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山西永錄村村民李老漢,在自家果園鋤地,無意間從土里刨出了骸骨,幾鏟子下去白骨越來越多,嚇得老漢手哆嗦不敢再挖了。事情通報上級,考古隊前來勘察,整理出了幾個大小不一的“尸坑”。據研究發現,這些尸骨就是當年被秦軍處決的趙軍士卒。
詩云“勸君莫提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風光無限的將軍,腳下踩得卻是皚皚白骨,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傳說秦趙長平之戰,趙軍兵敗40萬降卒被坑殺。秦國白起,是戰神亦是殺神!俗話說“殺降不詳”,白起最終也落了個被“賜死”的下場。
白起臨死之時說道:當年長平之戰,俺用蒙騙手段活埋了幾十萬降卒,憑這點俺就該死吶!那么當年的秦趙大戰,即便是趙軍大敗被俘虜,可總人數有數十萬之多,在關乎生死存亡之際,打仗又不是砍瓜切菜,趙軍會乖乖等死?
秦軍坑殺降卒后,對尸體的處理非常潦草。一般就是在尸體上蓋一層土完事,還有的直接扔進山谷、溝壑,連坑都懶得挖了。如此這般,每逢古戰場上下起暴雨,經常會沖出皚皚白骨,場面詭異陰森,人稱“煞谷”“陰煞之地”;掩埋尸骨的山谷也被叫做“骷髏谷”,山被叫做“骷髏山”。唐代皇帝李隆基,曾經聞知高平(長平)當地“尸骨糜多”,百姓常夜聞“鬼哭悲切”之聲,后來李隆基還專門派人收斂尸骨,重新入土安葬,以慰亡魂。但古戰場上尸骨實在是太多了,后來的宋、金、明等時期,都有“暴雨沖出骸骨”的記載,官家也多次進行集中掩埋。
史料記載:“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可見趙軍并不是軟柿子,至少拼死了一半秦軍。即便是斷糧絕援的情況下,趙括還在組織精銳突圍,可以說能打的士兵基本上都戰死了,剩下的也就是一群餓的走不動道的老弱傷殘了。
所以“長平之戰”令秦軍傷亡慘重,心生“恐懼”,面對頑強廝殺的趙軍,虎狼般的秦軍也“肝兒顫”了,能活下來的實屬萬幸;再一個,秦軍們眼看著同鄉、親人一個個戰死,悲痛之余更加怨恨趙軍,于是“復仇”之火蔓延
在白起看來:全部殺死趙軍降卒,可以有效地消滅趙國有生力量,削弱趙國國力,震懾趙國人心,穩穩的“恐怖戰術”。再加上“恐懼”和“復仇”兩大心理作祟,所以趙軍降卒必死無疑!
至于白起是不是真的殺了“40萬”降卒,或者這些降卒是不是包括“后勤非戰人員”,這些就有爭議了。不過“長平之戰”戰死、被坑殺、餓死的人很多!從當今發現的“尸坑”可以看出,橫七豎八密密麻麻都是白骨,而且都是草草的覆蓋一層薄土掩埋,并沒有挖坑埋,多數也不是被活埋的,而是是死在刀箭之下,場面殘忍!
95年永錄村發現“骸骨”之后,又有十幾處尸坑被發掘,但這并不是什么新發現,上溯到82年之前,當地居民建房的時候,就經常挖出尸骨,由于尸骨太多挖不完,索性直接將房子蓋在了上面。
還有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業化肥產能較低,很多“小作坊”為了尋找化肥生產原料,于是盯上了“骨頭”,由于富含鈣磷,骨頭磨成“骨粉”正好可以做肥料!所以,當年生產隊獎勵村民收集骸骨,村民們在“號召”之下紛紛踴躍上繳“白骨”,最后做成肥料撒回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