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程某 男 41歲
[主證]患“高血壓”已有3月,頭暈而脹,雙目如蒙,腰酸不適,性多急躁,下肢無力,大便干燥,舌薄白略黃,脈沉弦稍數(血壓22.7/16.0千帕,曾服降壓靈、優降靈、蘆丁、地巴唑等藥,效不甚顯)。
[辨證]腎陰不足,肝陽上擾。
[治則]滋補腎陰,平降肝陽。
[方藥]懷生地15克 大玄參15克 甘菊花15克 夏枯草9克 條黃芩9克 生牡蠣(先下)30克 馬蹄決明子(打)15克
按:上方用藥多系滋陰平肝潛陽之品,以生地、玄參滋腎潤燥,清降浮陽;菊花、夏枯草、決明子,清肝明目;生牡蠣滋陰潛陽,條黃芩瀉大腸之熱。以滋水涵木,育陰潛陽之法,藥后頭暈蒙脹大有好轉,大便亦通,血壓降至22.7/13.3千帕,5日后血壓20/14.7千帕。藥服10日以后,血壓下降至18.9/12千帕,15日后為17.3/12千帕,又以上方略事加減,共服湯藥15劑,諸證悉減,血壓正常。、
好了,這就是今天的典籍醫案分享,希望對各位中醫師或學習中醫的學生帶來一些診療思路。如果你對于此類文章感興趣,盡請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