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這樣教孩子?
“不玩兒就不玩兒,我們不稀罕”,這屬于粗暴型父母。孩子向父母求助大人總以我們不稀罕、我們也不跟他玩兒的態度,忽視孩子對社交、對情感的渴望,這會導致孩子內心變成一座孤島。
“就你這樣,誰會和你玩兒?”,這屬于貶低型父母。孩子剛剛在社交中被拒絕又被父母貶低,這種回應不僅磨滅了孩子自信,還會讓孩子對交友心生畏懼變得更加自卑、內向,不合群。很多父母自己就是“社恐”,與原生家庭有直接關系。
“你把玩具借給他,他就和你玩了。”,這屬于討好型父母。犧牲孩子自己的利益交換對方的友情,看似解決了問題,但這對孩子不公平,孩子在不斷討好中會漸漸丟失自我,長大會變成不懂得拒絕別人、很在意別人看法的老好人,會活的很累。
其實3歲孩子開始有社交意識,便想通過交友來找到自己的群體,當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拒絕,甚至被故意冷落和孤立,家長處理得當真的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下面給大家具體方法。
首先理解并安撫孩子心情,你一個人很孤單是不是啊、他們不帶你玩兒你是不是有點失落,但不跟你玩兒不代表你不好,媽媽知道寶貝你有很多閃光,他們還沒有發現。
其次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交友觀,寶貝,每個人都有選擇朋友的權利,可以一起玩也可以分開玩。但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對你提各種條件的,要一起玩兒的很開心,如果你感覺不開心,那就大大方方地走開,媽媽支持你。
最后幫助孩子教朋友,寶貝你看,天上只有一個太陽,但我們都需要它,都喜歡它,你有很多閃光點你懂禮貌、愛分享、講衛生、,還喜歡看書,你就是媽媽心里的小太陽,明天媽媽邀請了隔壁的小朋友,還邀請了班里的同學都來我們家做客,大家了解你之后,你會有很多很多好朋友的。
總之大人和孩子都要明白,人生路很長即使做得再好,也無法讓所有人都喜歡,也沒有必要讓所有人都喜歡。找到適合自己的,讓自己感覺舒服的朋友,一兩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