的鬼話?

抓緊時間團結(jié)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盡快在肉體上消滅王敦,才是當務(wù)之急。

王敦的麾下有一些比較厲害的角色,比如吳興豪強沈充、鎧曹參軍錢鳳。這些人都是江東人士,所以王敦的起兵,很有可能得到了江東當?shù)厝耸康闹С帧?/p>

就連在朝中的世家大族代表,也因為司馬睿重用劉隗等人,推行一大批抑制豪強的政策,而顯得態(tài)度曖昧。

司馬睿面臨著嚴重的執(zhí)政危機。

進退兩難的甘卓

司馬睿急調(diào)在外練兵的劉隗、戴淵回師建康,與王敦作戰(zhàn)。司馬承履新不久,只是在湘州加強防務(wù),同時派人聯(lián)絡(luò)甘卓攻擊王敦后方。

此前王敦也曾經(jīng)聯(lián)系過甘卓,想要和他一同起兵進攻建康。甘卓起初答應(yīng)一同起兵,最后卻并沒有按照約定起事,甚至還派出了自己麾下的參軍孫雙去勸阻王敦,讓他不要起兵。

王敦又通過孫雙,向甘卓開出了一系列的條件,引誘甘卓出兵,但是甘卓還是無動于衷。

難道甘卓對東晉朝廷真的這么忠誠,高官厚祿都已經(jīng)不能改變他的心意了嗎?

其實并不然,甘卓本來見識就比較淺薄,對于大事往往舉棋不定,遠不如他的曾祖甘寧那樣果決。

甘寧在東吳,是和魏國名將張遼齊名的猛將

當年甘寧能夠不顧自身安危,以百余精兵,夜襲曹操率領(lǐng)的大軍,這等壯舉實在遠勝甘卓的猶豫不決。

曹公出濡須,號步騎四十萬,臨江飲馬。權(quán)率眾七萬應(yīng)之,使寧領(lǐng)三千人為前部督。權(quán)密敕寧,使夜入魏軍。寧乃選手下健兒百馀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shù)十級。北軍驚駭鼓噪,舉火如星,寧已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因夜見權(quán),權(quán)喜曰:“足以驚駭老子否?聊以觀卿膽耳。”即賜絹千疋,刀百口。權(quán)曰:“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停住月馀,北軍便退。——《江表傳》

甘卓在陳敏之亂爆發(fā)時,就已經(jīng)顯示出淺薄無能的一面了。

當年揚州的陳敏,因為在亂世中屢立戰(zhàn)功,野心膨脹,想要割據(jù)江東。甘卓與陳敏一拍即合,結(jié)成兒女親家,成為陳敏的重要合作者。

結(jié)果江東名士顧榮、周玘等人一番游說,甘卓立馬改變主意,對陳敏進行反戈一擊,導(dǎo)致陳敏兵敗身死,全家被殺。

后來甘卓雖然屢立戰(zhàn)功,但不過是奉命行事,雖有一定的軍事才干,卻缺乏基本的政治頭腦。

要不是隨大流跟著王敦,甘卓根本沒有坐鎮(zhèn)梁州的資格。

這也是王敦起兵前沒有把甘卓放在眼里的根本原因。

見識淺薄的人,不足以謀大事。甘卓就是個見識淺薄的人,王敦卻指望他能夠在大事上起作用,應(yīng)該是被兩人合作時甘卓的言行迷惑了吧。

偏偏甘卓又是各方勢力爭取的對象,實在沒有人能夠保證他的立場是否可靠。

司馬承派出的使者鄧騫,希望甘卓能夠出兵襲擊王敦的老巢武昌,這樣?xùn)|晉朝廷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用實權(quán)人物相互制衡,平息王敦之亂。

甘卓的參軍李梁,希望甘卓能夠坐山觀虎斗,這樣無論哪一方想要取得最終的勝利,都必須用高官厚祿拉攏甘卓。甘卓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提升自己的地位,李梁也可以水漲船高,成為實權(quán)人物。

而王敦的算盤,則是甘卓和自己一起出兵,完全控制長江流域。這樣無論是誰想要和王敦作對,都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事實上,除了甘卓之外,能夠與王敦抗衡的,也就只有東晉朝廷直接掌控的那些兵馬了。

