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現如今,發紅包和搶紅包,已經成為了樂此不疲而又增進感情的一種交流方式。
上至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小到七八歲的孩子,都玩得很溜,說是融入了人們的日常交際和禮尚往來,也不為過。
有人說,吃飯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借錢能看出一個人的感情,而小小的微信紅包,則能體現一個人的處事態度。
那么,這收收發發之間,看似方便快捷的表面,又隱藏了多少人的不舒心呢,來看看今天的故事。
傾訴人:韓女士
在我即將畢業參加的第一份實習工作中,認識了男朋友。
他比我大三歲,土生土長的農村小伙,后來一家搬進了縣城,父母都是流水線的操作工。
他畢業以后就一直在我實習的這家公司,當個小主管,薪資水平在這座二線城市算是中等偏下。
我家是本地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日子談不上富裕,但也不至于為生活撓頭。
男朋友的條件雖然和我家比起來略顯“羞澀”,但我從來沒為此嫌棄過他,因為只要有一顆上進的心,一樣能闖出自己的天空。
在我們戀愛的第三個年頭,我克服了父母的不滿意,咽下了七大姑八大姨的擠兌,總算是迎來了感情的開花結果。
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更是一波多折。
考慮到男方家的實際經濟情況,提出66666元的彩禮,按說不算多,權當走個形式,圖個吉利,結了婚都陪嫁過去。
然而男朋友的父母覺得有點“小貴”,要求抹個“零頭”,原以為是抹掉了6666,結果直接砍到了50000元。
關于婚房,男朋友的意愿是和我留在城市,為了我的幸福,父母表示會承擔房子的首付,男方按小兩口的喜歡,負責裝修。
這個條件,男方家自然認可,于是婚期就定了下來,準備工作也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拍完了婚紗照,選好了婚慶機構,我和男朋友就商量著著手公布婚訊,為此我們特意做了一份電子請柬。
兩個人也互相把對方拉入了自己的家族群,可在細節上,我們產生了分歧。
我覺得,雙方剛進入對方的家庭圈子,作為小輩,怎么著也要發個紅包以示尊重。
一來,可以和對方親戚熟絡一下,二來,有禮有節很容易贏得長輩的好感,日后打起交道也方便許多。
要是剛一進來,就有事說事地通知大家,未免有些唐突。
可男朋友不這么認為,甚至隱隱有些不太樂意,他覺得親戚們來喝喜酒,是要收禮的,如今禮金沒到位,反而還要先花上點錢,完全不在理。
只不過礙于我的一再堅持,他還是不情愿地答應下來。
第二天看到群里的議論,當下找到了男朋友,看他一副小人得志的表情,我瞬間氣不打一處來。
原來,他為了應付我,同時又不想自己吃虧,想到了一個“一舉兩得”的方法。
早上都是大家最忙碌的時候,他一大清早就一聲不吭地在群里發了200元的紅包,將人數設為一個人。
發出去那一刻,自己又馬上搶回來,這個套路來回玩了五遍。
毫無疑問,大家點開每一個紅包都會發現被領完了,而每一個手氣最佳都是他自己,所以群里炸開了鍋。
這個家伙反而不以為恥,自恃聰明,“紅包本來不就是拼手速和運氣嗎,又沒誰規定不能搶自己發的紅包,五個一共1000元,給機會了,他們不中用,那能怪誰?”
這番高論,讓我足足愣了半分鐘,一跺腳扭頭就走,恨恨地告訴他,這婚我不結了。
他追出來拉住我的手,看得出來他有點慌,只不過他接下來的話,更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行行,算我錯了,酒店都定好了,親朋好友也都通知到了,到這份上,你我不嫁我還能嫁誰?”
我一把甩開了他,“嫁你個頭,你再找個人結婚吧,我寧可沒人要了,也不可能跟你?!?/p>
父母力挺我的做法,本來就不看好他,加上又演了這么一出,直接把彩禮退了回去,同時也知會了男方家,各自做好善后,不再往來。
孔雀心語:
這個世界,不會有誰靠著搶紅包,占便宜就能發財致富的。
結婚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兒,結果到頭來,竹籃打水,功虧一簣。
一個人懂得人情世故,他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而那些格局狹促,只愿意占便宜,不肯吃虧的人,往往因為他們算計到了骨子里,讓別人不愿意與其打交道,到最后,自己把自己的路堵住了。
特別是,把婚嫁的人之常情,算作自身利益的得失,“取巧”之后自食苦果,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