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是
國畫藝術的一種,各種硬筆軟筆書法特點有哪些?書法學習中有哪些資料可供參考?下文為您做了如下介紹:
2009年12月12日
淺談兒童國畫教學(一) 對于兒童國畫教學,我是嘗試著從以下五個方面去啟發教育孩子的。
1、選擇通俗、易懂、簡單、易學的內容作為
教材。兒童由于年齡小,所以教學內容必須通俗易懂,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2、抓好進行水墨教學的常規訓練。
3、培養并提高兒童學習中國畫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它可以啟發兒童求知欲,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樣更能促進教學。
4、抓好國畫的基本技能訓練。
5、平時多練、多參加畫展,多總結,多進行講評,促進孩子的中國畫學習。
淺談兒童國畫教學(二)
國畫、水墨畫概念
中國畫——國畫——工筆——白描、重彩(絹、熟宣紙)
水墨——寫意、(大寫意、小寫意)(生宣紙)
題材 花鳥畫——花卉、動物、果蔬、翎毛、家禽
山水畫——風景、小橋流水,山石、樓亭、樓閣、庭院(人物、雞、鴨、狗點綴)
人物畫——仕女、戲劇人物、肖像等
紙、墨、筆、硯、中國顏料
(文房四寶)
通過了解概念漸漸深入水墨畫主題及表現方法,把學習過的單體畫有機結合在整體畫面上創造一幅完整的水墨畫。
同學開始跟著老師師范。一筆一筆畫,先淡墨、再濃墨,后著色。解決執筆方法,中鋒和側鋒及逆鋒的運筆要求等,分濃墨筆、淡墨筆、色筆、養成分開毛筆的習慣,使畫面墨色干凈。
淺談兒童國畫教學(三)
兒童國畫教學的研究與思考
中國畫是東方藝術的瑰寶,也是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從兒童時期培養學生(xuesheng)對水墨畫的情感,對于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在中國傳統繪畫的“程式”因素,是一種獨具個性的藝術因素,畫山、畫石、畫樹木的“皴法”,畫樹葉的各種獨特方式,以及各種追求布白均勻的構圖法則,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而以往的兒童國畫評價方式更加強化了學生(xuesheng)對這些傳統模式的演習與追求,這無疑對
小學生學習中國畫有著巨大的阻力。因為,中國畫的這些傳統技法就是成年人要把它掌握好也是要花上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況且,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講又是多么的枯燥和乏味呀!因此,我們的國畫教學必須拋開這些技能定勢,并使用現代的評價理念來使學生充分體會中國畫的筆墨情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對中國畫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們進入筆墨的自由王國,表達他們率直、大膽、亦真亦幻的天性。通過最近的中國畫教學實踐,本人有以下體驗與思考。
一、通過評價引導學生體驗水墨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水墨畫之所以能有很強的藝術魅力,主要是因為墨在水的作用下,可于生宣紙上產生一種水墨相互融合的暈染效果,而作為
美術教師要想引導學生真正的學好中國畫,首先就要通過美術教學評價使學生用心體會這種暈染效果的美感,從而使學生在表現水墨畫的時候,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對物體的造型上。當然,要真正做到這一點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對于一個初學美術的學生來說,畫得像不像無疑是繪畫中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作為美術教師應該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提高對水墨畫的審美能力。為此,本人在中國畫教學中嘗試了以下兩點做法:
1、 通過評價作品引導學生理解并體會中國畫的藝術追求。
前人在研習中國畫時總有這樣一句話:“眼高,手才能高”。其實,兒童學習水墨畫也是這樣,教師只有真正使學生體驗到寫意畫的藝術品味,才能夠使學生在創作時有的放矢,表現出各種具有暈染效果的作品來。由于中國寫意畫是在生宣紙上進行表現和創作的,而生宣紙的最大特點就是吸水性很強,所以,水和墨在宣紙上能產生許多出人意料的暈染效果,而我們的古人也正是運用這種特有的筆墨效果才表現出許多傳世佳作。為了能使學生真正體會暈染效果的美感以及在繪畫中的重要作用,本人采取了通過對比評價作品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觀察并體會暈染效果。
在課堂上,本人展示兩幅《櫻桃》作品請同學們進行評價,一幅用較干的顏色來表現的,而且每個櫻桃上還都留有高光(物體上最亮的白點),這樣的表現方法,雖然櫻桃看起來比較真實,但卻顯得十分干燥,就像玻璃珠一樣,毫無櫻桃成熟后的那種飽含水分之感。另一幅作品則是用較濕的顏色來表現的,雖然這樣的表現方法所畫出來的櫻桃,并沒有前者那么像,但卻有著較多的水分和強烈的暈染效果,真是質感分明,十分生動。也許是暈染效果的確蘊涵著極強的美感,同學們在評價這兩幅作品時,通過比較很快就認識到,后者同前者相比不僅在質感上更像櫻桃,而且在審美效果上也略勝一籌。
2、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評價氛圍。
