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名士家風”系列之八 淡泊明志 學以廣才——諸葛亮的修身與家風

公元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是千古名相諸葛亮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這年2月,諸葛亮第五次率師北伐,決定傾全國之力放手一搏。正是這最后一次北伐期間,諸葛亮在征伐武功縣時,給遠在孫吳的兄長諸葛瑾寫信,提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對兒子諸葛瞻的期待與關懷溢于言表。而后不久,諸葛亮又寫成千古名篇《誡子書》,給年幼的諸葛瞻: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短短幾十字,嚴謹精干,不事雕琢,流露出對兒子的關愛之情,是作為父親的諸葛亮,家常而溫情的一面。寫成《誡子書》不久,同年8月,諸葛亮便病逝于五丈原軍中,這封信也成為他留給兒子諸葛瞻的遺訓。在諸葛亮的教導與影響之下,諸葛瞻文武兼備、忠君愛國,后陣亡于綿竹戰場,時年三十七歲,被史學家干寶評價:“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作為修身與教育子弟的經典,《誡子書》讀來振聾發聵、受益匪淺,成為后世諸多文人修身、治學的精神動力。除了《誡子書》,諸葛亮在《誡外甥書》《又誡子書》《與兄瑾言子喬書》等家書中也表達了他的家訓思想。當今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面對利益和欲望,人們的誘惑和困惑越來越多,更需要從諸葛亮的家訓思想中汲取智慧,學習“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學以廣才,志以成學”等修身、治學態度,培養高尚的品格,不斷拓展知識的廣度和視野的寬度,積極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少孤動蕩,志存高遠

除了非凡的才能與智慧,諸葛亮被人所熟知的,還有他曾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的恬靜時光。與此同時,諸葛亮生命早期孤苦艱辛、顛沛流離的經歷則容易被忽略。

漢靈帝光和四年,諸葛亮出生于瑯琊郡陽都縣一個官吏之家,幼年時,母親章氏與父親諸葛珪先后去世,生活陷入艱難。諸葛亮十四歲時,不得不和哥哥、姐姐、弟弟南下投奔叔叔諸葛玄。這時,豫章太守周術病死,袁術表奏諸葛玄繼任,但不久職位被別人奪去,諸葛玄不得不帶著全家前往荊州另投劉表。諸葛亮姐弟也就跟著到了荊州,因“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哥哥諸葛瑾則由于年事稍長,去江東孫權那里謀事。緊接著,建安二年,諸葛玄病故,十七歲的諸葛亮沒有了依靠,不得不再次奔赴異鄉,和姐弟移居隆中,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生活。《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早孤”“(諸葛)玄卒,亮躬耕隴畝”。

在諸葛亮氣象非凡的一生中,早年動蕩無依的艱難經歷,并沒有影響他日后成為被歷朝歷代禮贊、被華夏兒女崇拜的人物,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立志”。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今天朗朗上口的“志存高遠”,最早就是諸葛亮提出來的。諸葛亮在《誡外甥書》中提到“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在《誡子書》中提出“非淡泊無以明志”。“高遠”和“淡泊”,同樣是諸葛亮對于“志”的表述,這兩個主張不僅不相悖,而且相互成全。一方面要實現遠大的志向,需要清心靜氣、克制自己的欲望、學習先賢。另一方面樹立遠大的志向,才能自覺排除干擾、擺脫瑣碎事務的糾纏,從而對理想目標一心一意,內心寧靜而堅定。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公元207年是諸葛亮人生中具有轉折性的一年。這一年,劉備三顧茅廬,二十七歲的諸葛亮走出隆中。隆中一“對”,鼎足三分,開創了三國對峙四十多年的歷史。而劉備之所以三顧茅廬,正是由于徐庶的大力引薦。《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徐庶正是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仲”“樂毅”時,為數不多的相信支持“謂為信然”的人之一。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就是諸葛亮的友人。

