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刻越來越近,又到團圓的時候啦。
回家之后,總要跟父母長輩聊聊家常,但跟爺爺奶奶說話的時候,卻很費力氣,畢竟老人上了年紀,有些耳背不足為奇。
老年人耳背,是因為衰老引起的老年性耳聾;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變“聾”了,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我們說年輕人聾了,并不是年輕人真的聾了,而是指年輕人聽力下降的情況越來越多。
一般來說,年輕人身強力壯,耳聰目明,聽力下降的情況應該很少才對。但事實上,年輕人聽力下降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日常上下班的時候,不管是走路還是坐地鐵,總能看到戴著耳機看視頻、聽音樂的人,而且音量非常大,能把周圍的嘈雜聲音蓋住;晚上回到家,也要戴著耳機玩游戲。長此以往,對聽力造成的損害可想而知。
更加嚴重的是,長期接觸噪音造成的聽力損失是不可逆轉的,即使是停止接觸噪音之后,也不會失而復得。這是由于噪音導致內耳毛細胞受損,而受損的毛細胞不會再生。
這么說的話,那些公共場合聲音外放的人,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聽力?!(不是!)
除了長時間高音量地戴耳機之外,掏耳朵的習慣也有可能造成聽力下降。
掏耳朵把“耳屎”清理出來,讓人舒爽、放松,也因此有很多人習慣用指甲、棉簽、挖耳勺等東西掏耳朵。而且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找采耳師傅采耳(即掏耳朵)似乎成了一種享受方式,被人追捧。
但頻繁掏耳朵可不是一個好習慣,經常掏耳朵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也可能將細菌等帶到耳道,引起細菌感染;用棉簽掏耳朵還可能將“耳屎”推進深處,引起耳悶、耳痛、聽力下降。
找別人采耳也不安全,首先采耳工具的衛生情況得不到保障,如果再出現耳道損傷,甚至捅破鼓膜,那就得不償失了。
再說了,“耳屎”根本不用掏。“耳屎”醫學上叫做耵聹,承擔著保護耳道、抑菌殺菌的功能,耵聹還會隨著說話、吞咽、咀嚼等動作自行脫落。所以,掏耳朵完全是多此一舉。
當然,如果真的有耳癢、耳悶或者耵聹栓塞等情況出現的話,請及時就醫檢查,讓專業的醫生幫你處理,不要自行掏耳朵!
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護聽力要注意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 避開噪音。盡量少去KTV、舞廳、酒吧等噪音巨大的場所,如果實在無法避開噪音環境,可以使用耳塞來保護聽力。
? 選擇合適的耳機。雖說長期戴耳機不好,但這個世界那么喧囂,確實需要耳機來讓自己獲得片刻的安寧。那么盡量選擇降噪耳機,可以降低背景噪音,聽到更低音量的聲音,不至于音量過高。
? 注意讓耳朵休息。每天使用耳機的時間不要過長,定期讓耳朵休息一下,有助于保護聽力。如果出現耳鳴等聽力下降的癥狀,一定要盡快就醫治療,以便保存現有聽力。
高峰. 年輕人如何遠離噪聲性耳聾[J]. 健康向導, 2015, 21(2):50-51.
周虹. 長期聽MP3, 耳聾提早30年[J]. 科學之友:上(11):71.
戴海江. 沒事別老掏耳朵[J]. 老年健康(10):37-37.
鼾
題
漫
談
有時是治愈
常常在幫助
總能去安慰
——致每一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