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7日14:58
(1/2)語文特級教師王大績老師做客新浪訪談間點評2013高考作文
語文特級教師王大績老師做客新浪訪談間點評2013高考作文
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6月7日,全國各地912萬高考
[微博]生奔赴考場,面對人生關鍵挑戰(zhàn)。第一場考試科目語文的作文題備受全社會矚目,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將有什么新亮點?考生如何寫作文才能得到高分?新浪網教育頻道將邀請語文特級名師王大績做客新浪網視頻聊天室,點評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楊松濤:各位新浪網友,現在正在關注中國高考的朋友們,大家好!這里是正在為您直播的新浪教育
[微博]的高考語文作文的專題節(jié)目,正在為您現場直播。現在考生們已經開始進行了今天的第二場考試,而上午第一場考試的語文考試中,語文的作文我們所有人都非常關注,我們也是在語文考試之后馬不停蹄的請來了語文特級教師王大績老師,來我們新浪直播間做客,和我們的朋友們一起探討一下今天語文作文的命題。王老師,也是我們的老朋友了,跟新浪網友打個招呼。
王大績: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楊松濤:王老師,已經連續(xù)好幾年在高考上午一結束就來到我們這里跟很多網友討論關于當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的話題了。王老師,現在我們手里面厚一摞紙,大概我瞄了一眼有十幾頁、二十頁,這只是今年考試作文題目的集合,可見這個作文題目是非常長的,加起來有十幾頁、二十頁之多。我也看了一下,大部分省市出的都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比重絕對是偏多的,現在材料作文是我們國家各個省市、各個地方使用的考試卷子上最提倡的一種作文的命題形式嗎?
王大績:我覺得從近兩年,應該是一個總的趨勢。其實這個新型的材料作文,以前也考過給材料的作文,但是新型的材料作文基本就是給一個情境材料或者格言材料,大概是起始于2006年,當時是考試中心在兩個地方試點的,一個是烏鴉模仿鷹,烏鴉說是忘記了叫什么的鳥,孩子說也很可愛啊。另外一份材料是,根據調查現在人們的圖書閱讀率持續(xù)走低,而網上閱讀率在增長,要求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和含義,自選角度來寫作文。現在開始,現在成了一種主流的方式。
主持人楊松濤:可以說材料作文題相對于命題作文或者是話題作文來說更有開放性了,這個材料中間是不是考生可以從自己他所理解的某個方面、某個方向去創(chuàng)作他的文章呢?
王大績:我先給你糾正一下,所有的題目都是命題作文,命題就是出題嘛,很難想像一個作文不出題隨便寫,都是命題就是出題,現在普遍說法有三種命題形式,一種就是給材料的命題,一種是給話題的命題,還有你剛才說的那個,現在叫給標題的命題。
主持人楊松濤:看來我剛才說的確切說應該是標題作文。
王大績:對,不夠專業(yè)。實際作文題目涵蓋的空間沒有誰更寬、誰更窄,因為作文題目來源于生活。我認為給材料作文是我們對于作文命題形式的一種探索,這種探索有它特定的歷史功績,我覺得主要就是使我們對作文題目的認識得到深入。但是它的毛病在于,他們的作文題目的認識是在一個傳統(tǒng)的觀念上形成的,傳統(tǒng)的觀念包括我以前教學,在有給材料作文之前我也是這么一個認識,就是作文題目是給一個圈子、一個范圍,如果你作文在范圍里邊寫就不跑題,如果你越出了范圍就跑題。但是我現在認識這個認識是不夠正確的,這個認識的得來也歸功于給材料作文,如果說有這個范圍的話,這個范圍就是無限廣闊的生活,而生活是無邊無際的,作文題目只是我們面向廣闊生活的一個窗口,或者說思維聯想想像、思維騰躍的一個原點或者一個踏板。