“淡泊”“寧靜”作為諸葛亮家訓思想的重要內容,并不是道家主張的消極避世、清靜無為,相反這是一種清晰、明確、有標準的態度,是靜觀萬物、靜心思考、審慎選擇的主靜思想。

從十七歲到二十七歲,諸葛亮在隆中的十年中,除了勤奮學習、博覽群書,還積極尋師求友。他拜識了德高望重的名士龐德公,每次登門求教都是謙恭有禮,龐德公也對他格外器重、有求必教,還把諸葛亮和自己的侄子龐統分別譽為“臥龍”“鳳雛”,又為兒子龐山民聘娶諸葛亮的姐姐為妻室,結成姻親。在此期間,諸葛亮還結識了一同游學的徐元直(庶)、石廣元(韜)、孟公威(建)、崔州平等名士,時常聚會,縱談古今,結下深厚情誼。

在《誡外甥書》中,諸葛亮提到“絕情欲”,這里的“絕”不是棄絕,而是節制、約束和克制。這和“儉以養德”中的“儉”呼應。諸葛亮二十歲時還未成家,這在當時已是“大齡”青年,仍然堅持自己的標準。后來諸葛亮娶了沔南名士黃承彥的女兒為妻,雖然貌不出眾卻天資聰穎、品性賢淑,還有才女之名,夫妻和睦,終身不悔。

諸葛亮節儉治家,對“儉以養德”身體力行。劉備托孤白帝城后,諸葛亮上表劉禪:“臣初奉先帝,資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諸葛亮還曾在《與李嚴書》中說:“吾受賜八十萬斛,今蓄財無余,妾無副服。”在諸葛亮病逝之后,清理其家庭物件,確實如其所說。諸葛亮的簡樸無私不僅僅體現在財產上。他沒有像曹操、司馬懿那樣培植自己的子孫以延續權力,他的養子諸葛喬死于北伐,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都死于保家衛國。乾隆皇帝曾評論諸葛亮:“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然后志氣清明而經綸中理。”

觀其大略,學以廣才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系,提出“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而在《誡外甥書》中,諸葛亮又提到“廣咨問”。不僅要立志成學、靜心學習,還要廣泛學習、博采眾長。在諸葛亮的學習方法中,最為人稱道的還是他的“觀其大略”讀書法。

“學以廣才”和“觀其大略”,體現了諸葛亮涉獵廣泛、博覽群書、擷取精華、領會實質的學習態度。需要注意,“觀其大略”并不是讀書走馬觀花、泛泛瀏覽,而是不被局部所迷惑,分清輕重主次的謀略和方法。

在著名的“隆中對”中,諸葛亮“不出草廬,便知天下三分”,準確判斷了當時的天下形勢,給劉備提供了一條興復漢室的“隆中對策”。他指出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而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最終為劉備指出荊州“其主不能守”,要想辦法占據荊州,向西發展。而后,諸葛亮出任劉蜀丞相,幫助蜀國奠定了基業,并且任人唯賢、公正嚴明,使蜀國在動亂的局勢中站穩了腳跟。作為三國時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所展現出的雄才大略和運籌帷幄的卓越才能,正是他“學以廣才”“觀其大略”的成果顯現。

諸葛亮的“博學”和“廣才”并非紙上談兵,而是充分地學以致用,體現出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諸葛亮從隆中出山到入川之前,主要表現的是外交才能,尤其是赤壁之戰中的游說使得孫劉結成同盟。從入川到白帝城托孤,諸葛亮主要展現的是政治才能。劉備死后到諸葛亮病逝,諸葛亮則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

除了政治軍事才能,諸葛亮的博學多才還體現在不同的領域。在北伐期間,諸葛亮創造性地發明了木牛、流馬用來運輸糧草,而且創造出了兩軍對壘的一種陣法“八陣圖”。不僅如此,諸葛亮還通音律、明律法,還曾教南中少數民族織錦,這種錦被叫做“諸葛錦”。涉獵廣泛、發明創造的同時,諸葛亮還寫了不少書稿。在《三國演義》中,重病的諸葛亮對姜維說:“……吾平生所學,已著書二十四篇,計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內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吾遍觀諸將,無人可授,獨汝可傳我書。切勿輕忽!”這些著述盡管難以考證,但也反映了諸葛亮的博學多才。

