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老夫子業已作古,韓大先生也早已乘鶴西去。然而,在素質教育如火如荼,勢成燎原;創新意識也如雨后春筍,一日三竿的態勢下,縱觀當今教壇,又特別是如今的農村中小學教育基地,仍有不少的壽夫子、韓先生的傳人。他們雖不再搖頭晃腦給學生念四書五經,也沒有挾把大鐵戒尺在教室里踱來踱去,但他們因循守舊,仍然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落后 、古板,所傳授的知識也枯燥、乏味,學生不但興趣不高,甚至會產生反感情緒。在管理上也固步自封,墨守陳規,恪守“不打不成人,黃荊棍子出好人”的古訓,認為對付那些不守紀律犯規的調皮學生,不懲不足以毖后。為了端正班風,他們輕則言詞譏諷,危厲內荏,數落盡學生祖宗八代,重則罰站,罰跪抽條子,甚至拳打腳踢,極盡懲罰之能事。誠然,在班主任(教師)的淫威之下,學生敢怒不敢言,自然聽話了些,班里也似乎從此風平浪靜了。殊不知這種作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但扼殺了學生的個性,損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而且還阻礙了學生身心等方面的健康成長,甚至還會導致一些意志力脆弱、自尊心強的學生走向某種極端。
曾記否?90年永興小學二十三歲的楊林老師,只為維持課堂秩序,被罰出教室的蔣虎同學一把三棱刮刀葬達了如火如荼的青春。99年石筍六村小學“武功校長”一腳踢斷學生錦繡前程,鬧得沸沸揚揚,官司今未了。2000年,當新世紀的曙光撒滿神州大地,凱城城南一學校某教師響亮的兩耳光,被扇耳光的學生自覺羞于見人,遂痛飲“除草劑”。臨死前遺言,字字血淚,伴著錄音帶緩緩轉動的沙沙聲,給世人尤其是師之表率們留下了凝重的思索。
其實這類現象的出現絕非偶然。雖然一再強調嚴禁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要抓素質教育。可仍有不少地方,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校,置若罔聞,只是一味追求分數、升學率,不重視甚至根本忽視了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為了擺脫被領導大會批、小會罵的尷尬處境,不少教師廢寢忘食,找試題,刻蠟紙,各種試題如排山倒海般壓向學生。教師累,學生苦,可效果依然不顯著。痛定思痛,不得不另辟蹊徑,或弄虛作假,好成績中夾孬成績,還特別叮囑做題時優生們應發揚助人為樂的好風尚;或偷竊考題;偷改分數……不屑如此性子又躁的呢,不得不丟開君子風范,即動口,又動手動腳了,無奈成績上了去,可一學期下來,學生走了十之三、四,這鞏固率呢,又讓人頭痛,唉,苦命的班主任,你干嗎會活得這般沉重呀!
二十五教壇生涯,也擔任了二十屆班主任,別的方面不敢說有什么建樹,唯覺欣幸的是在跌跌撞撞,磕磕絆絆中積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經驗。今獻與諸位同仁,與之共勉,只為讓祖國的花朵在新世紀的陽光里綻放得更加璀璨。
師者,生之楷模也。教師也好,班主任也罷,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尤為重要。面對新同學,首先你必須充滿信心,侃侃而談,盡展你之所長,讓學生覺得你是一位多才多藝又很容易接近的好老師好班主任,從而對你肅然起敬。于是你便成功了一半。
初到永太鎮小接六年級三班語文并當班主任,跟學生的第一次見面是九月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帶著陽光般的微笑跟學生打招呼:“同學們好!認識你們我很高興,為我們有緣在永太鎮小相逢鼓掌吧!”真摯的話語,那么自然,毫不嬌柔造作,學生們愣住了,但旋即便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隨后我自報了家門,故作無奈狀說這名字是我爸給取的,一點兒也不好聽,然而我卻很珍視它。因為它是父母所賜并唯一能與之終身相伴的一筆財富。大概是覺得我的話有道理,課堂氣氛活躍了許多,有的同學開始竊竊私語了。趁興,我又由姓名談到了李白,說李白并非是因為名字取得好聽流芳百世的,而是因為詩作得好才成為千古傳誦的大詩人。故名字的好壞與人生意義無關。談了李白《蜀道難》又背了白居易的《長恨歌》,當我一口氣背下了這一百二十八句“童子都能解吟”的長恨歌時,滿堂學生無不驚詫,敬慕之情溢于言表。后來,我又提了蘇軾,背了他的名作《水調歌頭》,并提醒同學們說中秋節快到了,當我們坐對芳菲月,品味月亮惹出的漫天思緒時,可別忘了緬懷這“千古風流、豪情天縱”的東坡居士。至于四大名著,沒齒不忘,一是因為小學、中學語文課本偶有節選,二是為了拓寬學生閱讀視野,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我特意挑了些精彩片段,我風趣的語言,形象而生動的描述,學生們聽得饒有趣味,從那閃爍的眼光里,我分明看到了一顆顆渴求知識的心。于是我鼓動他們有空可去讀讀四大名著,并說一個中國人,若平生連四大名著都沒讀過枉為炎黃子孫。翌日,校圖書館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等一些與之有關的書籍均被搶借一空,據說,其中絕大部分借書者是六年級三班的。
