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介紹】
這是第 173 篇。
【發生時間】
公元前一一三年
【相關人物】
欒大
【故事大概】
人之所以會陷入迷信,是因為心靈失去了依靠,陷入了黑暗。
當一個人,對外在事物失去把控,就很容易轉向迷信。很多人喜歡求神拜佛,希望能夠保佑自己事業有成,身體健康。實際上,要想事業有成,就得利用好天時地利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想要身體健康,就要保證良好作息,正確的生活習慣。如果一味地求求拜拜,不但無法獲得想要的結果,反而還會讓自己的身心崩潰。
這就好比,在一個家庭當中,有一個能力強的父親,那么家庭里面的事情就能夠處理得井井有條,孩子教育好了,夫妻關系和睦了,經濟好了。如果是一個能力不強的父親,這里亂指揮一通,那里亂指揮一通,不懂裝懂,就把整個家庭給弄得烏煙瘴氣了。
對于人的心靈也是如此。如果人的一身充滿正氣,相當于心中有了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官,自然就不會迷信這些亂七八糟的鬼神學說,也不會受到它們的影響。如果一個人的身心亂了,那么就很容易沉醉在這些毫無根據的東西里面,無法自拔。
往小的方面來說,影響自己的事業、身體。往大的方面來說,影響整個家庭,整個社會。
一、多次陷入迷信的漢武帝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講過漢武帝迷信方士的事跡了。但是,被騙了多次之后,漢武帝依舊相信方士,甚至多次提拔方士到官場里面,像方士少翁,就被提拔為文成將軍。一個只會招搖撞騙的方士,沒有任何軍功,政績,居然被提升為將軍,非常不可思議。
這就好比,你什么都不會,只會從網上學了幾招算命的口訣,結果被你們的總經理提拔為副總經理一樣荒謬。
文成將軍少翁死后,本以為漢武帝會因此停手,沒想到,在丁義的鼓動之下,又再一次信奉了方士欒大。
丁義,是劉邦時期的大功臣樂成侯丁禮的后代。而欒大,原本是侍奉膠東王劉寄的,史書上記載他長得非常好看,而且說話又好聽,深得劉寄的喜愛。欒大不僅會拍馬屁,還會對戰略上的問題分析一二,還大言不慚,一副有理有據的樣子。
原本大家對方士的認識,都停留在道術層面。現在有個方士,居然能夠指點江山,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基于此,欒大被康王,借由丁義之手,獻給了漢武帝。
欒大對漢武帝說:“臣常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臣為賤,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與方。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
意思就是,我曾經在大海上看見過安期、羨門等老神仙,但是呢,老神仙們覺得我地位低賤,而且我侍奉的人康王,又只是區區一個諸侯王,沒有資格得到長生不老的藥。我的老師也曾經說過,長生不老藥是存在的,就像黃金可以隨便煉成,黃河的決口可以隨便堵上一樣。之所以不獻給您長生不老藥,是擔心落得跟文成將軍一樣的下場。
欒大這段話,說得實在是太巧妙了,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謊稱自己見過神仙,同時貶低了自己的身份。注意,這里不是簡單地貶低,而是拉著康王一起。欒大的意思是,仙藥之所以求不得,是因為想要求藥的人,身份太低了,沒有資格求得。言外之意,就是說,如果由漢武帝這樣尊貴的身份來求藥,是肯定能夠求得到的。
接著,舉出了自己的老師,說了黃河決口的事情。在當時,黃河決口已經很多年了,一直都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置。借由老師的話說出,表明了老師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最后,還暗中要求漢武帝無條件地相信他,支持他,不要像懷疑文成將軍一樣懷疑他。實際上,文成將軍與欒大,都是同一位老師教出來的。
這段話一說,漢武帝覺得非常受用。不得不說,欒大的拍馬屁功夫,非常高明。明拍按拍,直接把漢武帝給拍得飛上了天。
漢武帝直接就說:“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修其方,我何愛乎!”
首先,說文成將軍的死不關自己的事,是他自己誤吃馬肝中毒而死的。傳說中,馬肝是帶有劇毒的。接著,說只要你能夠求得仙藥,啥都可以給你,放心放心。
有了這兩句話,欒大就放心了。又接著對漢武帝說,要求藥,先得誠心。怎么樣才算誠心呢?就要把求藥的人,當成是貴重的賓客一樣。注意,不是下屬,而是賓客。意思就是,欒大的位置,要比任何大臣都高,甚至可以跟天子平起平坐。
為了讓皇帝更相信他,欒大還親自表演了一次法術,讓棋子在棋盤上互相進攻,直接讓漢武帝心服口服。
二、方士居然成了將軍
此時,漢武帝的心頭大患,就是黃河決口的事情。為什么呢?因為黃河在公元前一三二年就已經決口了,至今二十年了,都沒有處理好。一件如此關乎民生的大事,居然拖了二十年。二十年,有多少百姓深受其害?漢武帝又如何能夠向百姓交代呢?