當初給出一個給材料作文,他們就認為是一個圈子,所以他要把圈子擴大一點,這樣為了落實課標,給同學廣闊的寫作空間,鼓勵同學自由的、有個性的、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個用意不能說不好,但是這個圈子擴大實際等于是把題目的一個窗口、一個原點弄的模糊了,就出現許多角度的問題。因為一個情境材料在面前擺著,像生活的場景一樣,我們看到的角度是非常多的,多到什么程度呢?多到這個題目好像沒命題一樣,寫什么都行。所以以后考試中心在命題中又反復加上一些限制詞語,如選好角度、選準角度,可是什么才叫選好呢?什么叫選準呢?好比我舉個例子,前不久有這么一件社會新聞,好比一個材料一樣、一個場景,陜西省出現了一個重大交通事故,安監(jiān)局的局長楊達才親臨現場指揮,這張照片或者生活場景擺在面前,顯然要說的是我們有關領導是處理這個交通事故的。
主持人楊松濤:是想表現非常光彩的一面。
王大績:但是很多網民關注的可不是這個角度,他關注的是那不合時宜的笑和關注那塊表,到底哪個角度是好的、是準的呢?好像這個笑和那個表對它的關注引發(fā)了對反腐倡廉工作的推動,更有社會意義。正因為題目非常寬闊,幾乎等于沒出題一樣,所以閱卷中就要加以限制,因為我們是一個大規(guī)模的考試和大規(guī)模的快速閱卷,是成百上千人參加的,要快速完成的,所以必須得限定某些角度是可以的、某些角度是不行的,但是存在著這種不合理。
主持人楊松濤:這些應該在閱卷老師他們的腦海里應該已經形成好幾條方向了,但是我比較擔心就是,如果有些學生他們的思維太跳躍的話,假如說和閱卷老師他們的思維方向不太一致,他們是他們的想法,但是好像不在我們閱卷老師他們的思維范圍之內,這怎么辦呢?
王大績:我覺得如果從寫作的原理來看,或者思維的原理來看,因為寫作就是思維的反映,這個思維是限制不住的,沒有哪個角度、沒有哪個遠度是不能接受的,就是說這個考生能不能把它寫好、能不能被別人所接受。我們說人以前走和跑,如果說以前人想飛,那就是神話,沒飛成就是神話,但是飛上天了就是偉大的創(chuàng)造,想飛應該得到鼓勵的,就是現在飛不起來,總有一天是能飛起來的,我認為作文題目就是這么一個原理。
實際作文也好、創(chuàng)造也好本質就是荒謬合理化,就是常規(guī)認為是荒謬的,你沒有實現就是荒謬的,你實現合理化就是偉大的創(chuàng)造,所以任何創(chuàng)造無不是在對傳統(tǒng)包括社會也是一樣,對傳統(tǒng)是荒謬的實際是合理。所以作文也是一樣,閱卷里面不應該先規(guī)定怎么寫行、怎么寫不行,不能把學生思維的度圈定在某個范圍之內。所以在作文里面就是,在選擇立意里邊沒有行不行的限制,不能說這樣行、這樣不行,只有好不好的標準,寫好了都行,寫不好都不行。
主持人楊松濤:有很多思想非常活躍的考生,尤其是現在90后的考生很多他們越來越年輕,他們的思維越來越活躍,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就在高考的作文當中也能發(fā)現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非常想把自己標新立異的思想在作文當中體現出來,而當他們體現在高考作文當中的時候,閱卷老師們可能就感覺我不太能接受你的這種想法,于是我就給你判了一個很低、很低的一個分數,甚至是零分,但是當結束之后,這個成績出來之后,大家看到了很多的零分或者是沒有及格的高考的作文之后,發(fā)現這個文章寫的也不全是特別水,也不是說一無是處,也是有很多亮點的,對這種零分的高考作文,大家應該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
王大績:首先就我多年的閱卷經驗,北京閱卷而言沒有是零分作分的,處分是空白卷,一個字沒寫,只要字寫上就不會零分,我相信各地的閱卷大體是這樣的。你剛剛所說的零分作文,我覺得只能說是所謂的,很多都是高考之后考場外邊的人杜撰的人,他們認識作文題目也是一個范圍,這個圈是不能逾越的,這個范圍是不能接受,他們跳到圈里面沖這個圈里面做一個鬼臉,編一個作文自己再判一個零分,在這兒也表明一種逆反心理。其實這個圈是自己想像的,沒有這個圈子的限制。