王敦用計威脅甘卓

王敦信心滿滿,認為自己完全可以爭取到甘卓的支持。但是為了保險起見,他又派出了使者樂道融,去勸說甘卓起兵響應(yīng)自己。

王敦以為能夠?qū)⒏首靠刂谱。撬麑ψ约旱镊庀虏⒉涣私猓⒉皇撬腥硕枷朐旆础返廊诰褪且粋€堅決反對王敦起兵的人物,只是之前在王敦麾下時可能沒有表現(xiàn)出來。

所以王敦犯了個錯,將聯(lián)絡(luò)甘卓這么重要的任務(wù),交給了一個反對自己的人。

甘卓雖然在大事面前猶豫不決,但是他心中還是有一定的傲骨,認為自己并不是王家的奴仆,沒必要事事都聽從王敦的話。

當甘卓聽到樂道融都在勸說自己攻打王敦的時候,便正式下定了決心,聯(lián)絡(luò)司馬承和陶侃,宣布討伐王敦,進軍武昌。

然而,甘卓猶豫不決的性格依然沒有改變。

在進軍的路線上,他并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目標。當?shù)弥嬷荽淌匪抉R承被圍困在長沙時,他的心中再次產(chǎn)生了猶豫。

到底是先出兵去救援長沙,還是直搗王敦的老巢武昌?

如果直接攻打武昌,萬一王敦留有后手,當王敦取得勝利之后,很可能會和甘卓秋后算賬。

相反,如果只是救援長沙,即使救出了司馬承,也不一定能夠影響戰(zhàn)局。這樣既不至于將王敦得罪死,又能夠在東晉朝廷那邊留下比較好的印象,依然處于左右逢源的地位,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看來即使是一個糊涂蛋,心中也有一定的小算盤。

只是這種墻頭草,往往是兩邊都不討好。甘卓算來算去,就是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早就已經(jīng)得罪了所有人,就等著秋后算賬的那一天了。

在你死我活的斗爭面前,如果決定幫助一方,和另一方?jīng)Q裂,就應(yīng)該采取果斷行動。做好好先生得不到任何一方的重視。

等到結(jié)局明朗之后,不管是占據(jù)優(yōu)勢的一方,還是占據(jù)劣勢的一方,首先遷怒的對象都不會是對手,而是中間派。

王敦決定,既然高官厚祿利誘不成,干脆和甘卓撕破臉。

所以王敦派出了甘卓的侄子,去游說甘卓。

這算是強硬手段嗎?

表面上看,王敦還是在爭取甘卓的支持,實際上王敦是在威脅甘卓:如果你依然堅持和我作對,先考慮一下你的家人在我手里。

你甘卓是不是下定了決心拋棄家族,一定要效忠于一個不怎么重視你的朝廷?

于是甘卓還沒有到武昌城,就停止了繼續(xù)進軍的腳步。不管是誰繼續(xù)勸說甘卓,都已經(jīng)無法改變甘卓的決心。他打定了主意,就是要坐觀成敗。

年輕人可能會賭上家族,去爭取一個光明的前景,可是像甘卓這樣的老人,在某種意義上說,已經(jīng)功成名就,何必再去搭上身家性命,去追求一個有限的前途?

暫時穩(wěn)住了后方,王敦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了建康,開始專心對付朝廷軍隊。

王敦的主要對手們

實際上,對東晉朝廷的軍隊,王敦并不是很在意,因為這些軍隊組建的時間只有一兩年,沒有經(jīng)歷過像樣的戰(zhàn)爭,而且兵源也十分可笑。

為了擴充軍隊的數(shù)量,當時司馬睿下令,釋放揚州的上萬仆役,組建成軍隊。

軍隊的基層軍官,全都是一些求官的富家子弟,實在談不上有什么軍事才能。

領(lǐng)軍的將領(lǐng)劉隗和戴淵,都是大名士。

所謂大名士,就是只知道清談,根本不通實務(wù)。這樣的人訓(xùn)練出來的軍隊,能夠有什么戰(zhàn)斗力?

