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販賣焦慮,不吹捧文藝,讓文字回歸閱讀
L.Cave團隊開啟新書薦讀計劃,從現在開始到2019年底為讀者品鑒100 本優質圖書,今日是第 23 本,今天為大家推薦這本 郭爽 的短篇小說集 《正午時踏進光焰》
· 正 · 文 · 來 · 啦 ·
《都挺好》的走紅其實和當年的《歡樂頌》一樣,大家都各懷心事地看著自己的生活在電影屏幕里上演,并從藝術中捕捉解決現實的辦法,這就是通俗藝術給予人的趣味。
我曾并不認可所謂的通俗小說和經典小說的分界的,然而仔細看下來,從文本表現手法到之后的創作目的來看,兩者著實是有些區別的。郭爽的《正午時踏進光焰》就是一部非通俗的文學作品,準確地說有著純文學的影子,這倒不是因為她登上過主流刊物的緣故,而是說里面描畫的人與事雖然與《都挺好》里的類似,但是呈現出來的確實一種不同的方式,人性的掙扎和思考似乎更要深刻一些,而外在文本的排列結構便會有所讓步。
小說集同樣描繪了中下層人的生活,工廠大院變遷故事,小鎮女孩的追星歷程,農村的女孩的戀愛史,這些一個個故事包含也不外乎在中國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故事,集體主義下體制的瓦解,底層碎片化的殘酷,底層成長的酸澀和無奈,這些都披上了現代化的外衣繼續在我們當下生活中重演。
《鮑時進》這一篇講述了工廠大院的生活,集體主義下人人都是一顆螺絲釘,大院里無新鮮事,似乎每個集體里都有一兩個不安分的搗亂分子,工作并不老實,為了更好的生活就琢磨著出路。小說在過去和現實這兩條敘述線中交錯,講述了工廠被賣,工人們下崗尋出路的悲慘現實。獲得出路的鮑時進成了體制內的得益者,逃離了集體主義,小說又借他的目標來重新追索過去集體主義生活中的種種,配給的糧食,固定的工資,但是人性依舊有善又惡,只不過善良終究也只能被塵土埋沒。
《拱豬》講得是另一種底層生活,丁小莉跟著的男人一直在外面,兩人為了買房假離婚,最終卻弄得分居,其后自己在忠厚而性無能的老張鹵肉店打工,撫養著一個愛上了追星的孩子珊珊,丁小莉的生活除了工作、賭博就剩下了孩子,當孩子帶了一個陌生的好友一起進家門時,丁小莉頓時瘋狂起來,她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不穩定因素,自己控制的孩子最終也像賭局失利一樣侵吞了她所有的資產注入。底層人的生活是可憐的,因為處處都像是在賭博,而他們總是期望能夠在別處尋找到精神支柱但最終難免遭遇生活的瓦解和崩塌,這便是集體主義在家庭中的形變。
之后的內容也大致相當,《把戲》、《清潔》等等講述了中下層人們的生活,在社會集體之中,集體主義內的少男少女都期待著逃脫體制,反抗這種固有的螺絲釘身份的限制,而成長在鄉村城鎮的成人則更期待著能夠在集體主義中占據自己固有的位置并爭取最大的權益。
由此這種集體主義內部成人們對于利益的爭奪,中下層家庭中控制和反控制的對抗,最終演變成了現代意義上的一地雞毛,或許這就是小說想要表現的社會現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