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喵喵萌寶教育記(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高考,作為學生時代的“大事件”,一直都牽動著家長和老師的心。
為了能在高考時有一場還算不錯的發揮,不少學生和家長們都在初中甚至是小學就早早的做開了準備。可一到高中才發現,自己之前的努力其實都是無用功。
一到高中,總是會不由自主地被分為三六九等。
而更要命的是,在自己的成績仿佛觸到天花板的同時,班級里一些平常并不起眼的同學,居然一上了高中就成了“黑馬”,這種對比直接就拉低了自己的排名成績。
① 初中知識點掌握的并不扎實
作為義務教育的終點,高考所考察的其實并不只是學生在高中時期學習到的知識。從歷年高考的命題思路來看,高考中的各科目,更多的還是高中知識點與初中甚至是小學知識點的雜糅考察。
這也就變相要求了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都要做到對所學知識的牢靠掌握。
而高中學習節奏緊湊,留給學生自我總結的時間不多。如果初中的知識點沒有掌握好,不僅會直接導致跟不上老師的授課思路,而且回顧知識點也需要時間。
成績也就在這種跟不上的大環境下,一點一點地被拉開了。
② 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邏輯
相比于初中的知識,高中各科目的知識點明顯更需要學生的邏輯理解能力。
從教科書的排版就可以看出來,高中教科書已經不再為學生演示每一步公式演算時的定理依據,而是用簡單一句話來概括總結。
老師上課的重點,也從課本知識的講解拓展到綜合卷面知識的結合上。
這一進一退,就很容易讓那些沒有適應這種學習邏輯的學生在“快節奏”的學習中掉隊。
和初中尖子生的掙扎不同,高中往往會涌現出不少貌不驚人的黑馬,這些黑馬可以說是一路逆襲,成為高中后勁最大的一部分學生。
一位從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坦言,高中后勁足的學生,一般有三個特點。
【特點一】:擁有正確的學習習慣
一直以來,學校都在大力提倡“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甚至專門在每天上課前為學生留出了十分鐘的預習時間。
然而因為各種原因,這部分的預習時間被一些學生挪用或忽略了。
升入高中后,各科目的知識點繁雜,而且學習節奏不斷加快。這就導致沒有正確學習習慣的學生來不及吸收上一節課的知識點時,就又被動接受了新一輪的授課內容。
“填鴨式”的教學循環一旦形成,就會讓學生的知識盲區越堆越多。
【特點二】:擁有自律的品質
在高中時期,教師的任務逐漸從“管家式”的全盤照顧變成了“指路式”的引導式教學,他們不再追著學生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而將教學重點更多地放在了思路的傳授與方法技巧的引導上。
這種教學方式的變化,雖然可以極大的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但也為一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大開了放松之門。
就像是龜兔賽跑一樣,當你放松的時候,黑馬就一定會后來居上。
【特點三】:擁有堅定的學習信念和樂觀的心態
作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擇優考試,高考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夢想,更多的還是忐忑與緊張。
在不確定未來的情況下,挫折感體驗較少的學生很容易在某一次考試失利后喪失對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而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延遲滿足”的事情,一旦中斷,面對的可能就是持續性的停滯不前。
與初中相比,高中學段的學習顯然更偏向于依靠學生的自主能力。經過前幾個階段的學習,升到高中的學生已經總結出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節奏,老師的作用就變成了引導與輔助。
沒有適應這種節奏變化的學生,自然會在成績上出現一定的遲緩與停滯不前的問題。
與其糾結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如先改變自己的學習思路,調整好心情再出發。
ps:本文圖片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