戰(zhàn)火連天之際,名士依然飲酒作樂,玩出了很多類似“曲水流觴”的花樣

不光王敦瞧不起劉隗和戴淵,以及他們所率領(lǐng)的軍隊,就連豫州刺史祖逖,當年也曾經(jīng)對戴淵嗤之以鼻。

祖逖在中原征戰(zhàn)多年,收復(fù)了大片失地,也不過就得到了豫州刺史這么個官職。而戴淵一介文人,從朝廷空降到合肥,卻能身兼若干重要職務(wù),地位還在祖逖之上。

按照朝廷的官制,祖逖還得乖乖的聽從戴淵的調(diào)遣。祖逖因病去世,其中未必沒有戴淵的“功勞”,偏偏司馬睿甚至是整個時代的上位者,都喜歡用戴淵這種名士,不重視祖逖、陶侃這類實戰(zhàn)派。

真正能夠威脅到王墩的,反倒是另一批豪強,也就是江東本土勢力。雖然王敦得到了沈充的支持,但是沈充背后的吳興沈氏家族,充其量不過是一個二流家族,還不足以影響江東所有的世家。

江東影響力最強的士族是陸、顧、朱、張四家,但是這四家樹大招風(fēng),在亂世中往往被“優(yōu)先”針對,所以反而沒有什么直接參與政治斗爭的勇氣。

世家往往喜歡隱居在幕后,多頭下注,享盡榮華富貴

四大家族之下,最強勁的家族應(yīng)該屬于義興周氏。

義興,就是今天的江蘇宜興,是無錫市下屬縣級市。今天的宜興以經(jīng)濟實力聞名,而魏晉時期的義興,最出名的就是周氏家族。

三國時代,曹魏宗室大將曹休帶兵攻打東吳,名將周魴假意投降,在石亭大破曹休,威震天下。

西晉齊萬年之亂時期,周魴之子周處謀劃得當,卻遭到西晉宗室司馬肜陷害,戰(zhàn)死沙場。

周處的長子周玘,就是勸誘甘卓背叛陳敏,最終平定陳敏之亂的關(guān)鍵人物。周玘先后參與平定三次爆發(fā)在江東一帶的戰(zhàn)亂,號稱“三定江南”,對東晉王朝的建立有大功,卻受到以瑯琊王氏為首的北方士族排擠,郁郁而終。

而周玘的弟弟周札,如今正駐扎在石頭城中。

杜弘建言,攻占石頭城

石頭城遺址,如今在南京清涼山一帶仍然可以見到,秦淮河南岸高聳的石頭城城墻和門洞深邃的清涼門,無聲地訴說著金陵六朝往事。

控扼長江與秦淮河的咽喉,依清涼山建城,使得石頭城成為拱衛(wèi)建康城西部的重鎮(zhèn)。如果想要強攻石頭城,王敦所部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石頭城遺跡至今猶存

王敦心中猶豫,想要繞開石頭城,先攻占處于下游的金城(江蘇句容境內(nèi))。金城守將正是劉隗,如果直接攻打他,其他人或許不會過多干涉。

畢竟劉隗是抑制豪強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世家大族大多對劉隗恨之入骨,自然樂于見到劉隗戰(zhàn)死沙場。

但是王敦的部將杜弘?yún)s建議王敦先攻打石頭城。這位杜弘就是在廣州詐降,想要襲擊陶侃的那位亂軍將領(lǐng)。兵敗之后,他投奔王敦,深得信任,如今提出攻打石頭城的意見,自然有知恩圖報的心理。

杜弘認為,金城雖然不如石頭城堅固,但是劉隗麾下有一批死忠,他們剛剛獲得良民身份,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一定會為了劉隗死戰(zhàn)到底。

相反,周札這個人,一向刻薄寡恩。當年周玘之子周勰,因為不滿北方士族,準備起兵造反,結(jié)果周札竟然第一個向官府告密。

這樣一個刻薄的人,肯定無法團結(jié)下屬兵馬,石頭城再高大,也擋不住城內(nèi)有心背叛的士卒。

這種判斷不可以想當然,但是杜弘的話確實有道理,只需要多找一些熟悉周札的人確認一下,就可以做決定了。

王敦率軍進逼石頭城,兩軍還沒有交鋒,周札就迫不及待地開城投降了。

沒辦法,要是投降晚了,他就被部下當成加官進爵的籌碼了。

但凡周札能夠堅守一段時日,東晉朝廷也許就能組織力量反攻王敦。偏偏石頭城這座固若金湯的軍事要塞,成了最先被攻破的堡壘。

劉隗聞訊之后,想要反攻石頭城,為時晚矣。除了鐵憨憨,沒有誰真的以為靠戰(zhàn)斗能夠攻陷石頭城。

堡壘還是得從內(nèi)部攻破。

占據(jù)了石頭城,對于控制長江上游的王敦而言,就是占據(jù)了不敗之地。王敦之亂之所以沒有經(jīng)歷較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杜弘的建議可以說立了頭功。

