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過年!"這句話在二妞的嘴里說出來,多少讓我有些驚訝。過年,多少人兒時最期盼的日子,如今在一些人的眼里,過年已少了那份期盼和向往。
"小孩盼過年,大人忙種田。"這句話兒時我常聽大人們講。也許小孩和大人對過年的理解不一樣吧!小孩盼過年,有好吃好喝、好穿好玩的;大人怕過年,要給孩子準備新鞋新衣服、年貨和走親訪友的禮品,是要花銀子的。
我不想過年,讓人有幾分無奈和辛酸。在許多孩子的童年時光里,過年有壓歲錢拿,盡管那時的紅包不多,有的只有幾角錢、幾塊錢,但足夠孩子興奮一陣子、回味一輩子。在家中吃的年夜飯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個家常菜,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足夠溫暖、足夠幸福、足夠快樂!
在兒時,孩子的壓歲錢除了自己的父母長輩給,很多時候要對等還出去,可謂是"人情不記錢,一錢還一錢"。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壓歲錢可拿。一般家庭很多時候壓歲錢只是在孩子手中過個手,父母用紅紙一包又轉手回給了別人。但對孩子來說,至少收到過,享受到過年的味道。
我不想過年,也許在成年人的世界表現得更為強烈。在外工作的人們,尤其是大齡單身男女青年,過年回家也得進行一番心理斗爭,到底回還是不回?回去可能面臨父母催婚的煩惱。這種年不過也罷!試想整天被父母叨嘮的年,味道也好不到哪兒去。換位思考一下,也應該理解父母想早日抱大孫子的心情。這就是中國式的父母,時時處處都在操子女的心,在父母眼里30歲不結婚都是孩子??蓱z天下父母心?。?/p>
我不想過年,怕走親訪友心太累。成年人都會有這樣一種體會,過完年人如同大病了一場,心累身累,身心皆疲憊。中國是個禮儀之邦,最重家庭親情,正常的人情世故不可以淡忘,尤其是雙方父母的長輩,拜年是必須的,既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年俗,更是一種維系親情的紐帶。
我不想過年,怕吃喝太累。兒時過年,能飽餐一頓就是一種滿足和幸福,如今過年,吃喝已沒有太多感覺,酒店里的年夜飯,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兒時的味道。走親訪友,吃了東家吃西家,趕著趟兒排著檔期吃喝,餐餐美食已失去了誘惑,有時真想喝點稀飯吃點蘿卜干,吃喝太累成了許多人的感慨。
我不想過年,怕手頭太緊。過年是要花銀子的,有錢人家天天如過年,窮人家過年如過關。有的人在外打工好不容易掙了一點錢,過年回家一趟,小孩紅包壓歲錢、長輩拜年禮品,加上往返車費,已花去了一大半,年后又得為票子而吃苦受累去奮斗。
我不想過年,是年失去了誘惑,還是過年真的太難,我不得而知,但如今的年味確實淡了許多,年的習俗在人們的心目中也漸忘了許多,多么希望再回到從前,苦中作樂的年味更濃更幸福!
2020年1月18日于弁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