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比同學們基本能夠體驗到中國畫水墨畫暈染效果中的美感,但僅僅做到這一點還是不夠的,作為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水墨畫中的暈染效果,并對于那些能夠大膽指出作品中暈染效果的學生予以積極的評價,因為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其中的美感,從而把著眼點主要放在中國畫的水墨情趣上,為下一步的創作打下堅實基礎。比如,在教學中,當本人向學生展示中國畫作品《清涼世界》時,就有一位同學十分大膽的走上講臺,為同學們指出了作品中的多處暈染效果。為了鼓勵他敏銳的觀察力,筆者除了和全班同學予以熱烈的掌聲以外,還使用了正強化物——將教師的中國畫小品(簡單的中國畫作品)獎勵給他。于是,在老師的鼓勵下,有許多同學都勇敢的走上講臺,為同學們指出了作品中的許多暈染效果,而且有的同學指出的還是畫面中不太起眼的地方,對于同學們的突出表現,本人都給予不同程度的鼓勵。就這樣,寬松和支持性的評價氛圍中與建立起來了。
二、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利用水墨的暈染效果,表現自己的所想所感。
1、采取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嘗試暈染效果的表現方法。
這課的主要內容是請同學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表現并創作一幅水墨畫。為了能使學生繼承中國畫的傳統筆墨知識,在教學中,本人首先積極的評價引導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執筆方法,以及中鋒和側鋒、逆鋒的運筆要求,然后再啟發學生體會和嘗試中國畫中的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和干濕的水分控制,從而為學生初步表現水墨奠定基礎。
在我國制定的《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的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體現形式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為了能夠使學生對中國畫產生興趣,本人在教學中還把學生們分成好幾個小組,并向他們解釋說要用水墨來做一個游戲,于是,同學們都懷著好奇的心情積極的參與了教學活動。
要說起“水墨游戲”來還真稱的上是很有意思的游戲,就拿“印墨法”來說,每個組都要有一個打好水的塑料盆,做游戲前首先要往水盆中倒上一些墨,然后趁墨在水中擴散的一剎那,馬上把一張生宣紙出溜到水中,再及時取出,就會形成一種如煙如霧的朦朧效果。當學生從水中撈出一張張如大理石花紋般的作品時,個個都滿懷著驚異和喜悅的神情,他們個個都為中國畫中的這種特殊效果贊嘆不已,當然,對于學生的這些表現本人均給予以較高評價。為了使學生表現出更多暈染效果,本人除了引導學生體驗幾種常用的“印墨法”、“水沖墨法”、“滴染法”、“揉搓皴墨法”以外,還利用了一些現代水墨的特殊技法,請同學們在水墨中加入洗滌劑、牛奶和調色膠水等進行創作,從而使學生表現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暈染效果。在學習中,本人不僅注意引導學生在表現過程中認真總結和把握水分的控制,而且還啟發同學們采取探究的學習方式去觀察和分析墨在水的作用下,是怎樣在生宣紙上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并逐漸產生暈染效果的,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中國畫的藝術品位與追求,使學生對在小學階段很難表現的水墨畫產生濃厚興趣,并建立起強烈的自信心。
2、啟發學生運用暈染效果,表現自己的所想和所感。
《小學國畫課程標準》上講:“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德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對美術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到學生個性的影響,所以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在同學們掌握暈染效果的表現方法之后,本人既沒有限制學生表現的內容,也沒有用傳統的構圖方式來要求他們,而是啟發同學們展開探究,說一說如何巧妙的運用渲染效果來表現自己的所想和所受。也許是學生用心體會到了中國畫水墨暈染的美感,產生了創作的欲望與激情,他們表現出來的作品不僅生動各異、韻味十足,而且暈染效果運用的也是既合理又巧妙。看!這幅作品表現的是《歡歡樂樂、歲歲平安》,郁金香和鞭炮特別是畫面中的墨色變化和水墨相融的自然效果以及感覺。除了這幅作品,同學們還利用破墨法、撞墨法和特殊技法創作出許多水墨畫效果,在這些作品中,高山顯得生機勃勃;流水散發著陣陣水氣,奔騰踴躍;大樹顯得更加挺拔;就連小鳥和昆蟲也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實,在這些效果中,有許多干、濕、濃、淡和暈染效果都是偶然的,但也正是有了這些偶然效果,才使得同學們的作品更具美感,而所有這一切,也都充分體現了學生對暈染效果的獨特理解和巧妙運用。
三、引導學生利用彩墨表現生活。
這一個月的“彩墨游戲”一課是在上學期單體國畫題材的基礎上,組合成完整畫面給水墨賦予顏色,要求教師也是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并用心體會墨、色在水的作用下產生的彩墨暈染效果,從而極大的激發了同學們學習中國畫的興趣。此外,教材也并沒有將學生完全限制在嚴格的造型上,這非常符合《小學國畫課程標準》中要求的中低年級美術教學中重感悟輕造型的先進理念。
為了上好這節中國畫課,本人首先對教材中的范畫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使我感到,教材中所介紹的表現方法十分多樣化,既有墨破色、色破墨,也有色撞墨、墨撞色以及積色等等,而所有這些國畫中的專業技法,作為小學生在分析和表現上一定有很大難度的,況且所有這些色墨融合的效果在畫面中有時又顯得不是十分明確,因此,讓同學們理解起來恐怕是困難重重。怎么辦呢?
