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識什么是多肉之美,想養出美肉,想拉人入坑……向您身邊的肉友推薦“多肉植物百科”公眾號保準錯不了,點擊本文標題下的藍字“多肉植物百科”--再點擊右上角“推薦給朋友”即可!分享美肉,分享養肉技巧,分享美好生活!
感謝作者【瓜我悠悠】的原創獨家授權分享
投稿日期:2020年10月6日
編輯整理:【多肉植物百科】百科君
坐標:上海 徐匯
我婆婆是地地道道的上海本地人,她不太會講上海話,只會講本地話。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都是有人負重前行。
在上世紀90年代末,政府部門為了給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鼓勵45周歲的職工退休,我婆婆就是那時退休大軍中的一員。原因很簡單,她想著退休拿一份錢,然后再打一份工;誰知現在因為工齡短,退休工資比同事都低。但我婆婆就是那種比較單純,思想不會考慮長遠的人。如果你和她講道理,她通常是聽進去的;然而這些年和她獨處久了,會發現她骨子里覺得,老一輩人的話就是道理。我從結婚就一直和婆婆同住,算下來,朝夕相處了近十六年了。
人生誰不惜繁花,歲月磋砣兩鬢花。
我婆婆不愛打扮,工資從不亂花。記得好多年前,為了體諒她帶孫子的辛苦,在那個物質還是稍微匱乏的年代,我陪她專門到徐家匯商圈買了一套鉑金項鏈,可是她開心歸開心,基本上戴了幾天就不戴了;作為女方,我初次上門時買的一套裙子也沒見她穿過,這么多年她一直留短頭發,從不穿裙子。還是在我的堅持下,她去燙過兩次頭,一次是我們結婚,一次是過年,她覺得燙頭發傷發質,吹頭發會黃頭發,直到現在,只要她在家,不讓我們給二寶吹干頭發。她卻會準備兩三條干毛巾,洗頭時墊一條在背后,洗好了擦一條,擦好了再墊一條在背后。現在年逾六十,加上生過大病,她更不喜歡燙頭了,染頭發也是更不可能的事。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我剛結婚之時,因為年少氣盛,經常上班不開心;總覺得在單位朝九晚五上班,遲早大學學到的東西付諸東流。再加上以前是省里三好學生、優秀畢業大學生、學生會干事,覺得工作并不順,領導并不待見,成天耷拉著臉。婆婆并沒有說啥,只是一如既往準備晚飯,暗地里會幫我把一些內衣洗掉,去買菜時會幫我帶一點水果黃瓜。在她眼里,上班受氣很正常,有多大本事吃多少飯,沒有啥本事只能干體力,多干活。她從不討巧、巴結別人,覺得每個人都有老天爺賞的飯碗,不論貴賤;其實,生活都有自己的規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都會順其自然。
兒子小時候,她基本不上班,一直帶到上幼兒園。她體諒我們年輕人辛苦,白天晚上都是自己帶,還要幫我們燒晚飯。后來我聽說小孩最好還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睡,硬是把兒子從婆婆床上拽過來,我至今記得,那天,兒子拼命趴著奶奶的房門,說我就再看一眼奶奶的房間。
兒子小時候,她都在織毛衣,印象里沒有給孩子買過毛線衣。上海本地人,大都會手工針織,毛衣啦,圍巾啦,鞋子啦,鉤花、編織,信手拈來。那個時候流行恒源祥羊毛衫,我就專門買了恒源祥毛線,好在年輕膽肥,一下子藍色綠色白色各買了幾斤,誰曾想這十來斤毛線伴隨了兒子的整個童年。婆婆把這線充分利用,變成各色花式款式,其實小孩長得快,最多一年半毛衣就穿不上了;婆婆就把毛衣拆了,洗好,曬干,再重新織成新毛衣、新款式。也虧得那時候假貨少,這些毛線現在婆婆還在給二寶織好看的毛衣,毛線也沒有變形,也沒有起毛。我估計,也是因為婆婆一直堅持手洗的緣故吧。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我婆婆從不眼紅人家掙大錢,相反她覺得人家做生意掙大錢都是辛苦錢。光陰易逝,十六年,轉眼一揮間。