杜弘只是巴蜀地區(qū)一介流民,迫于生計進入荊襄一帶謀生,在亂世中趁勢而起,而具備高明的戰(zhàn)略眼光,不輸當世名將,可以說是一代奇人。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東晉的人才分布狀況,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戴淵與周顗,名士的畫皮

失去石頭城屏障的司馬睿,見到劉隗、戴淵等部先后戰(zhàn)敗,多少雄心壯志都化為泡影,便不再試圖與王敦對抗——大勢已去,接受現(xiàn)實吧。

不過司馬睿還算有點良心,提前通知劉隗、刁協(xié),讓他們自行逃生。

比起蜀漢后主劉禪對姜維的不告而降,南明桂王朱由榔對李定國的不告而逃,漢景帝劉啟對晁錯的卸磨殺驢,司馬睿還算是個人。

刁協(xié)在路途中被殺,劉隗則北逃至后趙石勒麾下,多年之后戰(zhàn)死異鄉(xiāng)。

至于東晉朝廷的另一位將領(lǐng)戴淵,則奉命與百官進石頭城見王敦。在石頭城,王敦和戴淵進行了一番有意思的問答,戴淵的談吐給王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若思至合肥,而王敦舉兵,詔追若思還鎮(zhèn)京都,進驃騎將軍,與右衛(wèi)將軍郭逸夾道筑壘于大桁之北。尋而石頭失守,若思與諸軍攻石頭,王師敗績。若思率麾下百余人赴宮受詔,與公卿百官于石頭見敦。敦問若思曰:“前日之戰(zhàn)有余力乎?”若思不謝而答曰:“豈敢有余,但力不足耳。”又曰:“吾此舉動,天下以為如何?”若思曰:“見形者謂之逆,體誠者謂之忠。”敦笑曰:“卿可謂能言。”——《晉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三十九》

戴淵這個人,其實外表上看非常具有迷惑性,早年,東吳名將陸抗之子陸機遭遇戴淵打劫,看到戴淵的風(fēng)度,心生愛才之心,竟然寫信舉薦戴淵。戴淵仕途的起點,就這么詭異地和江東名士聯(lián)系到了一起。

戴淵少時,游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jù)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淵既神姿峰穎,雖處鄙事,神氣猶異。機于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fù)作劫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機彌重之,定交,作筆薦焉。過江,仕至征西將軍。——《世說新語·自新第十五》

石頭城交談過后,王敦本來已經(jīng)原諒了戴淵,然而王敦手下有一位名叫呂猗的參軍,與戴淵有舊怨,便暗中勸說王敦處死了戴淵。

敦參軍呂猗昔為臺郎,有刀筆才,性尤奸諂,若思為尚書,惡其為人,猗亦深憾焉。至是,乃說敦曰:“周顗、戴若思皆有高名,足以惑眾,近者之言曾無愧色。公若不除,恐有再舉之患,為將來之憂耳。”敦以為然,又素忌之,俄而遣鄧岳、繆坦收若思而害之。——《晉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三十九》

與戴淵一同被處死的,還有另一位在朝中較有威望,對王敦可能構(gòu)成威脅的人物周顗。此前在荊州刺史任上,周顗無力處置杜弢之亂,王敦已經(jīng)對周顗不滿。如今除去周顗,不過是順手而為。

王敦起兵時,劉隗建議司馬睿盡除瑯琊王氏,王導(dǎo)帶領(lǐng)全族跪在宮前,又請周顗幫忙求情,周顗表面上無動于衷,實際上卻竭力幫助王導(dǎo)周旋。

偏偏周顗幫助王導(dǎo)這件事,王導(dǎo)并不知情,甚至還誤以為周顗落井下石,也就對周顗之死置若罔聞。之后王導(dǎo)執(zhí)掌朝政,翻到周顗為瑯琊王氏求情的奏章,深感悔恨,最終留下了一句“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感嘆。

