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劉備為何不敢殺魏延,而除掉劉封?到底誰是魏延的靠山?
蜀主劉備最大的特點就是善于用人、識人,團結內部各方勢力。早期的劉備身邊僅有關羽、張飛、趙云,他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但是劉備卻憑著一句空頭支票,“吾乃大漢皇叔,中山靖王之后。”
劉備有了這個口號之后,很順利地吸引到徐州富商麋竺、包括陶謙,陳登等人的支持。后來,陶謙甚至把徐州送給了劉備。這能說明什么問題,很簡單,劉備之前提出的口號開始奏效了。
公元200年衣帶詔事發,這個時候的劉備雖然還是一無所有,但是他的名聲卻已經是轟動天下。而曹操也把尚無城池、地盤、的劉備看成是他的終極對手。(參考史料:青梅煮酒)
公元201年,劉備與曹操交手,但最終以失敗告終。這個時候的劉備只得投奔荊州的劉表,也正是在投奔劉表之后,劉備的人生便開上了掛。在屯駐新野期間,劉備結識了很多人才,包括:徐庶,龐統,諸葛亮,黃忠,魏延等,還有一個最關鍵的人,此人正是劉備所收義子,也就是劉封。
劉封乃是劉備在新野期間收到帳下的養子,當時劉備因為尚無子嗣因此才會把劉封收到帳下,好為自己下手,劉封當時年紀不大,不過他卻是一個武藝高強,性格干凈利落的少年。用三個標簽來說就是,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
在劉備屯駐荊州期間,收獲最大的就是收到魏延、劉封這兩員大將。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劉封作為劉備養子自然也參加了赤壁之戰。而魏延也于赤壁之戰過后,投奔了劉備。至此,劉備集團便擁有關羽、張飛、趙云、黃忠、魏延、劉封等猛將。
公元211年,劉備終于走出第二步,帶著軍師龐統,猛將黃忠、魏延等入川了。
劉備劉備踏入川中開始,他就是想怎么樣謀取益州,從而實現當時諸葛亮所提戰略《隆中對》,如此便可快速一統天下,至少也要快速實現鼎足而立。不過在謀取益州的這條路上,劉備走得并不順利,前期是死掉了軍師龐統,而且之間的牽線人張松也被劉璋所殺。
在這個時候,劉備不得不讓諸葛亮帶著,張飛,趙云,還有劉封前來相助,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益州,如此一來才不會給曹操帶來任何機會。作為新一代戰將,劉封的戰斗力也不弱,在入川之戰中,他跟趙云、張飛等人一同效力,數有戰功,在益州平定之后,劉封便直接被劉備任為中郎將。
而魏延呢?在入川之戰中,他和黃忠一起相當于是擔當了主力軍,而且幫助劉備收復廣漢郡,戰功赫赫,因此劉備也升魏延為牙門將軍。
公元219年,劉備吸取4年之前的教訓,這次劉備率先出馬親自帶兵打算拿下漢中。如此一來劉備便可以完全獨立于川中,加上荊州數郡,足以與曹操、孫權爭雄。
為了打贏漢中之戰,劉備是用上了最精銳的部隊,帳下大將除了荊州關羽之外,其余戰將全部上陣。包括:趙云,張飛,馬超、黃忠、劉封,魏延等。
為了彌補人力上的不足,劉備下令出動所有的川中兵馬,在前線甚至是出現了女子當運,男子當戰的尷尬局面。好在漢中之戰,劉備還是大獲全勝,成功把曹操給逼到了長安。
而劉封在漢中之戰時也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劉備用劉封前去挑戰曹操。曹操深知劉封之勇猛,因此當時選擇避而不戰,口中回應劉備道,要等他的兒子曹彰到了再戰。
《魏略》: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棲於山頭,使劉封下挑戰。太祖罵曰:“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須來,令擊之。”乃召彰。
看看把曹操給氣成什么樣子了,這足以說明劉備當時讓劉封出馬是一個正確的戰略。在收復漢中之后,劉備讓其率領孟達一起攻克上庸,讓自己的地盤進一步擴大。此時的劉備已經坐擁荊州,益州,實力達到了頂峰。
史官華覈說過這樣一句話:“蜀為西藩,土地險固,加承先主統御之術,謂其守御足以長久。”
這個時候的蜀國,人力,兵力,戰將也都是最為強盛的。換句話來說即使劉備選擇偏安川蜀,也是足夠自保的。不過,亂世之中戰局隨時在改變。公元219年7月,當劉備打完漢中之戰后,關羽突然出兵攻取襄樊,雖然把曹仁打得有些招架不住,但是關羽最終卻因為孤軍無援死于孫權之手。
關羽死后,劉備便開始整頓內部,一來開始策劃為關羽復仇的計劃,二來也加大自己團隊人員的管理任用自己最可靠的人為心腹,例如劉備啟用魏延為漢中太守,防御北邊曹魏的襲擾。啟用馬良為侍中,廖化為宜都郡太守。同時對內發展經濟,團結及權衡各個勢力。
同時最重要的是,劉備在關羽被殺之后,還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斬殺了義子劉封。說到排除異己,可能很多朋友便會想到另外一個人,此人正是魏延。
魏延,在登場不久便被諸葛亮彈劾,諸葛亮稱魏延腦后有反骨,是一個不值得重用的人。然而,實際上劉備卻當場便否決了諸葛亮,并勸告諸葛亮道,魏延是一個有功之人,而且極為仗,本事也很大,可以暫時留他一命。
然而,在漢中之戰過后,劉備的實力達到頂峰之后。劉備卻把昔日戰場上屢立戰功,懟退曹操的劉封給除掉,反而留下了當年有“腦后反骨之說”的魏延,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魏延到底有誰在背后給他撐腰?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劉備為何要除掉劉封?