我覺得從兩個方面看,可能有些閱卷老師思想是保守的,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可能認為是這個學生作文沒有征服這個讀者,如果你能把你的道理說清楚,把你的作文題目演繹好,把你新的觀點表達好,我想閱卷老師還是能接受的。咱們也知道一些著名的作文,像“赤兔之死”,是著名得滿分作文,在全國影響也很大。像北京有一年高考的是“誠信”,按理說同學作文都應該寫恪守誠信,但實際上北京有一篇很著名的滿分作文寫“不誠不信不為過”,我們沒有權利給70分,有權利恨不得給70分,因為這個同學直面真實,展現的是真正的生活,不全是孩子氣的在這兒為了高考的一點高分唱誠信的贊歌,不是這么一個作文。所以你只要把它寫好,能夠使讀者心悅誠服,還是能夠接受的,所以這種現象我覺得應該從兩面來看。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不太鼓勵同學在考場上這樣,因為考場一個他的年齡,他不夠成熟,另外,考場的時間,他的情緒的緊張,有的時候一種標新立異的想法未必能把它說的很好。我經常有這么一個看法,好作文一定是真情實感,但是真情實感不一定是好作文,你得把好話好說,能說好才行,你面對的是讀者,而且閱卷來說是有限的讀者,有一位、兩位、三位,你能把他們都說服、都征服,那是可以的。有一些作文在閱卷里面有爭議,但是最后大家討論的結果還是往往都是肯定的,所以現在終究比過去閱卷中思想還是解放很多的,不會以學生的某種立意決定他的取舍。
主持人楊松濤:所以現在我們就請王老師帶著他非常獨到而且非常有經驗的眼光一起來帶領我們看一下、掃描一下2013年今年高考各地的作文。
先來看一下湖北卷高考的作文。今年湖北卷是非常非常少的出了一道應該說是話題作文,話題是“上善若水任方圓”,在下面有一段小文字,說的是用裝鮮牛奶的盒子和裝礦泉水的瓶子、莊酒的瓶子做比較,方圓之間,各得其妙,古詩云:方圓雖異器,功用信具呈。這個是不是按照命題人的思想方式我們來作文呢?
王大績:首先前面給的材料是一種提示,而不是一種限制,所以我們看到給的材料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看到題目中的啟發(fā),有哪些地方你是沒有想到他幫助你去把它完成你的聯想和想像的。但是這個題目是很明確的,就是以方圓為話題,如果對房源不太懂,前面加上一種解釋,各種器皿有方的、有圓的,最后他說的不止器物這樣,人生也是這樣,就是有一個事物聯想到人生,甚至可以想到整個社會也是這樣。所以后邊上善若水任方圓,就是順應客觀規(guī)律吧,該方的地方方、該圓的地方圓。實際就是生活中的兩種態(tài)度,應該怎么來對待生活、對待人生,這個題就是在談人生、談社會。但是你必須是以方圓為話題,你是在方圓這個題目中去演繹表達你對生活、人生的認識。
我覺得這是今年非常好的一個題目,好就好在他給同學的思維的原點和踏板,或者說明的窗口是清晰的,必須透過方圓這個窗口來看生活和人生,而不是模糊的。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前面的解釋,有點解釋的不特別貼切,例如你裝什么是方的、裝什么是圓的,我覺得主要不是因為裝什么東西,而因為這個盒子往往是紙做的,瓶子往往是玻璃或者是塑料的,就是往往是它的材質決定它是方和圓,所以這個解釋裝什么有點勉強吧,但是這并不影響寫這個作文。
主持人楊松濤:所以我感覺湖北省今年的命題給考生來說,應該說指向性更明確,給他們的感覺就是我比較有譜,我知道一拿出這個題目我該從哪個方面來寫,方和圓是一定要涉及在其中的。
王大績:對,就像跳遠一樣,跳遠前面的踏板得是清楚的,一腳踏到上面騰躍起來,前面是模模糊糊的一個踏板,而且很多模糊的語言,使得進一步的模糊化,學生就戰(zhàn)戰(zhàn)兢兢,所以大家就怕跑題沒跑題,說我怎么樣,老是牽扯到這里,實際考的是寫作能力,現在大家注意力全放到讀題上去了。
主持人楊松濤:所以現在有一些材料作文把材料會給你寫的很長,然后你讀完之后很多時候好像在第一時間找不到一個特別明確的一個點要切入它,就是想找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他不太能確定我具體是應該從這這一段文字當中的哪一段來切入,有這樣的情況嗎?