當年那個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做的丫頭——我現在變得越來越庸俗,當年那個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做主的婦女——婆婆已被兒孫熬成了白頭。記得,小時候兒子上幼兒園,回來路上高興的和奶奶說我當上了小隊長,別的家長不以為然,婆婆笑嘻嘻地說,一道杠總比沒有杠強。我婆婆就是這樣,不爭強不好勝,總說老百姓就過好自己的日子,人家掙人家的大錢,我們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
兩鬢發白自然老,體態漸寬心態好。
很多習慣都是在家人影響下不知不覺形成的。在她的影響下,我基本盡量能不用吹風機就不用,老公自是從來不用。其實,老人的影響力還是蠻大的。記得那時剛結婚時,家里基本上大事小事都是婆婆做主,我雖然好強,但是終究一天班下來感覺虛脫似的,都不想動彈,所以家里也非常安靜。婆婆燒的飯菜,我也很少說啥,喜歡就多添幾口飯。記得剛結婚時,我還在心理暗暗發誓,要改變家里平慵懶散的習慣,要以后給小孩創造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要買地段和學區更好的房子。但慢慢的在她的影響下,我也似乎不那么爭強好勝了,有時近乎懶惰。因為,她始終對房價不敏感,不關心,總覺得有地方住就好。
不負韶華,終歸于平淡
我婆婆從不爭強好勝,不會逼迫你干你不喜歡的事。人生只有一次,我們都想不負韶華,奮力拼搏。但從婆婆身上看不到那種競技的勁兒,她反對劇烈運動,亦不喜兒子和孫子踢足球。但畢竟年歲老了,對孫子則只是嘴上說說,據說以前對老公態度是比較堅決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對于我而言,已奔中年,為與不為之間還時常糾結;對于早已年過六十的婆婆,則是聽想聽之言,不聽不喜之言。最近喜歡這樣一句話:人生失意常十之八九,不快樂要遠多于快樂;把一切解決不了的不快樂交給時間來解決。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在鄰居眼里,她可能講不出書報上的大道理,也不喜歡串門走親戚,她一天就圍繞廚房忙活;就連我有時要去拿把剪刀,她也要問我一聲進廚房有啥事,而且讓我把廚具放回原位。我人到中年才慢慢明白,廣袤天地、大有作為不止年輕人——原來,廚房也是老人的一片天地,是婆婆樂于付出、老有所樂的地方。她的一天,從晨起買菜,到晚間收拾,都是圍繞廚房轉,這里是她的舞臺,亦是她的戰場。
樹高蟬聲急,人老喜靜蔭。
我婆婆非常節儉,有時候都讓人感到氣憤。她買回來的水果總是先挑壞的吃,好的卻先放冰箱,待到吃時已不是最新鮮;她不喜歡金銀首飾,不喜歡化妝做頭,更不喜歡逛街。但是每天凌晨,她都會挎一個無紡布袋子去買蔬菜。記得那會她知道菜市場凌晨四五點前有蔬菜販子賣菜便宜,她就每天四點起來就為了便宜那一塊五毛錢;有時聽說打折還要再專門跑到那里去,所以家里的冰箱總是塞得滿滿的。和她說不要買這么多,她說一個星期的葷菜有了才心安,可以安排一周的生活,后來我們索性就不說了。因為這些年,我慢慢明白了所謂的孝順,就是沒有啥比順著老人的心意更講孝道了。
霞光落盡千山靜,晨陽喚起萬物艷。
孝心傳千古,百善孝為先。生病之后,婆婆下樓少了很多,她不喜棋牌,唯愛廚房;于是喜歡花草的我在她的窗臺種了一些多肉。種一陽臺多肉,于晨起聽鳥鳴,于夕陽見蝶舞,敬一點滴孝道,盼老人,享兒孫天倫之樂,享夕陽無限之好。
興許是小時候受媽媽影響,興許是結婚后受婆婆影響,自己也喜歡手工,倉促制作,望大家喜歡。
百科君碎碎念:全文通讀下來,感嘆作者寫得真好,生活的細節娓娓道來,讓婆婆的形象逐漸立體化,不知為何讓我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或許這就是我們上一代父母輩的縮影,一生辛勞節儉,只為兒孫操勞,百善孝為先,盡孝須及時!愿天下老人都能安度晚年,盡享天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