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中生到考試成績,一直以來在師生之間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這句話用來描述初中生的考試成績,雖然聽起來有點夸張,但是既然它能在廣大師生間廣泛流傳,那肯定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通過長期觀察發現,學生在剛升入初中時,大部分學生仍然保留著小學時認真聽課、課后認真完成作業的良好學習習慣,因而在初一階段同學們的成績相差并不是太大,課堂紀律和學習習慣也相對較好。然而,到了初二大部分學生的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初中的學習生活和老師的管理模式已經相當熟悉,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和叛逆心理的出現,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方面開始偏離軌道,他們上課睡覺、下課玩手機、晚上熬夜打游戲,養成種種不良的學習習慣,那么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注定要出現直線式的下降。而另外一部分認真學習聽課的學生成績依然保持領先或者有所進步和突破,因而同學們的整體狀況會出現了上面所說的兩極分化的狀況。
初二學生考試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還有另外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所學科目的增多和學科難度的提高升級。在初二階段全國各地都會新增加物理這門學科,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物理是比較抽象難懂難學的。另外初一階段的英語基礎知識多數是同學們在小學學過的,內容相對簡單,基礎較好的學生輕松學一下就能夠應對。而且初一的單詞量小,語法知識少,而初二開始英語和數學的難度明顯增加,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就已經聽不懂老師所講,讀不懂課文內容而開始掉隊了。
到了初三隨著學科難度的進一步增加和考試題的深入,同學們的考試成績簡直就會出現天上地下的差距了,對于班級整體來說考試成績斷層非常現象嚴重。有些同學認真學習的同學,每次考試數學和英語都在120多分;而另外一些不認真學習的同學,每次考試所有科目都是20~30分甚至個位數也很常見,以至于這些同學每次考試的總分還沒有自己的身高數值大。
那么面對同學們兩極分化和天上地下的考試成績差距,該如何認真學習和復習才能夠減小這種差異呢?筆者認為:
1、把握課堂是關鍵
有些同學發現課堂上自己聽不懂或者跟不上老師的思維和進度,干脆就放棄不聽了,以后也不再認真聽課。其實這是不理智的,我們知道,大多數老師在每節課所講的課本內容不是特別多,最多也超不過三個重要的知識點,而且老師講課是圍繞課本知識概念和例題展開的,并且面對的群體是班級中的大部分學生,每節課設置的內容和難度都要能夠讓60%以上的學生聽懂并且接受。因此,只要我們做到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跟上老師的節奏和思維積極配合聽課,把握課堂認真聽講,總有些知識點和概念是能弄懂的。同學們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要積極地參與課堂內的每項學習活動,要踴躍發言和積極參加課堂討論。并且要帶著問題聽課,上課之前要認真預習新知識,把不懂的問題劃下來。上課時老師講些什么,哪些自己已經學會了,哪些還需要進一步探究,這樣一來就能做到對課堂心中有數。上課時遇到到自己不明白的知識點,就要注意力更集中、主次更分明,而且不會感覺課堂太無聊。
2、研讀課本是絕招
老師們常說無論何種考試,考試內容永遠都是“萬變不離其宗”,這里的“宗”一定指的是課本。就拿初中的數學和英語來說,課本是絕對的權威,不難發現所有的考試題都是圍繞課本知識點展開的。所以同學們在學習時,要把重點投放在課文例句基礎知識點概念和例題以及基礎練習題上。首要的任務是將課本吃透,對待課本要做到了熟于心,無論試卷和練習冊的題型如何變化,都逃不出課本上的重點知識概念,也就是逃不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
3、學習是細節決定成敗
同學們在聽講需要在細微之處多下功夫,要注意沒喲個細小的區別變化,要聽懂老師所講的每一個重要細節,重點關注細小的知識點之間的不同點,需要看看老師是怎樣思考、分析、判斷和處理的公式概念的。越是細小的重要細節,就越容易設計成考題,并且越容易出錯。在文科方面要多讀、多背、多寫、多思考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記憶,爭取能夠用自己的話語進行總結。可以嘗試去讀一些課外著名文章,通過閱讀擴大自己知識面,從中獲得一些寫作素材,思維靈感,一方面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積累不同的知識領域,做到厚積薄發。
在理科方面,公式定理多得難以計數,這些都需要同學們牢記,有些學校甚至給數學學科排出了晚讀課,要求同學們在指定的時間內背誦數學,簡直不可思議。對于理科的知識,做到知其所以然更為重要,公式不僅僅是背誦的,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推導,遵從的概念定理是什么,對應的例題和練習題中式如何應用的?體現的數學思維是什么?另外同學們歇息理科知識一定要多做題,訓練自己運用公式定理的熟練程度。
4、重視知識歸納與總結
老師經常會要求同學們做課后總結,同學們需要回顧一課堂從頭至尾的過程。這節課主要內容是什么,老師開頭是怎樣引入的,中間是怎樣引導分析的,最后是如何總結歸納的,都應弄清來龍去脈。學生對老師一節課所教內容的概括總結,留心它,有助于把握這堂課的整體,同時要將它納入自己的頭腦里已有的知識結構,以使自己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形成明晰的知識導圖和框架結構,做到了然于心。
5、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面對錯題不能置之不理,同學們需要把錯題勾出來,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對比同學的做題過程與思路。分析自己在那些方面掌握不牢固,然后用不同顏色的筆把正確的思路和解題過程完整地寫在錯題本上,并把自己的反思、感悟寫在過程后面。這是建立錯題本最重要最關鍵的環節。錯題本不光只記錄錯題,還要記錄一些經典題型和一些思路巧妙、綜合性強的題目。任何想記錄、覺得需要記錄的題目都可以寫進錯題本,日積月累,錯題本以后就是中學生自己的學習秘笈。對于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題目,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是把公式給弄混淆了,還是把公式給用錯了?是理解錯了,還是記憶錯了?通過認真地整理,將題目理解透徹。
6、手機是學習的最大天敵
中學生偶爾可以使用手機看看視頻或者跟朋友聊聊天,查查網頁,但是同學們盡量不要去玩游戲,游戲容易讓人上癮,難以自拔。同學們千萬不要以上網查字典查資料的借口來迷惑自己哄騙家長,通過各種手段要使用手機,擁有手機,以你的自控能力絕不可能抵制手機網絡世界里的各種誘惑的,所以只有手機毀掉的青春,沒有手機促成的學霸,專注去做學問才能做好學問。中學生可以偶爾使用手機,但是要保證在大多數情況下遠離手機,沒有特別重要的事絕對不允許自己看手機,每次使用手機需要的時間控制在2分鐘。所以,同學們要想考試有個好成績就一定要將玩手機的夢醒扼殺在萌芽狀態。
同學們想要打破“兩極分化和天上地下”的尷尬成績,不僅需要養成認真學習的良好習慣,還需要掌握高效學習的方法,保證長時間學習效率,才能取得理想的考試成績。學習之路是坎坷的,但是收獲知識充實自己也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