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兒子向張先生解釋,他表示家里不富裕,也買不起房子,自己掙得又不多,就算結婚也養不了家,至于什么生孩子,更是連想都不想,不愿意讓他來這個世界受苦,只要能幫張先生養老,也就圓滿了。雖說經常被催婚,但與張先生的家庭情況類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不結婚。
前幾天刷到這樣一個帖子。
張先生育有一子一女,都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
兒子今年32歲,還是單身,在外面租房住,每個月掙8000,剛好夠自己生活。
女兒今年29歲,雖說談過兩次戀愛,但都沒能修成正果,現在還成了“不婚主義”,覺得跟男人一起生活“沒什么意義”,自己也不想卷入到什么婚嫁的矛盾中去。
因為一雙兒女的婚姻大事,張先生很發愁。
在他看來,兒子女兒都是大學生,都是高學歷,本該早早結婚生子,把優秀基因延續下去才對,可為什么兩人成了“大齡單身青年”呢?
為此,兒子向張先生解釋,他表示家里不富裕,也買不起房子,自己掙得又不多,就算結婚也養不了家,至于什么生孩子,更是連想都不想,不愿意讓他來這個世界受苦,只要能幫張先生養老,也就圓滿了。
聽完兒子的話,張先生雖然很無奈,但也知道,家里有80多歲的老人,自己又沒什么存款,想幫兒子操持婚事,實在是有心無力,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兒身上。
然而,女兒的態度也很堅決。
女兒對張先生表示,自己不愿意嫁到別人家去,整天為婆媳矛盾、家庭瑣事煩惱,只要自己過得好,能為張先生養老,就足夠了,何況如果實在孤單,就去領養個孩子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眼看兒子女兒都選擇獨居不婚,張先生既擔心又疑惑:現在年輕人究竟咋想的?怎么都不愿意結婚了呢?
中國超2億人單身,新老一代人的觀念隔閡
根據民政部數據顯示,中國的單身人口高達2.4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人,相當于英、法、德三國人口的總和,其中北上廣深、成都、重慶、武漢、杭州等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排名前列。
雖說經常被催婚,但與張先生的家庭情況類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不結婚。
在張先生這樣的老一輩人看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傳宗接代是為人子女的應有之義,按時結婚生子理所應當。
然而如今年輕人的觀念卻有所不同,既然“結不起”,干脆“不想結”。
與其為了傳宗接代、延續血脈而“庸人自擾”,不如“自給自足”,歸根結底在于外界客觀條件發生改變,年輕人的思想觀念與老一代人產生了隔閡。
年輕人不想結婚的原因:內外雙重因素影響
首先,外部環境發生改變,年輕人們面臨的社會現實,和老一輩人有了根本不同。
在上個世紀,流行的是包辦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社會發展落后,每個人口都是重要勞動力,結婚不僅可以“搭伙過日子”,相互依附、報團取暖,而且還能孕育下一代,改善家庭條件。
到了現代社會,結婚已經成為無數年輕人的巨額負擔,如果沒有父母幫持,在成家的年紀買房買車基本等于奢望,甚至連相親的“入場券”都拿不到。
尤其對身處大城市的年輕人來說,高房價更是令人望而生畏,即便掏空6個錢包,可能也湊不夠一套房子的首付款。
而且對“單身青年”來說,雖然生活壓力很大,但卻基本沒什么“生存壓力”,自己一個人獨立工作,也能在現代社會過得很好,因此對于婚姻,自然會敬而遠之。
其次,是年輕人內在的個人觀念發生變化,人生追求有了不同。
由于成長環境改變,與上一代人相比,年輕人們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減弱,個人思想觀念有了很大改變。
老一代人對生兒育女更重視,覺得如果某人是個“單身漢”,會被大家發自內心地瞧不起,被視為失敗者、低人一等。
而現在的年輕人會更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就像張先生女兒的選擇,不愿意為了結婚而結婚,不想被婚姻束縛,更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過更舒服的人生,而非像賭博一樣,把下半輩子寄托于婚姻。
為人父母,要尊重子女的人生選擇
隨著時代變遷,每代人的思想觀念都會發生變化,這是成長環境、社會現實等多重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當子女崇尚“單身主義”,成了“大齡未婚青年”時,很多家長會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地催婚,最后卻很難取得滿意的結果。
有時候親子間會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有時候子女在家庭壓力下,真的建立了婚姻,最后卻往往因為三觀不合等多種原因,難以長久地維持下去,走向婚姻破碎的結局。
事實上,我們身為父母,最應該做的,是為孩子樹立健康的婚姻觀、價值觀、人生觀,至于孩子是否選擇單身,會以怎樣的方式度過一生,保持理解尊重即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自己的“活法”,家長不必強求。
老苗結語: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年輕人之所以不想結婚,與現代社會高額的結婚支出是分不開的。
然而,結婚與否本身是非常個人化的問題,無論是因為難以承擔經濟開銷而“結不起”,還是個人觀念上的“不想結”,都無可厚非,最重要的是三思而后行,畢竟為人生選擇而買單的,終究是自己。
今日話題:你身邊不愿意結婚的年輕人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