初,敦之舉兵也,劉隗勸帝盡除諸王,司空導(dǎo)率群從詣闕請罪,值顗將入,導(dǎo)呼顗謂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顧。既見帝,言導(dǎo)忠誠,申救甚至,帝納其言。顗喜飲酒,致醉而出。導(dǎo)猶在門,又呼顗。顗不與言,顧左右曰:“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導(dǎo),言甚切至。導(dǎo)不知救己,而甚銜之。敦既得志,問導(dǎo)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當?shù)侨荆瑹o所疑也。”導(dǎo)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應(yīng)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爾,正當誅爾。”導(dǎo)又無言。導(dǎo)后料檢中書故事,見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導(dǎo)執(zhí)表流涕,悲不自勝,告其諸子曰:“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晉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三十九》

但是仔細想想,周顗這樣的人物,能夠在亂世中竊居高位,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周顗嗜酒如命,根本沒有實際才干,甚至留下了所謂“三日仆射”的丑事。

初,顗以雅望獲海內(nèi)盛名,后頗以酒失。為仆射,略無醒日,時人號為“三日仆射”。庾亮曰:“周侯末年,所謂鳳德之衰也。”顗在中朝時,能飲酒一石,及過江,雖日醉,每稱無對。偶有舊對從北來,顗遇之欣然,乃出酒二石共飲,各大醉。及顗醒,使視客,已腐脅而死。——《晉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三十九》

魏晉風(fēng)流,就是讓這樣一群無德無能的富貴閑人把持權(quán)柄,這樣的風(fēng)流,正好拿來試劍。

王敦退兵,司馬睿憂死

王敦已經(jīng)把持了朝政,甘卓還在荊州糾結(jié)著“進軍,還是退兵?”這個問題。王敦派人送去朝廷強令休戰(zhàn)的騶虞幡,甘卓才扭扭捏捏地退兵。

王敦對甘卓已經(jīng)失望,也就不再對他手下留情。在一個精心設(shè)計的圈套中,甘卓的衛(wèi)兵都被支開,甘卓慘遭殺害。

從此,甘卓再也不需要糾結(jié)那些復(fù)雜的政治選擇了。

司馬睿在建康臺城中,每天都如坐針氈。雖然他已經(jīng)派出朝中百官進入石頭城,向王敦求和,又下詔赦免王敦罪過,但是王敦好像和石頭城耗上了,誰都沒辦法說服王敦出城朝見司馬睿。

王敦也是真的害怕,他害怕臺城之中有埋伏,入城之后別人把城門一關(guān),他王大將軍也不比何進、董卓多幾顆頭,所以干脆不去朝見司馬睿。

在石頭城遙控政局的王敦,大肆排除異己,架空司馬睿的權(quán)力,又試圖廢除有勇有謀的太子司馬紹,把司馬睿逼得抑郁成疾。

如果不是溫嶠據(jù)理力爭,恐怕司馬紹根本難以順利繼位。

而此時的王敦卻離開了石頭城,回到武昌駐地,但是依然遙控朝政。

司馬睿則因為無力回天,在年底病死。

司馬紹頂著王敦的壓力即位,而瑯琊王氏也開始和王敦出現(xiàn)分歧,王敦甚至不得不暗殺個別王氏成員,事實上已經(jīng)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下,東晉朝政落入王敦之手
瑯琊王氏家族盛衰記(中)——王氏文化
兩晉南北朝  何謂“刻碎之政”?王敦為何不奪皇位?第二次叛亂是他策動的嗎?
被歷史捉弄的叛逆者:東晉豪族子弟,屢立功勛,死后卻遭黑
他參與平叛立功,后反被名將平定,死因令人哭笑不得
王敦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山县| 乐陵市| 施甸县| 孟连| 阳曲县| 泊头市| 昆明市| 嘉定区| 平陆县| 金塔县| 连云港市| 弥勒县| 抚顺市| 兴化市| 舞阳县| 日照市| 黄龙县| 泊头市| 广平县| 周口市| 六枝特区| 奈曼旗| 贵溪市| 灌阳县| 布尔津县| 全椒县| 孟州市| 基隆市| 香港 | 平安县| 友谊县| 南城县| 永和县| 喀喇沁旗| 延庆县| 公主岭市| 兰考县| 南澳县| 攀枝花市| 大厂|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