國士精神,濟世安民

傳統士大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信念,在諸葛亮的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可以說,諸葛亮用一生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國士精神”。從27歲出山到54歲去世,諸葛亮輔佐了劉備、劉禪兩任君主,為蜀漢政權奉獻大半生,公而無私,忠君為國。

最后一次北伐,諸葛亮再度派遣使者求戰,司馬懿問使者諸葛亮飲食起居如何,一頓能吃多少米。使者答三、四升。司馬懿又問營中事務,使者說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丞相都要自己閱批。于是,司馬懿判斷諸葛亮死期不遠了。一次,諸葛亮正在核對文書簿冊,丞相府主簿楊顒見了,徑直入內,開始向他長篇大論地進諫,最后說,現在您治理國政,竟親自核對文書,整天忙得滿頭大汗,這不是太勞累了嗎?諸葛亮聽完,感謝了好意,卻并沒有改變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的作風。諸葛亮大半生勞心勞力,身體長期超負荷,尤其是生命的最后一年心力交瘁,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真正體現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提出不修身立志及放縱自我的后果,即“多不接世”。在《與兄瑾言子瞻》書中他擔心兒子諸葛瞻過于早成,恐不成“重器”。在《誡外甥書》中,他又鼓勵外甥“志存高遠”并積極努力,如此“何患于不濟”。諸葛亮的“接世”“濟世”思想,還體現在他對百姓的重視和熱愛上。諸葛亮主張輕徭薄賦,提出“唯勸農業,無奪農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否則“人有饑乏之變,則生亂逆”。此外,諸葛亮在蜀中組織兵士屯田,增加軍糧收入,以此減輕百姓負擔。《袁子》記載,諸葛亮治蜀雖“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不下怨”。據統計,在三國時,曹魏屬地共發生民變24次,孫吳23次,而蜀漢僅僅只有3次,這也印證了諸葛亮推行的賦稅政策是體恤百姓的,得到了百姓的擁戴。

在諸葛亮家訓思想的影響之下,他的子孫個個德才兼備、忠君愛國。其子諸葛瞻十七歲任騎都尉,官至尚書仆射,加軍師將軍,長孫諸葛尚為國捐軀,次孫諸葛京官至江州刺史,為官受到百姓稱譽。諸葛亮歸葬定軍山不久,蜀漢百姓就開始自發進行祭祀活動,紛紛向朝廷請求為諸葛亮立廟祭祀,更有不少百姓在清明節及諸葛亮祭日“私祭于陌道”。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到后世各代,“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諸葛亮作為忠臣的楷模,得到了從“家”到“國”再到普通百姓的共同稱頌。

注:本文作者系河南省南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永,此文發表于《中國組織人事報》第1424期(總第3054期)第八版(2020-07-0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諸葛亮的家風
《誡子書》中的淡泊家風
諸葛亮|家風|《誡子書》
浙江蘭溪:八卦村里武侯家風為何熱?
共讀|諸葛萱:諸葛亮和《誡子書》
集歐陽詢楷書《諸葛亮·誡子書》(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满城县| 土默特右旗| 望奎县| 新沂市| 永昌县| 闽清县| 霸州市| 板桥市| 花垣县| 宁明县| 汪清县| 五原县| 鹿邑县| 阿勒泰市| 文登市| 治县。| 许昌市| 海南省| 金沙县| 成武县| 玛纳斯县| 尖扎县| 同仁县| 中宁县| 苏尼特右旗| 清流县| 吐鲁番市| 南和县| 太仓市| 临西县| 宾川县| 天镇县| 固安县| 龙川县| 南康市| 巨鹿县| 黄龙县| 怀远县| 肥乡县|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