王大績:是啊,都是這樣。好比,他都說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含義,或者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和含義,那這個材料的含義到底是什么。比如北京這個題,面對手機這件事,科學家有他的看法,文學家有文學家的看法。科學家說,假如愛迪生來21世紀生活一個星期,最讓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這個科學家問。文學家說,我想手機會感到不可思議。科學家同意,但是科學家說了,他認為愛迪生他覺得手機不可思議的地方是信息時代,是掌中電腦,是它豐富的功能。文學家從文學的角度進一步引申,豐富了功能可能促進了交往方式、情感、觀念意識等等,這些也是愛迪生想不到的。這段對話,后邊說的是,科學家和文學家關于手機的不同看法,其實他們看法是相同的,都覺得是如果說過去的人看是不可思議的。實際反映的是生活的一種變化,就是在愛迪生是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發(fā)明家,但是他在現代因為生活在發(fā)生變化,所以他在現代中會有很多他認為不可思議的,就是在歷史中傳統(tǒng)里邊人們不知道的但是在現實中出現,但未來還會出現很多東西,生活就在這樣發(fā)展。實際上科學家、文學家他們談的共同點,就是都看到了生活的發(fā)展變化。
這個題目說引發(fā)你什么樣的想像和思考?想像和思考不就是生活在發(fā)展變化嘛,不同于是在不同的層面中看發(fā)展和變化,發(fā)展變化是什么呢,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算不算含義呢,因為已經完全從材料本身逃脫出來了,由表及里認識它的內在含義了,把它抽象化了或者把它哲學化了,從哲理角度來認識了,咱們看所有的才來作文是不是都是這么一個含義呢。但是如果允許你不要脫離材料含義,或者你談別的,你擁護科學家的、擁護文學家的,也可以,也是豐富多彩,允許的角度也是豐富多彩的。所以閱卷里面一定要說哪個是最好的立意,或者必須文學家才是最好,或者必須科學家才是最好,或者辯證的看他們是最好,是一個側面、一個片面、一個角度嘛,都沒有涵蓋整個材料。
整個材料,任何一個作文材料都離不開生活,都是反映生活的發(fā)展變化,我們生活在這樣發(fā)展,歷史形成傳統(tǒng),我們經常也說,長江后浪推前浪,任何作文題目都是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我們只有在生活發(fā)展變化中看這個題目才具有意義,不然我們就人事部到題目的意義。今天我們之所以看科學家、文學家他們的不同談話,我們是在生活的發(fā)展中認識這個問題的,其實科學家、文學家本身也是在生活的發(fā)展中,他為什么想到愛迪生呢,不就是生活在發(fā)展變化嘛,也是這么來認識這個問題。
主持人楊松濤:王老師,如果還就北京今年的這個作文題來說,假如說有一個學生他在寫作文的時候只是從文學家的角度說我贊成文學家這么說是對的,或者說我只覺得科學家這么說我同意他的看法,如果說他只偏其中一方,這道作文題老師會不會判他題目有一些片面?
