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到底應該不應該把智能手機帶到學校來?可不可以將手機放在書桌里?面對智能手機,一邊是學生們和家長們的“學生必須拿手機”的無數個奇葩理由,另一邊是學校和老師的嚴令禁止。有人說學生將來要用手機闖天下,現在都什么年代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怎么能這么愚昧迂腐?抵制和拒絕學生使用接觸先進的高科技產品呢?對此你認為真實的狀況的確是這樣的嗎。
智能手機很顯然是人們在新世紀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高科技產物,我們無法否認,它在許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智能手機自身也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優越性。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對于智能手機的依賴同樣是日益增強,智能手機無論是在工作學習生活消費娛樂各個方面給人類提供了便捷高效高質的服務,近年來智能手機被運用于各行各業,也使得各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智能手機無處不在。
但是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智能手機的普及并不僅僅是方便了他們的生活這么簡單,而更多的是耽誤了他們的學業。我們知道大多數中小學是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的。但是無論學校和老師如何禁止,學生總會想盡一切辦法把手機帶進學校的。最近就有一名七年級的男生將手機帶入學校偷偷玩游戲,在星期四中午他將手機放在教室里書桌里出去吃飯,回來后發現手機被人偷走了。學生將丟手機的事情報告給了班主任后,班主任在第一時間通知了家長,畢竟手機價值不菲,屬于貴重物品。班主任老師認為雖然學生玩手機有錯在先,但是這次手機被盜、再加上學生年齡太小,萬一心理接受不了或者恐慌再有一差二錯,如果有任何閃失,整個事情的后果將會更加嚴重。還是得盡快跟家長見面商量為好。
可是讓人意外的是,等這名家長趕到學校后不但沒有了解學生手機丟失的具體情況,也沒有和老師見面后及時地進行溝通,而是把學生叫出教室外先是一頓暴打,等他打完學生后又去教室門口大聲喊叫讓班主任出來,而此時班主任老師正在給其他學生講課,果斷拒絕了他的要求。這名家長更加憤怒了,在他內心里認為他家孩子的手機是在學校的教室里被人偷走的,應該由學校和老師來負責,于是他用威脅的口吻對老師說:“你要是不出來我就去報警”。班主任說:“那你去吧”。
過了一會兒,這名家長帶著當地派出所的一名警官來到了學校。在偵查期間,這位家長又打了幾次學生。警察也向他講述了學生不能帶手機進入校園的相關規定和道理。這警察通過查看學校各處的攝像頭、排查問詢其他學生等偵查手段折騰了一個上午,到最后也沒有查出一丁點線索來,也就只能這樣先告一段落,等后面再繼續偵查問詢。于是警官告訴那位家長你先回家等我消息吧。那位家長聽了后很不情愿、淹頭搭腦地回去了。
其實,在此之前班主任老師已經沒收過兩次這名學生的手機了。但每次沒收后學生和家長多次糾纏,反復找老師要回了手機,并且向老師承諾不會再將手機帶入校園。可是學生已經玩手機游戲入迷了,甚至著魔了,一星期有好幾次不去做課間操也要偷偷地在教室里玩手機游戲。而更加無知愚昧、更讓人氣憤的是他的家長,花了1600多元給孩子買的新手機,還為學生充了話費開通了移動流量卡,支持孩子打游戲。關于學生拿智能手機,一邊是家長的支持,一邊是老師和學校的禁止,你們說誰會贏?
在上述事件中老師顯然已經盡職盡責了,但是管理學生和教育的效果甚微。這到底是家長有問題還是學生有問題?那么老師和學校應該不應該承擔手機丟失的責任,我們暫且拋開不論。家長們更重要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正確認識手機和使用智能手機,讓學生盡早回到學習的軌道上來,這才是最重要的。其實,中學生接觸智能手機并不是違法犯罪、大逆不道的驚天大事,但是一定要正確引導,這才是關鍵。關于上述事件,筆者認為:
1、首先,在學生最初接觸網絡游戲的時候,作為家長沒有及早做好正確引導,才導致了現在看到的不良后果。等學生真正沉溺網絡之后,他們容易在網絡中進入到自己的一個虛擬世界,感覺到了自己的控制能力,能夠盡情宣泄自己的情緒。他們往往把所有的寄托放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對現實世界的一切都不感興趣。這個時候再對孩子做引導,其實已經不容易了。
在任何情況下暴力手段都不能徹底解決學生的教育問題,家長應該用行動和言語去感動學生,讓學生走出自我沉醉的虛擬世界的狀態;將心比心,走近學生的內心世界,嘗試做心與心的交流。如果條件可以的話,試著找相關方面專家進行面對面的咨詢,或者到書店去購買孩子教育的書籍,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使用科學的方法去教育學生,與學生保持暢通的交流。
家長最應注意的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用特別極端的方式,比如奪走手機,取消上網之類的,因為極端的方式可能導致小孩感覺父母與自己是對立的,學生極有可能做出過激的行為。所以,及早地糾正學生的行為才是最關鍵的。
2、其次,家長可以設法讓學生多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使他的興趣發生轉移,培養積極向上的思想意識。如:男生可以多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加體質,而且使人心胸廣闊,易于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還可以通過參加班級組織的文娛活動,提高說、唱、表演的能力,培養積極開朗的性格。農村學生讓他參加家里的田間種地的勞動,體驗生活的艱辛和不易,理解其家長的用心良苦。也可以每星期讓學生到圖書館幫助整理各類書籍,裝訂報紙雜志等。家長也可以買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給他閱讀、或者陪讀,以便他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最后,家長應該教會學生掌握一些自我控制、自我暗示、抗拒游戲誘惑的方法,以提高其自我約束能力。對學生先采用定時法,也就是讓他給自己制定一個玩手機的計劃,例如每天只玩半小時,過幾天習慣后,再把計劃調整為三天玩一次,一周玩一次,直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為止,老師和家長要多關心配合,給以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以促進學生改進和鞏固效果,消除沉溺于玩手機的不良行為。
只有通過教師、家長的密切配合與集體凝聚力的感染,同時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過分迷戀手機和將手機帶入校園的行為是不正確的,不但干擾了自己正常的學習生活,手機如果被盜造成了財產損失,同時也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對自己的成長進步非常不利。希望他以后能逐漸減少玩手機的次數,能夠專心學習,在將來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關于初中生在學校里玩手機拿手機,你有哪些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感謝閱讀,我是教育雜談369,喜歡請多多轉發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