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一個比較深的話題,人生的修行到底是為了什么。而修行應該修的是什么。
不管是佛家,道家還是儒家。大家追求的終極境界就是明心見性。所謂的明心見性就是說我們人從出生開始是心如寶鏡的,可以照見自己。但是隨后被塵世逐漸侵染。如蒙塵的寶鏡一般,再也照不見自己。修行能就是拂去這塵,使心清明如鏡,可觀自己。
明心見性的人,覺得天下任何是都不困難,也不怕苦。為什么?因為他已經通達萬物之本體,徹法底源,所以凡是都任運自在,見性的人,見到自己的本性,所以也不再憂愁了。
明心見性的人,不愚癡,不憂愁,心如明鏡,又心如止水。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這就是最實際的證明。沒有無明煩惱,般若智慧便現前。
在初中的時候。有一種修辭手法叫互文。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并不是說將軍都死了,壯士都回來了。真實的意思是將軍和壯士十年前身經百戰,有的死了,有的回來了。
明心見性也是這個意思,用的也是互文的修辭法。明見心性。它真正要表達的是——明見心性。
什么是明見?明白看見,洞如觀火!搞明白,看清楚了。什么是心性?人心人性!明心見性,明見心性,把人心人性搞明白看清楚了。
佛家是人與心的關系,就是人搞明白看清楚了自己的人心人性。
儒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搞明白看清楚了自己和他人的人心人性。
道家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搞明白看清楚人心人性與動物的心性,宇宙陰陽變化之間的共同特性。
不論是從佛家,儒家還是道家切入。其本質都是一樣的。一旦通了,儒釋道三家全通。三家全通不是目的,只是為了從不同的層次來驗證自己的功夫。什么功夫?
就是對自己的人心人性的把握和他人的人心人性的把握就變得了如指掌。此時就相當于有了蓋世武功,根本不需要有什么身外之物就可以獲得想要的一切。
人感覺自己的世界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才會總想著去掌控它。不知道具體路徑,就會認為擁有更多的錢就會有更多的安全感。而安全感不是來自于這里,安全感來自于自己對自己的心性的掌控;安全感來自于自己對他人心性的掌控;而不是來自于錢。
錢有的時候好使,有的時候不好使,但是人們沒有意識到本質,于是想拼命想賺更多錢,于是,便有了貪,看不清本質,看不到真相,掌控自己和他人的心性的能力不足,一旦失控不如意便產生了憤怒,生氣,嗔恨。
看不清自己和他人心性的共同特性,陷入在對自我觀點的固執堅持中。在旁觀者看來就像白癡。
當掌控了自己的心性,一切外在無法影響和摧毀你,無法擾亂你。
當你掌控了他人的心性,你看重的人必定離不來你,必定給你回報。自然而然也就不會有恐懼和焦慮。到了這里你會發現,看起來表象不斷變幻,但是本質都是一樣,都是同一個動作不停的重復,不停的在向外釋放,傳遞照耀。別人覺得你就如太陽一樣,而你覺得這就是你發現的唯一可以持續快樂存在的狀態時,你就不回為任何事情而急。也就不會短視,急功近利。
什么是得道高人?就是因為你把道通通發揚出來,那不是得道高人嗎?你表現的合乎人性,合乎自然規律,你把道通通發揚出來,那不是得道高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