初到六(三)班,全是陌生面孔。聽說這是全校最亂的班,要想管好還真不是件容易事,好在初次見面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不錯,同時也為我的工作打開了方便之門。根據以往的經驗,我深知一個好班主任首先必須熟悉學生。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時間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之同戲同樂,無微不至地關心他們,對他們的生活、學習、家庭等方面情況都作了詳細的調查、了解,還設計了一張表格供學生填寫。
這樣一來,學生情況基本掌握,更有利于工作的開展了。每月我再利用一節班會課向在本月里過生日的同學送去溫馨的祝福。“祝你生日快樂”歌聲悠然,飄出教室,回蕩在校園里,同學們都非常激動,在這里,他們感受到了溫暖,家一樣的溫情。師生共同營造了一個恬美的氛圍,其樂融融,其情也皎皎。
“如果人生沒有花,世上沒有愛,那將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世界?”(郭沫若語)“愛”是人生的主旋律,更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潤滑劑,班主任的愛是理智與情感的統一,體現為對學生的尊重與嚴格要求的結合;體現在跟個別學生的交往中,更融化在集體的教育中,既要“愛”聽話的學生,更要“愛”不馴服的學生。
一個星期一的下午,幾個犯了錯(逃學)的學生站在我面前,恐懼、愧疚、惘然之色溢于言表。我語言含威地問他們該咋辦?有同學主動離開座位,俯下身子,雙手作撐地狀。我納悶了:“你們這是干嘛呀,給老師拜年嗎?怕早了吧!”有同學說:“曾老師,我們知道錯了,你懲罰我們吧!”原來每逢犯了錯,不是罰站就是罰跪,做俯臥撐,非撐到氣喘如牛,再也爬不起來為止。我內心分外沉重,他們還是孩子呀,難道說除了懲呀罰的,就再也找不出其它更好的教育方法了嗎?
我示意他們回座位坐下,遂大講紀律的重要性,以某軍隊因為沒有良好的作戰紀律,屢戰屢敗的事例啟發大家。然后,讓他們依次上臺談感受。這些同學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當著全班同學表示堅決改正,有同學臉上還依稀掛上了淚痕。
后來,我讓他們以“逃學”為題,寫篇600字以上的記敘文。必須寫出真情實感。在規定的時間里,他們都陸續交了作業,令我驚訝的是平日里最怕作文的幾個同學,這次居然都寫了600字,雖然有些語句欠通順,但他們畢竟都寫出了逃學途中的見聞感受以及對這次過錯的深刻認識。我在班上肯定了他們這次作文的質量,并鼓勵他們再接再勵,爭取更上一層樓。我分明看到他們都很激動,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淚花。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認為一個好班主任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過錯,須知“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好壞有時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切莫用“你太沒轍了”,“你這不可救藥的家伙”等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去刺她們。因為中、小學生年齡尚小,各方面發育還不夠成熟,偶爾犯錯多非故意。據調查,有95%以上的違反了班規校紀的中小學生害怕班主任或校領導責難,心里都惴惴不安,如若再橫眉冷對,假以聲色,豈不是雪上加霜,在其滴血的傷口上撒鹽嗎?竊以為一個班主任,應以仁愛之心治班,對那些違紀犯規的學生,應以教育為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引其內心震動,心服口服地改正缺點。
總之,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大到學校、家庭、社會的溝通協調,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瑣事,如此復雜的勞動,不是幾個框架、三言兩語就能坐收漁翁之利的。但也并不是毫無規律可循,只要我們對學生施以仁愛之心,針對學生實際靈活運用教育方法,既抓班級管理,大力創造育人氛圍,又做個別教育工作,集中各種良好的教育影響,創造性地實踐,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曾玉華(德陽市中江縣大西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