在開頭我們講過了,當一個人的心神亂了,就容易求助于迷信。漢武帝雖為天子,卻也是個人。在這樣的重大壓力之下,漢武帝把希望寄托在欒大身上。
讓我們把目光往前放一點,看看秦王嬴政時期,他是如何做的。大家應該都知道鄭國渠。鄭國渠,是鄭國主導修建的。鄭國,水利專家,是韓國人。鄭國之所以會進入秦國,是因為韓國廟堂,想要通過這樣一件超級工程,來拖累秦國,最后讓秦國不戰而敗。沒想到鄭國到了秦國之后,一心一意,刻苦調研,真的把渠給建城了,直接讓整個關中都富足起來。如果不是因為鄭國,秦國吞并六國的時間,可能還要往后拖一拖。
大家注意,凡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必定要水利專家來進行主導。而漢武帝,妄想著讓一個方士來主導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十分荒謬的。甚至,還把欒大當成是大禹一樣的人物,提為將軍,稱之為五利將軍。
后來,欒大的地位越來越高,漢武帝還將自己的親生女兒,衛長公主嫁給了他。欒大火箭一般的晉升速度,讓整個國家的人都瞠目,一場席卷全國的迷信暗涌,開始涌現。
這就好比,在公司中,一些神神叨叨的人,沒有實際業績的人快速晉升,那么對于其他人來說,肯定是有很多怨言的。如果神神叨叨就能夠升職加薪,干嗎還要努力工作呢?于是,逐漸就會有人開始學著神神叨叨,學著拍馬屁。長期下去,整個公司的風氣,都將變成十分詭異,也無法健康發展。
迷信這種東西,來得快,去得也快。欒大的下場,跟少翁也差不多。等到那些騙人的把戲被揭穿的時候,自然就是死期來臨。后來,漢武帝派欒大去討伐南越,結果欒大嚇死了,不敢去,就說自己要去泰山見神仙,給士兵們祈福。漢武帝派人暗中跟隨,結果發現欒大什么神仙都沒見到,就把他給殺了。
三、領導的欲望
我們知道,作為一個君主,如果行為不正,所造成的影響將會非常大。所以,在古典經書當中,很多都在提示君主,不見可欲。什么是不見可欲呢?簡單來說,就是不能夠隨意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作為君主,身邊圍繞的人都是一群高智商,重利益的人。這群人,無時無刻都在盯著君主的一舉一動。君主喜歡這個人,他們就往那個人身邊靠攏。君主討厭那個人,他們就會想著埋汰他,甚至暗中將他除掉。他們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君主的重視,提升自己的地位。
《素書》:以明示下者暗。
就是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君主,身邊圍繞的,都是這樣的人,無形之中,就相當于給自己編制了一層厚厚的繭,自己的號令傳達不出去,外面的真實信息傳不進來。就好像趙高與胡亥的關系一樣。
就好像齊桓公很喜歡穿紫色的衣服,結果整個國家,無論大臣還是百姓,都逐漸喜歡穿紫色的衣服。
從現今的視角來看,也是如此。作為領導,如果喜歡錢財,那么就會有人想著通過錢財來賄賂。如果喜歡美色,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邊,總是“不經意”會出現形形色色的美女。
在《人民的名義》當中,田國富在籃球場上對沙瑞金說,這個籃球場,原本是一個網球場。因為趙立春喜歡打網球,就建了一個網球場。你來了之后,整個網球場就被人推掉了,重建了一個籃球場。沙瑞金聽完之后,背后一涼。因為,背后那個人,知道他喜歡打籃球,在暗中就動用了力量,修建了籃球場。
實際上,作為領導者,首先要保證自己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并不是要脫離員工,脫離群眾,而是十分深邃與巧妙地,將自己的某些欲望、愛好給隱藏起來,讓壞人、小人無機可乘。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要想不濕鞋,就得換上一雙防水的鞋子。
四、一場陰謀
回過頭來,如果我們仔細再揣摩欒大一開始說的話,甚至還能夠發現,一場隱藏得非常深的陰謀。
首先,欒大和少翁,都是由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而恰巧,欒大和少翁,又先后來到了漢武帝身邊。這看似巧合,實際則不然。
在漢武帝思念王夫人的時候,少翁帶著他的皮影戲出現了。在漢武帝憂慮錢財與黃河決口的問題,欒大帶著他的變黃金術與堵塞黃河決口的道術出現了。
這不是巧合,甚至可以說,是一場刻意的安排,目的是為了迷惑漢武帝,攪亂整個廟堂,最后摧毀整個廟堂。廟堂摧毀之后,背后的勢力就會浮出水面。只不過,漢武帝雖然迷信,卻也經常會留一手,在大亂還沒有形成之前,就將這些方士給處理掉了。
就好像,隔壁老王貪圖鄰居家妻子的美色,想盡辦法把丈夫給趕跑,最后將妻子霸占一樣。說到底,問題出在了漢武帝身上。君主展現了欲望,被奸臣所利用。
真正的大智大勇,是像毛主席那樣,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魄力,而不是求助于鬼鬼神神。
【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