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站姿和髖鉸鏈運動模式來說。相比于深蹲和臥推,硬拉的站姿要因人而異。雙腳處于髖關節正下方,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微微調整腳尖朝向,體格對于站距有很大影響,身材嬌小站距就會窄,身材高大站距就會寬,大概就是縱跳和跳箱時雙腳站立的位置,腳尖朝正前有利于鎖定姿勢。
如果硬拉是感覺很吃力,可以稍微朝著深蹲站姿的站距調整一下腳尖微微朝外,這也和個人的髖關節結構有關系,腳尖稍微打開可以讓杠鈴更輕松的離地。但也會提高鎖定姿勢的難度,如果你用大重量,縱跳時兩腳位置是你調整硬拉站姿的基礎。
鉸鏈圖
調整好站姿后,握桿的距離離杠片越近越好,還要緊貼脛骨,但如果腿長的選手就會不穩定,大肚子的就會頂到肚子,所以身材比例也影響硬拉,但你可以稍微前傾脛骨,盡量保持小腿和地面垂直。
準備站起時手應該恰好放在脛骨外側,前看雙手和小腿會形成一個四方形,蹲起時膝蓋從四方形里面頂出來,可以確保杠鈴和你的距離相近,也能保證杠鈴輕輕觸碰脛骨,避免和脛骨的摩擦。在起杠的時候讓腳掌平均受力,如果重心在腳尖,腳跟就抬不起來,硬拉就會出現向后坐下的失誤,容易摔倒。完美的起杠應該是髖鉸鏈和股二頭肌預發力,手臂、桿、小腿成四邊形,再把膝蓋頂出去。
再來說說握法,分為正反握和鎖握。兩種握法沒有優劣之分,鎖握能提高手臂的有效長度,還能保護二頭,如果你是正握,反手那邊有可能二頭肌撕裂,但正反握肯定比鎖握舒服。鎖握會受限于你的大拇指皮膚的耐磨程度,即使你握力很強也有可能脫杠。
鎖握還取決于你手掌大小,正反手就不會,但杠鈴在手里的位置盡量要低,手指像鉤子一樣勾住杠鈴,如果杠鈴在手掌位置就太高了有可能下滑。鎖握的話大拇指盡量繞住杠鈴,最好有兩根手指裹住大拇指,鎖握動作可以保護二頭肌,讓手臂伸的更直。但世界上頂尖選手基本是正反手
硬拉的第一個對號動作是下蹲,脛骨和膝蓋就會前移從而頂起杠鈴,從髖鉸鏈開始,抓杠髖關節就會向后,從而維持小腿站姿,同時幫助它創造腘繩肌張力。髖關節向后,腘繩肌受力向下抓杠。
觸墻反彈訓練可以訓練髖鉸鏈。
方法是離墻大概10公分,膝蓋放松不要用力屈膝,髖關節向后移觸碰墻面,之后站直向前走一點,重復這個動作直到髖關節不能碰到墻面。這個動作讓你感受硬拉下蹲動作并理解。
硬拉髖關節向后的目的是讓腘繩肌處于創造張力的狀態,大家的通病是在杠鈴起來之前臀先抬起來了,臀的移動快于肩,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在杠鈴離地時候身體張力最大,髖關節太高就會失去穩定,先屈膝讓腘繩受力,膝蓋前傾腘繩肌就會放松,要多練習找到調整身體張力的位置。
如果你的背部肌肉募集不夠,上背不夠緊繃,可以抓起領壺,三頭向背闊收縮,如果背部和三頭都放松了,肩膀就會往前一點,或盡可能向下伸長手臂,關鍵是雙手正好處于小腿內側,如果你肩寬胸大,手臂要更開一些,從而鎖定鍛煉效率。(如上圖)
最后強調一下站距不能太寬,這會提高你的行程,站距的寬窄和你的身材比例有關,所以要自己把握,通過髖鉸鏈找到自己的合適姿勢。握距不能太窄,這樣會導致膝蓋頂住手臂,抓杠時要背闊發力,把二頭收縮到背闊里保證穩定軀干,也能確保肩部協同發力起杠。
以上就是關于硬拉如何穩定驅干的秘訣,你掌握了之后會對你的硬拉有很大提效,也歡迎分享你的秘訣給大家,歡迎留言評論,感謝你對一只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