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記憶
圖、文:陳劍
版式設計:湛藍
“咚、咚咚!”“咚咚咚!”
又近端午,又是粽葉飄香、龍舟競渡時。離端午節還有幾天,可饒北河煌固段就響起了熱熱鬧鬧的鑼鼓聲,幾艘龍船(我們本地管龍舟也叫龍船),爭先恐后地下到饒北河中試起了水。
今年的端午節適逢高考時節,為讓莘莘學子們有個安靜的考試環境,今年高考期間禁劃龍船。學子們何其幸福啊!
每年的這時節,人們除吃粽子、佩香囊、掛艾草外,劃龍船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節目,尤其是在我們上饒十分盛行。聽說端午節要禁劃龍船,有的村民很不理解,他們振振有詞地說:“端午節不劃龍船,那豈不是過了個假端午節?”于是,一些村民便趕在節前過把龍船癮。
誠然,在我們南方,賽龍舟的確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也是一項重要活動,據史載,“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
龍舟一詞,最早見于先秦古書《穆天子傳 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預《九歌 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認為“飛龍”即龍舟。
賽龍舟相傳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會末期。
當然更多的傳說是起源于屈原,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而去,許多人爭先恐后劃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蹤跡。此后每年農歷五月五日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劃龍船驅散江中之魚。之后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地。
如今,賽龍船除紀念屈原之外,各地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賽龍船最講究的是齊心協力,不僅是我國一種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我們上饒地處“吳頭楚尾”,自古以來端午賽龍船之習盛行。上饒縣尤以茶亭、煌固、石獅最為盛行。
每到端午時節的前幾天,老家在煌固的母親就開始繪聲繪色地和我們說起賽龍船之事了。每次我們姐弟都聽得津津有味,就期待著能到現場去觀戰。但終因那時老家離外婆家太遠,總難如愿,小時候只是在母親一遍遍的敘述中想象著龍船賽事的趣味性和熱鬧勁。
“我們鎮里幾乎每個自然村都有一條龍船,哪怕再小的村。”母親說,“到劃船那天,那個場面可熱鬧啦!”小時候每每聽母親這樣說起時,我們就充滿對龍舟賽事的憧憬。然后就嚷嚷著母親細細地說,那會母親也都會遂了我們的愿,繪聲繪色地說起來:“劃龍船的那幾天,家家都像過節一樣鬧熱,河面上幾十條龍船敲著大鼓,個個使勁劃著想爭先。有一年,家住大河邊的一個大嫂,在燒菜時,聽到河邊鼓聲震天響,拿著鍋鏟在鍋里一邊炒菜一邊跟著節拍敲了起來,河中劃船的鼓聲突然急驟起來,她的鏟子也不自覺地加快了節拍,一不小心,把個鍋都敲破了!”“哈哈哈哈!把鍋都敲破了呀!這可不得了啊!”我們一邊聽一邊替那位大嫂著急,“后來呢?后來怎么樣了呢?”“后來啊?后來她劃船的丈夫和看船回來的家人聽說是這種情況也只是笑了笑,倒并沒責怪她呢。”母親樂呵呵地說。
母親還說,他們村龍船與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劃槳手人數也不一。如沿坂一帶的龍船,長的有30多米,劃槳的30多人。有的是16對人(32人),有的是18對人(36人),加上鼓手和艄公就有近40人;也有小村莊,龍舟也小一些,一般長20多米,每船約20多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黃、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協調,但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一般龍舟沒有很多的裝飾,多飾以各色三角旗、掛彩等。有的龍舟裝扮得很華麗,龍舟的龍頭高昂,碩大有神,雕鏤精美,龍尾也高卷;有的也比較平實。村村都建有長長的龍船屋。以便節后收藏龍船。
等到劃龍船的那天,若本村有姑娘嫁到沿河的村落,得知自己村里的龍船要來比賽,便早早地準備好鞭炮和紅綢布,家境好的還會備上糕點和煙酒以犒勞劃船的同村人,更熱情的便是燒酒席款待一眾劃船人。
母親所說的這些,這些年我也都見證了。
只是從前是眾人用花車(獨輪車)推著龍船到河邊,如今各地都與時俱進,都用大卡車裝載了,一路上敲鑼打鼓的好不熱鬧!如今有的村習慣端午節當天賽龍船,如煌固鎮、茶亭鎮的;也有的習慣五月十三賽龍船的,比如與煌固相鄰的石獅鄉。
每年端午節前三四天。村民要給龍船驗船試水,為端午節和五月十三賽龍船做準備。即給龍船上桐油,以防滲水;上色,讓龍船看上去更新艷。要是造了新龍船還要舉行盛大的試水儀式。前年端午節在石獅三都下洋村,我們就目睹了一條新龍舟的試水儀式,村民們莊重地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元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宗祠內,由當地有威望的人給龍頭“上紅”(披紅綢帶)后,并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后,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船才被抬到饒北河邊,那天天雖下著小雨,但劃船者熱情一點也不減!試水結束后還擺開宴席,請十里八鄉的村民吃起了大餐。時間雖已過去很久,但那神圣和熱鬧的場景,至今還仿佛在眼前。
這兩年由于工作關系,每個端午節都在龍船賽中忙并快樂著。倒也算是圓了小時候的龍舟夢。去年煌固鎮的一場熱熱鬧鬧的龍舟賽似乎還歷歷在目,藍天白云下,由村民自發組織的數十條龍船分期分批在急鼓聲中,勇往直前,擂鼓聲、歡叫聲、鞭炮聲不絕于耳!觀看的人群更是熙熙攘攘,把沿河的兩邊擠得水泄不通。現場的熱鬧氣氛絕對會把你的情緒燃到沸點!那一刻縱有再多的憂傷都會被拋擲九霄云外!
今年端午節雖禁劃,但節后的五月十三日,村民還是可以盡情去劃龍船,這不,單位也早早作了安排,仍會要去劃龍船現場。
今年的龍船賽事又將會是怎樣一種場景呢?期待著。
作者簡介
陳劍
陳劍,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西省作協會員,上饒縣作協主席,《靈山》雜志主編。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隊
總編:湛藍
名譽總編:趙麗麗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桑恒昌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李國仁\楊秀武 \驥亮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白曉輝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玉麗 路人
編輯部:
總監: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 風碎倒影 連云雷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山 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