王大績:我覺得會有一些的,因為這個題目對前兩年的背景題還是做了限制,我想這點也是命題人吸取了以前的教訓,前面說的很清楚,是科學家和文學家關于手機的不同看法,他首先強調的是他們的不同看法,引發(fā)你什么樣的想像和思考,而不是科學家的看法或者文學家的看法引發(fā)了什么,而是他們的不同看法,所以你需要對他們的不同點有所認識,其實不同點對生活的認識是不同的,一個科學家的角度,一個文學家的角度,一個理性的角度,一個感性的角度。
后邊又說引發(fā)你什么樣的想像和思考,這個想像和思考可就沒邊了,不談手機的事了,任何都是在發(fā)展變化,手機發(fā)展變化只是發(fā)展變化中的一朵浪花,咱們就說手機聯系最密切的,如果你沒有衛(wèi)星手機也沒用。
主持人楊松濤:沒信號了,對。
王大績:如果沒有相應的材料也不行,如果人手里沒錢,經濟不發(fā)達,沒有改革開放,沒有錢買手機,手機也不能推廣,或者你沒有這么多豐富的資訊材料,社會生活不透明、不開放,手機的多種功能也沒法體現,實際手機包含的一個整個的世界,所以這個手機說掌中電腦,這是科學家的看法,一部手機就是一個世界,或者就是一個宇宙在你手里攥著,你說哪個不是一個世界、一個宇宙,這瓶水也是整個世界和宇宙,如果沒有水的話這個世界也不存在。
主持人楊松濤:對,拿著這瓶水我就想起來方與圓那個話題,水裝在一個圓柱形的瓶子里面。
王大績:是,你說的非常好,裝到什么里就是什么。去年有兩個作文題,四川的、天津的作文題都問水是什么,水是什么啊?湖南卷考的手是什么,手是什么啊?手攤開了象征什么?握緊了象征什么?伸一個手指象征什么?你說新聞聯播旁邊手語在解說國家大事啊。水是這樣,一瓶水也是整個宇宙世界,兩只手也是宇宙世界,都反映在生活的常務中貫通,所以這個想像和思考是非常寬闊的。
但是這個題目表面是一個材料,但是也給了一個明確的東西,這點比較好。科學家、文學家關于手機的不同看法,首先要圍繞不同看法說,在這一點上還是盡量把這個材料明確化。
主持人楊松濤:再來看一下今年天津卷子高考作文題。天津卷子這個題是沒有告訴你要以什么為題,他反而告訴你了不能以學而知之為題,因為在今年天津卷的作文材料當中就已經提出了學而知之的說法,是舉例來說的,就是要在什么而知之,這個什么下面是一個橫線,要在這個橫線當中填入一個字,然后構成題目,寫一篇文章。你覺得天津今年的這個高考作文題是不是又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做法?
王大績:這個也是很明確的一個標題作文,只談標題前邊那一點那個橫線給你放寬,這實際上就是同學可以根據他寫的內容把這個字填上。這個“知之”是立意主旨的一個明確規(guī)定,就是懂得了,前面的是要寫的內容,什么都可以,舉了例子,宜而知之、樂而知之等等都行啊。
主持人楊松濤:所以我和王老師一起看了今年這么多的高考作文題之后我有一個疑問就是,綜觀去年的也好、之前的、包括今年的,有越來越多的材料作文題,而在這些材料作文題當中我們考生還有在考完試很多名家解讀之后,從這些材料之后提取出很多現代的一些思想、一些思潮等等,這些東西是不是也正是我們現在很多人去關注高考作文的一個原因呢,或者說他更代表了當今中國社會的很多思想、思潮等等這方面的原因?
王大績:我認為關注作文題目過多是因為作文題目給他賦予了太沉重的任務,好像一個作文題目出好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很多問題都解決了,甚至我們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解決了,它就是一個題目而已,或者說它就是一個面向生活的窗口。說這個題目關注現實生活,現實生活和歷史就不相關嗎?通過現實生活這個窗口,看到悠遠的歷史、看到遙遠的未來不也是可以的嘛。不能說這個作文題目談的是手機的問題咱們就只談手機,顯然不是這么一個問題,說今天北京考這個,說北京都要關注手機,北京的手機市場就要火爆什么,顯然不是這么一個問題吧。好比咱們說的06年關于閱讀,閱讀率的消漲,圖書閱讀率降低、網絡閱讀提升,不止這個變化,什么都在這樣變化。
當然我們同學如果熟悉閱讀就直接談閱讀,不熟悉閱讀可以談別的事情。這個是不可以聯想別的,好比今天關注現實生活我只能寫現實生活,有些作文題目呢,好比烏鴉模仿鷹,只能寫烏鴉、只能寫鷹,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嘛。我覺得很多學者關注作文題,他是把很多他的觀念附著到作文題目中,我經常也說這是一種作文常識觀,就是他把作文題目當成一個常識答題一樣,好像這個作文題目只是關注現實生活,那個只是關注文化、人文等等,不是這么一回事。
