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編寫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以讀寫訓練項目作為語文訓練的主線。統編教材為凸現語文素養,明晰教學目標,采用“雙線組織單元內容”,即以寬泛的人文主題將單元課文組織在一起,同時將語文訓練的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語文知識、基本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分布并體現在各個單元,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線索。
一、什么是“語文要素”?
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
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愊仍啤督y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建》
“語文要素”關系:
抓基本方法,學基本內容,形成基本習慣,形成基本能力。
二、如何梳理“語文要素”?
統編教材把“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
分布并體現在各個單元導引、課后習題、語文園地、習作設計之中。
教學中,我們需要根據語文要素確定相關教學內容。
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樹立準確的目標意識,關注目標的層遞性, 把握目標的整組性。
(1)通過導語點明語文要素;
(2)通過課后習題落實語文要素,貫穿方法指導;
(3)通過語文園地梳理總結語文要素,進一步提煉相關方法;
(4)通過習作進行實踐運用語文要素。
三、語文要素的“教學化”路徑有哪些?
從統編教材單元的功能來看,有識字、閱讀、習作、綜合性學習等單元。在閱讀單元中編排了預測、提問、提高閱讀速度和有目的地閱讀四個閱讀策略單元。閱讀策略單元、小型綜合性學習單元和綜合性學習單元穿插安排,使教材的呈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以閱讀方法與策略為主線組織單元內容,是教材編寫史上的一大突破。
語文要素“教學化”有以下簡明路徑:
(1)專門指向:執教單篇課文(或語文園地、或習作等),以相關語文要素為重要(主要)教學內容。
(2)線性把握:執教單篇課文(或語文園地、或習作等)語文要素時,要注意從“縱向”上來把握相關要求。
(3)建構設計:教學某一語文要素時,要著眼于兒童已有經驗,采用適切的學習方式,以達到有效生成。
“語文要素”應該理解為“語文學習要素”。既包括語文知識,也包括語文能力,還包括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簡單地說,“語文要素”包含的是語文“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內容。語文要素應該是與學段學習內容和目標相對應的,但更加具體,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檢測性。我們也可以將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理解為單元重點學習目標——把讀的目標說成“語文要素”,把寫的目標說成“習作要求”,是很荒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