劉備除掉劉封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與三個人有關,第一人乃是關羽,第二個人乃是諸葛亮,第三個人乃是自己的大兒子劉禪。
眾所周知,當年關羽被困時曾經派遣軍士前往上庸向劉封求救,但是劉封卻按兵不動,坐觀關羽成敗。于公于私來說,劉封也都說不過去,畢竟荊州、相比上庸來說,沒有辦法相提并論。而關羽作為鎮守荊州多年的大將,更是川蜀難得的將才,于私關羽乃是劉封二叔,是自己義父劉備的結義二弟,再怎么也得救援。
然而,讓世人沒有想到的是劉封竟然冷漠不援。最終導致關羽突圍到臨沮時,被孫吳將領活捉,最終身死。如果,你是劉備能不追究劉封的間接責任嗎?
第二個人就是諸葛亮,在關羽死后,諸葛亮在私底下向劉備說了這樣一句話:“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這句話,簡直捅到了劉備的心窩子,意思就是自己百年之后,恐怕川蜀沒有人可以制得住劉封,諸葛亮言外之意就是提醒劉備,劉封可能會造反!
劉備腦瓜子一想,當年漢中之戰時,劉封直接逼退了曹操,這股子狠勁,確實讓人害怕。于是,連同拒援關羽之罪,直接給劉封下了死命令。
第三個人劉禪,這個道理就非常簡單了。劉備乃是為了保住劉禪的位置,再怎么也不會把自己辛辛苦苦大半輩子打下來的江山,送給一個養子。
劉備為什么不斬魏延呢?魏延背后有誰在給他撐腰?
提到魏延,劉備似乎對他一直都是非常友好。自魏延投奔劉備以來,皆受到了較好的待遇,公元212年,魏延被劉備升為牙門將軍。
在公元219年,魏延更是被劉備提升為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抵御北方曹魏。劉備當時直接是放棄了張飛,然后直接提拔了魏延做漢中太守,這一舉動讓滿朝的大臣們都感到吃驚。
在魏延剛剛出場的時候,劉備就當著諸葛亮的面,然后替魏延求情,并且聲稱魏延是不會造反的,因為劉備知道他是非常有能力的。因此總體來說的話,魏延是被劉備看中,而且認為他是一個可造之才的人。
因此魏延算是被劉備特別看重,并且提拔的新一代大將,劉備用他來鎮守漢中,其實就足以證明魏延的重要性。總體來說的話,其實在背后給魏延撐腰的無非就是劉備本人。
除了劉備在背后給魏延撐腰之外,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魏延自己的個人能力突出,因為魏延在接手漢中之后,他將近是鎮守了10年左右。并且在漢中這個地方采取并發明了一種戰略,叫“錯守諸圍”,魏延也是利用這個戰略,抵御北方曹操。
魏延保住漢中10年不丟,像這樣的人才,你說劉備他會不會給他撐腰?相比劉封來說魏延確實要靠譜得多,而且的話他也不能僅僅憑一個“腦后反骨”這4個字,來處置魏延。除非有魏延以下犯上的一個真憑實據,否則,劉備根本不會處置魏延的。
其實話又說回來,魏延如果說沒有真憑實才劉備他當年可能也不會替他求情,以劉備的身份角色來看,他肯定是想榨取魏延的最大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