我記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有一年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他們做節(jié)目,當年很多人就說這個作文題很關注現實生活,當年的作文題目就是“獸首回歸”、“明星代言”,正好我們在那談著呢,打進兩個熱線電話來,一個說他當年考的作文題是“我最熱愛的一個人”,一個人說他那年考的作文題是“說不怕鬼”。我當時就說,你看這是五六十年代考的作文題,和你們現在說的明星代言很時尚的作文題關注現實生活的一個題嘛。主持人說怎么是一個題?我喜歡一個明星,我是超級粉絲,他所有的代言品我都買,還推薦給別人用,為什么這么做呢?因為他是我最熱愛的一個人,我不信并行代言,我覺得明星代言說的都是鬼話,可是我不怕鬼。這不都是一個題嘛,因為在不同層面反映生活在發(fā)展變化,那個時候我們是通過那個窗口開始事物的發(fā)展,下來我們從這個窗口還是能看到失誤的發(fā)展變化。我覺得我們的注意力更應該關注在我們學生的成長上。
主持人楊松濤:對,應該在生活的經歷中去體會各種各樣的生活的發(fā)展。
王大績:有的時候學生也問我,王老師,那個題目我怎么寫,我特別怕這個題。我跟他說,我說現在不出題你給我隨便寫,你坐這兒一個鐘頭你給我寫一篇800字作文能寫好嗎,說不給我題怎么寫,我說隨便寫啊,如果隨便寫都寫不好還老關注那個題目干嗎,所以我們有時候過度關注這個題目。手里拿了這么多材料作文,如果說哪個是最對的,我說都體現了事物的發(fā)展變化。例如方圓這個話題也是對的,我們過去看問題或者只強調方是好的或者只認為圓是好的,現在說我們一個新的認識就是該方的方、該圓的圓,這樣才是上善若水,任方圓嘛,就是一個新的認識,實際反映了我們在生活中認識提高的過程。
主持人楊松濤:所以現在有一些學生他們在考試的時候為了追求能拿到很高的分數,他們往往會在考試之前針對各種不同題材的作文、不同題目的作文準備好幾套的范文,然后希望在高考的時候拿著作文題的時候一看可以跟我之前寫過的某篇板文或者樣文能對上號,我能直接從當中就能截取一段下來,截取個頭、截取個尾、中間再寫寫800字就出來了,這種方法是可取的嗎?
王大績:首先這么做不能說完全沒有僥幸成功的,正因為有人僥幸成功了才有很多人效法他。我一直覺得高考不止一個考察,同時也是一個鞭策,是人生難得的一次際遇。從我們老師來說,我們希望利用高考這個鞭策,使我們的同學他們的思想更深刻、感情更豐富或者語文學的更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獲得好的成績,我覺得應該是能夠做到的。因為進入大學并不是人生的目的,是人生的手段,不是人生的鐘點,是人生一個新的起點,同學進入大學是為了大學校園里展翅飛翔,如果為了考大學,為了多得點分數,首先把自己思維的翅膀都砍掉了,變得不但說缺乏想像的能力、思維的能力,而且你的道德水準都在下降,那些大學不進也罷,你進那些大學干嗎去,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所以同學應該是有志氣的。
另外,他背兩篇作文,能夠在考場中貫徹表現出來也是需要相應的思維能力的,如果沒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駕馭能力,對你背的作文題目都是不懂的,可能駕馭不好,失敗的機會也是很多的,如果我們覺得從同學到老師來說,應該做一個有志氣的,而不應該是一個為了一些屈屈的分數失去了人格的尊嚴。
主持人楊松濤:其實今天王老師也告訴我們了,最好的老師就是生活,我們可以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更多的用這個心去體驗它、去感受它,來感悟很多你可以在作文當中用到的或者想到的東西。其實我們給作文命題也不是為了限制你的思維,而是想讓你的思維更開闊,不想用一個題目來限制他。
今天也非常感謝王老師的做客,和我們一起在最快的時間之內就解析了很多省份的高考作文題,接下來的時間當中我們新浪教育也會繼續(xù)的關注2013年中國高考,再次感謝王老師的做客,謝謝你!也謝謝各位網友!