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權本平臺發布
? 爸媽的愛情
原創作者 / 陳風華
版式設計 / Effi Lu
圖源/ 網絡
鄱陽專欄
(—)
Part
1
那是去年臘月媽媽因為膽結石手術出院回到家的第一天,爸爸打水給媽媽洗腳。洗著洗著,我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哎喲,你弄痛我了!"這聲音多少有點撒嬌的味道。"好,好,好,我輕點,我輕點。"回話中沒有一絲不悅,倒有幾分惶恐。
這和諧的畫面,令我因二老半個世紀的相濡以沫而心生感動。
上個世紀60年代,爸媽從珠湖中學考入鄱陽中學,許是命運的安排,他們被分到了同一個班。媽媽是班上的文藝委員,可我爸的音樂細胞少得可憐;所以每到音樂課或者文藝活動時,他就開始搗亂:要么粗聲粗氣付哼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那個跑調,那個五音不全,自然是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要么干脆坐到桌子上亂吼一氣。我爸是高興了,可我媽是氣暈了,可又拿他沒法。多年以后,每每聊到這些,我們姊妹幾個總能笑個前俯后仰,偷眼一望,此時爸媽的臉上竟綻放出幸福的神采。我敢斷定,就在那時,愛情的種子就在兩個年輕人的心里埋下了。
爸媽的成績在班上都名列前茅,原本希望考個學堂成為公家人,可以為貧窮的家庭爭點榮耀;然而"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隨著許多老師被打成臭老九,爸媽這些高中生也因響應黨中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回到了家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爸爸是男丁老大,下面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回到家的爸爸自然成了爺爺奶奶的幫手。看到兒子稚嫩的肩膀結起一層層的老繭,那拿慣了鋼筆的手也日漸粗糙,奶奶更堅定了要找個身體結實、勞動能力強的農村女孩作媳婦的意志(站在農村母親的角度,奶奶的出發點沒什么不對)。后來經小姑調侃得知,鄰村有個刷鞋的,還有個叫鼻涕的,竟都想嫁給我爸!我爸年輕時的確長得俊。不說風流倜儻,僅書生氣、瘦高個,就很招人喜歡;加上爸爸為人誠懇,做事不怕苦不怕累,一些年歲大的人常說"八斤(我爸的名字)這樣的后生,難找!一般人入不了他的眼!"
是的,爸心里只有我媽,其他女人當然入不了他的眼。一年半載過后,爺爺奶奶沒法,只得讓步,托人到外公家去提親。
外公雖說是一介布衣,但在村里也是個有威望的人,能力強,看問題準。他并不因為爸爸的提親而感到開心,他的擔心是"妹仂呀,人家是社長(我爺爺當時是珠湖公社副社長),我們高攀不起呀",所以一段時間外公也不首肯;但在真誠的愛情面前,什么世俗、什么擔心,都顯得無力。
最終,兩個年輕人的愛情勝利了。
(二)
Part
2
婚姻生活,按理來說是美好的,至少在開始時候。但對我爸媽的婚姻來說,更多的是挑戰。
奶奶滿腦子農耕思想,她喜歡會干活的媳婦。對我媽這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讀書出身的媳婦,她常常是不怎么待見的。在娘家,媽媽這個二女兒外公外婆看得比誰都重,那么大個人洗一桶衣服回來,還"寶貝、寶貝"地心疼不已。婚后她為人妻、為人媳,很多事都得從頭開始。爸爸常常是看著媽媽的辛苦心疼不已。
許是蒼天見憐,公社同意在我們村小增設一個民辦教師,名額給我爸。然而,爸爸把這個名額讓給了媽媽,自己則去了大隊任職。當時支部書記對媽媽持懷疑態度,爸爸嚴肅地對他們說:"我與我妻子是同班同學,我能拿下的,她也能拿下!"雖說這不能完全打消別人的疑慮,而那些人看到爸爸如此維護自己的妻子,也就不說什么了。之后近四十年,與其說媽媽用她的努力贏得村人和一屆屆學生的愛戴(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她一直是優秀的代名詞),毋寧是淬煉證明他們愛的力量。
兩個讀書人憑借自己的努力,把一個小家經營得其樂融融。后來我們四個小孩也日漸長大上學了,爸媽的負擔也就更重了,但是這絲毫不影響爸媽的感情生活。在娘家像公主般受寵的媽媽嫁給爸爸后,憑著自己的聰明和堅韌,不僅贏得教書口碑,還學會了農家婦女的許多活計,包括縫紉衣服。看著能干的媽媽,奶奶也是越來越喜歡,還拿出多年積蓄為媽媽買了臺縫紉機。后來聽媽媽說,她這么辛苦一是為減輕爸的壓力,也是為了證明他們的愛情。
爸爸對媽媽的關照,更是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一遇雨天,爸爸就早早地把雨傘、套鞋送到媽學校。碰上媽上晚自習,也會去接媽媽。周圍女同事眼里滿是羨慕嫉妒恨。碰到媽沒空時,爸還會幫著洗衣服。那時沒有自來水,也沒有洗衣機。一個大男人拎著一大桶衣服去湖邊洗,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沒有深到骨髓里的愛和心甘情愿的對妻子的呵護,哪個男人又做得到呢?
