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權本平臺發布
二胎
作者:影寒 | 版式設計:鳳尾
前幾日接孩子放學,在學校門前與女兒同學的爺爺聊起孩子的事情。關于他老兩口,我們打心里佩服。前幾年帶孫女,兩年前又添了孫子,兩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全由他倆負責,兒子兒媳每天只管回家吃飯睡覺。他倆笑說,退休后重新上崗,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
因為孩子的緣故,我們聊得很近,他家阿姨經常開玩笑說,“你倆基因好,再要一個是對國家做貢獻。”每次都笑笑,其實對于二胎,我也想過。
記得獨生政策放開時,我在朋友圈里發了一段文字。“十年前買房,如今想改善居住者大都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當初咬咬牙一次到位就好了;十年后大部分70后、80后或許會想:當初咬咬牙再生一個就好了。只是房子幾十年之后還有,可二胎‘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這是對房市的分析,更是對某人的試探。
結果引來好事者留言:“想生就生。”“糾結干嘛,生!”“現在想要也來得及。”“一個字,生”……感情生孩子不是他們的事,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更可惡的是那個信誓旦旦說“反正我是不打算要了,晚年生活的豐富程度得看認識多少老太太,而不是看生多少孩子”的家伙,一個月前報喜添了女兒。等來某人淡淡地回應:“這個牙你還真不用咬,咬碎了也沒有用。”這事,大抵都是男人一頭熱。
對于二胎,她也糾結,偶爾也說一個太少,應該再生一個,兩個好作伴。其實我也猶豫,再生一個,我已沒有精力像以前那樣寫日記、講故事、玩游戲,整天沒大沒小地陪著一起瘋玩。
2015年10月底,二孩政策落地,“二胎政策全面放開了。”有父親的催促、朋友的蠱惑,恐還是內心斗爭的結果,我有意無意說起。
“這跟我們有關系嗎?”她不冷不熱地回。
她越是這樣我就越要力爭。“怎么沒有關系?我們可以再要一個嘛,多好!”
“就這點工資,還想養兩個孩子。”她不緊不慢地說。這個社會變化有點快,換作幾十年前,雙職工養兩個孩子完全沒有問題。
“網上所謂的二胎成本不過是博取眼球的噱頭,我們工資是少了點,不過過日子還可以。”底氣不足,但也不能就此罷休。“你看看啊,吃飯就是多一雙筷子,衣服有老大留下的,玩具家里一大堆,你要覺得房子小了,就賣這套,到市北李滄換套大的。”嘴里的計劃總比現實來得快,也來得輕松容易。看看現在的房價,動輒幾百萬,豈不要做一輩子房奴。看看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的丁克族,想想人口呈負增長的發達國家,我們這樣是不是太不愛惜自己?
“誰來照顧孩子?是你不上班,還是我不上班?”她不輕不重地問。這的確是個難題,孩子她奶奶去世早,爺爺又離得遠,女兒多虧她姥姥姥爺幫忙照顧。如今老人也上了年紀,還要照顧各自年事已高的兩位母親,怎能再給他們增添負擔。我們喜歡孩子,是不是更應該愛愛他們?
“請保姆嘛,請保姆照顧幾年,上幼兒園就好了。還能幫助解決就業,帶動內需,服務經濟。”辦法總比困難多,一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氣勢。嚴肅之余不忘調侃,活躍氣氛。
“你想要個兒子吧!”這話真露骨。不過話說回來,真要生個男孩,那就遂了她爺爺的愿。
“看你說的,都什么年代了,還重男輕女!”其實這話說得有點言不由衷,如若兒女雙全,那確實是一件很美的事。
“真要生一個,那就生閨女!”思想有些松動。
“你說得對,那就再生個女兒。”這個時候她說什么都對。
“再要一個,不管愿不愿意承不承認我們都會偏向小的,如果生個男孩,那就更加寵愛,這對老大不公平。”都說一碗水端平,其實不可能,“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幺兒”,自有他的道理。“真要有了小的,老大還得幫忙照顧,還是算了吧!”把一份愛分成兩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好愛這個孩子,似乎比什么都強。
本想用她同事老公那句“不換思想就換人”糾纏,奈何實在說不出口。有些話別人說說也就罷了,自己萬萬不能說,一旦說出去,那決計收不回。
有些希望存在于模糊的視界,一旦明了便無意念,一如二胎這個話題,已經慢慢地隨風去。
作者簡介
影寒,本名趙恒,重慶長壽人,現居山東青島。人到中年,滄桑不惑,閑暇寫身邊人述過往事,靜心養性慰平生。
香落塵外管理團隊
主編:湛藍
總監: 犇 徐和生
顧問:劉向東 龔建明 蔣新民 崔加榮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張建華
特邀顧問:喬延鳳
排版:強哥 鳳尾
審稿一組: 銅豌豆 柳外斜陽 蓮之愛
審稿二組:連云雷 風碎倒影 無兮
終審,校對:煙花 清歡
播音:從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過往云煙 葉兒 佳石 自在花開
稿費: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