通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本人終于想出了一個十分可行的辦法,那就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墨和色的先后順序,來體驗和分析彩墨效果。于是,本人就在課前準備了四種彩墨效果的范畫,即:“先墨后色(先畫墨,然后在旁邊畫色)”;“先色后墨(先畫色,然后在旁邊畫墨)”;“墨上畫色”;“色上畫墨”。在教學中,為了引發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能力,本人請同學們在課上通過討論和探究的學習方法,去分析和嘗試彩墨暈染效果是怎樣產生的,于是,同學們都大膽拿起手中的毛筆,蘸好墨或色在宣紙上大膽嘗試起來。看他們體驗時的場景,真是有點像做游戲,因為同學們不僅滿臉喜悅,更是滿懷好奇,就如同是在科學課上做實驗一樣。
起初,有不少同學都沒有試驗成功,但在最后,當本人引導他們適當控制好毛筆中的水分之后,就有不少同學成功的表現出了這些彩墨的暈染效果,并自己總結出先墨后色;先色后墨;墨上畫色;色上畫墨等中國畫的彩墨表現方法,特別是大家對于自己所表現出來的幾乎沒有什么具體形象的作品個個津津樂道,都認為自己的作品十分成功,我想這主要原因是因為大家都從自己的作品中觀察到了一種墨與色融合的暈染效果,并且從這種感受中體驗到了妙手偶然般的美感。
《小學國畫課程標準》中還明確提出:“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
心理品質之一。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同學們掌握了這四種彩墨暈染效果之后,本人又請同學們將這四種方法綜合起來創作一幅具有一定形象的彩墨畫,在創作以前,本人一方面請同學們要善于合理的使用彩墨效果,另一方面,還鼓勵大家勇于探索,想一想除了前面我們學習的這四種表現方法以外,還有那些表現彩墨變化的方法,從而鼓勵大家利用各種方法來表現彩墨的暈染效果。在教師的倡導和啟發下,同學們終于恰當的利用彩墨的暈染效果表現出了許多生活中的事物。看!這幅作品表現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它正是運用了“先墨后色”的暈染效果,令人感到活靈活現的小鴨。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大樹,它的樹干使用的是“先墨后色”,一排樹干黑色的深深的加上綠色的發芽,充滿著春天般的生機。總之,同學們表現出來的作品真實生動各異,不拘一格,而且幾乎每幅作品都用了兩種以上的彩墨表現方法。
四、注重文化傳承,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藝術。
千百年來,中國畫的水墨,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神魂,傳統的中國畫往往注重表現出事物的具體形象和內在精神,并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用以表達畫家的情感和志向。讓同學們多欣賞一些名家作品對教育我們的孩子們熱愛祖國的傳統藝術,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還經常引導學生欣賞一些中國畫大師的作品,用以培養學生熱愛中國畫的情感,并教育同學們做人也要像中國畫中的寒梅一樣,要有氣節、有骨氣。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水墨游戲”一課時,本人就請同學們欣賞了中國清代著名畫家“八大山人”的水墨作品,還啟發他們用心體會古人是怎樣借助水墨的渾厚和蒼勁有力的用筆來表達自己做人態度的。在講“水墨游戲”還請同學們欣賞國畫大師齊白石的作品,并引導學生了解畫家的生平和藝術風格: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中國寫意畫應追求神似等等。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畫是中國的國粹,現在還有許多外國人也來中國學習中國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將中國畫發揚光大。
總之,回想自己在中國畫教學中,同學們之所以能夠表現出如此生動的作品,主要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表現充滿著興趣與信心,也正因為他們的成功,才會使他們更加樂于表現中國畫,更加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而所有這一切,也都要求教師在中國畫教學中,要始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尊重他們的接受能力和所感所想,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在繼承傳統水墨效果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和表現。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下一代真正認識到中國畫筆墨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與表現。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下一代真正認識到中國畫筆墨情趣的精華所在,并熱衷學習和表現中國畫,把祖國的這種傳統藝術進一步弘揚下去。
很抱歉,因為您在網易相冊發布了違規信息,賬號被屏蔽。被屏蔽期間他人無法訪問您的相冊。
去幫助中心,了解如何重新恢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