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悲中帶喜,喜中含悲,紅樓一夢,卻令世人癡了千年……
“質本潔來還潔去”,顰兒在最后,終是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仍記得在第一次相遇時,“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便得了“顰顰”二字;后來海棠結社時,“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纖巧之中卻是冷節遺芳;可到了最后,在她病著時,偌大的賈府卻無一人幫忙。潔凈的理想是這個污濁的社會承受不了的,“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顰兒至死不肯讓步對愛情的追求,最終化作了一聲“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嘆息隨風散去……顰兒是一個有著真性情的人,她讓人笑過,讓人哭過,讓人為之顛狂過。她就是她,生性純潔,孤傲,猶如一朵空谷幽蘭,不理會“金玉良緣”而執著于自己的“木石前盟”。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寶玉在初見顰兒時,第一句便是“‘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闭l知這一句話,竟定了一世的緣。兩人住碧紗櫥內外,同吃同睡,青梅竹馬,既有玉綿綿靜日玉生香,共讀西廂共葬花,又有各式各樣的猜疑吵架。寶玉變盡辦法表衷情,訴衷心。在顰兒淚盡而逝后,他也實現了對她的諾言“‘你死了我作和尚?!彼降却?,尊重個性,蔑視和憎惡世俗?!傲实共煌ㄊ聞?,愚頑怕讀文章。”寶玉不愿受封建傳統的束縛,厭棄對功名利祿的追求。他在“金玉良緣”的說法下被迫與寶釵成婚,但因雙方思想不合,且無法忘懷逝去的顰兒,于是斬斷塵緣,自行出了家。
“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王熙鳳是個八面生風的形象?!敖鹱先f千誰治國,裙釵一二可齊家?!兵P姐才能出眾,智謀超群,不輸男兒。秦可卿死了,寧國府亂成一鍋粥,鳳姐兩天工夫便治理得井井有條。秦可卿托夢道:“嬸嬸是脂粉隊里的英雄?!兵P姐協理寧國府,治理榮國府,嬉笑怒罵皆是妙文章,舉手投足全是大智慧。她跟賈府內外上下周旋,游刃有余,玩著笑著鬧著就把棘手難題擺平。鳳姐與丈夫之妾相斗,以至于上演尤二姐之死等連場大戲。然而“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北絻A倒,落難鳳凰不如雞,鳳姐“哭向金陵”。終是“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光陰荏苒,風雨陰晴,見賈府盛衰變遷。秦可卿死,用親王棺木,八王路祭,壓地銀山樣的出喪隊伍,寫出了國公府權勢之大。元妃歸省蓋起大觀園,帶來更大的榮耀和富豪,卻也導致賈府寅吃卯糧,入不敷出。元妃一道“懿旨”,寶玉和姐妹住進了大觀園。晴雯撕扇、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湘云醉臥、怡紅夜宴、寶琴立雪、史太君宴大觀園等皆一一上演。寶玉挨打,苦尤娘賺入大觀園也在此出現。然而王夫人查抄大觀園,晴雯之死拉開金陵十二釵相繼生悲,賈府漸衰的序幕。
禍福相依,悲喜交加,榮府盛極必衰,然而衰中仍帶著盛。被抄家產后卻再次返回并延續世澤;中了舉人后寶玉卻又不見;探春遠嫁卻嫁得一個好人家;襲人被逼說親嫁給了個戲子卻未料得那人與她早有了牽扯且以真心待她,可謂姻緣前定;巧姐雖嫁了個莊家人卻是人家清白,肯念書能上進,待人極好;寶釵雖是獨守空閨,腹中卻已有了胎兒……種種件件,悲歡離合間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讓人意猶未盡……
還淚之說,假語村言。千年間,紅樓夢一回,到底誰人癡?“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作者簡介:
浮光掠影,本名羅舒文,13歲,現為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第四中學校初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