多年之后,有了民辦教師轉正的政策。爸爸為了辦媽媽轉正的事,可說是求爺爺拜奶奶,能求的都求了,不能低的頭也低了。他舟車勞頓,竭盡全力地奔波鄱陽,為了讓自己辛苦的妻子能更有尊嚴、更有保障。那個時候國編是很吃香的,也很讓人艷羨。皇天不負有心人,媽媽最終轉正成功。期間,爸有好幾次招工機會,他都沒走。一則有家里老人阻攔;另一方面,丟下媽媽一個人帶四個孩子會很辛苦,他舍不得!對此,爸爸往往自嘲道:“日子苦就苦點,一家人在一起,喝著井水也甜啊!”今天我想,這哪里有自嘲意思,分明有滿滿的愛的味道!
(三)
Part
3
愛情是甜蜜的。但那個年月,琴棋書畫詩酒花終歸是個理想;而柴米油鹽醬醋茶卻是天天擺在爸媽面前的現實生活。
本就沒啥收入的爸媽,送四個孩子上學,他們有過困惑、苦惱,甚至吵過。小時候,看到他們爭吵,我也哭過,害怕過。現在想想,爭吵應該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壓力太大,他們也需要緩解。果然,爭吵之后的他們變得更體貼,一如風雨之后的天更藍。
直到我們姊妹四個相繼考取了學堂,爸媽的眉頭才日見舒展。一九八八年我考上大學,一九九一年小弟考取中專,一九九二年大弟和小妹分別考取省專和中專。那年月,一家四子女都考取學堂,在全縣有多少我不知道,但在我們珠湖鄉絕對不多見!那些年,幾乎隔年就辦回升學酒席,我可以深刻體味到,爸媽額頭沁出的汗珠透出的是開心的傲嬌!
或許因為太過辛苦,不知從何開始,媽媽每到冬天就會咳嗽。每每能見爸爸早早起來燒煮早飯,燒好炭火,再叫媽媽起來。一二十年,從未間斷!這真真令我們感動。給爸爸點贊!
后來,我們幾個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段時間,媽媽在大弟家幫忙,爸一人在家,順便幫下小弟的幼兒園。家里的爸放不下城里的媽,城里的媽又擔心家里的爸,那個牽腸掛肚!每天傍晚六點是他們兩個約定的打電話時間。我與小妹慨嘆:熱戀中的男女也不過如此呀!
南辰星斗東山月,夜夜流光相皎潔。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現在的爸媽早已融入彼此,但凡有個頭痛腦熱,都會令對方急得不行。
去年上半年,爸爸被電鋸傷了手,看著爸血流不止的手指,媽媽心疼得要命。接下來的一個月,媽對爸是關心備至。不讓他亂動,不讓他干這,不許他干那。到園里摘菜也不許,怕染了蟲草氣,會影響傷口的恢復。經過媽媽大半年悉心照顧,爸的手終于無甚大礙。
上帝也是個捉弄鬼。兩口子舒心的日子沒過多久,媽媽膽結石又犯了。
膽結石,要做手術。這次爸爸又一次以一個男人難得的細心演繹了對媽媽的愛。爸幫媽打水洗臉、洗腳,變著法的給媽加強營養,麻將也不打了,怕她一個人在家寂寞,愣是一個月沒讓媽下冷水。現在媽媽的身體比以前好多了,咳嗽也少了。我們都說"是我爸照顧得好",媽更是笑得像朵花樣。
一輩子,兩個人無需什么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但求有一知心人相伴,平平淡淡、從從容容、安安穩穩,應該就是幸福。爸媽做到了。
那個很少在子女面前談感情的爸爸,有一次被我逗急了,說了不少心里話:他感念媽媽不顧一切與他在一起,又憑自己的聰明和勤奮終于獲得奶奶的認可;他感念媽媽在他經常外出情況下,一人忙工作又要操持一個大家(包括兩個叔叔和一個小姑的生活和婚姻,媽媽都會幫忙籌劃);他感念媽媽以她的睿智幫他化解了許多工作中的窘境(爸爸在大隊、村委會先后擔任民兵營長、會計、主任和書記,因工作關系,人事之間難免有些矛盾);他感念媽媽和他一起生育并培養了四個優秀兒女;他感念媽媽對他生活照顧的點點滴滴,更感念媽媽對這個大家族的無怨付出……
五十年的相依相伴,爸媽也習慣了用目光交流。爸爸愛喝酒,如家里來客了,爸爸要喝酒,他會先看媽的眼色,媽無表示,他就放心大膽地喝。喝到興起,聽到媽的一個咳嗽或看到媽的一個皺眉,爸會立馬停止。表面上看是"妻管嚴",其實他知道媽在關心他。畢竟年紀大了,喝多了酒總歸是不好的。我們也習慣了爸媽這種獨有的愛的警示。
“鶴發三千尺,形影不相離。”經過半個世紀的洗禮,爸媽的愛情愈見和諧和依賴。爸是幸福的,媽是幸運的。
"這輩子我們知足了。"這是爸媽常說的一句話。知足在爸疼媽、媽愛爸;知足在爸懂媽、媽知爸。在他們的知足中,我深切地理解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正愛情。
真心祝福我的爸爸媽媽幸福永駐!真心祝福天下父母幸福永駐!
作者簡介:
陳風華,鄱陽教師。近卅年來,砥礪育人,清華北大,門生在焉。沐浴珠湖之煙波,凝眸贛鄱之山水,三尺講臺,演繹英語之詩情;四時山水,醉心詩詞之墨韻。爛漫兼西語之豪氣,婉約有中文之端莊。可謂“中西璧合,文如其人!”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隊
總編:湛藍
執行總編:風剪云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白曉輝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鳳尾 婉靜 靈子
編輯部:
總監: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銅豌豆 風碎倒影 連云雷 夏梓言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山 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